腹腔镜微创对肝胆结石患者不良反应及预后、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10-18 12:57河南信合医院465200梅龙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胆结石胆总管乙组

河南信合医院(465200)梅龙俊

在临床上,肝胆结石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是指在肝胆系统中存在结石,按照结石具体的位置可细分成单一的胆囊结石,胆囊并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以及肝内胆管结石等,因病情复杂、解剖特点复杂、病变范围广泛、病程程度不同而治疗难度较大[1]。为了探讨和分析肝胆结石患者治疗中腹腔镜微创对于预后、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本次研究是选择2012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50例)当成研究对象,以下为研究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是选择2012年9月1日~2017年9月1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胆结石患者(750例)当成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成甲乙两组,每组患者375例。在甲组中,男性222例,女性153例;患者年龄24~77岁,平均为(50.33±5.17)岁;在乙组中,男性220例,女性155例;患者年龄25~76岁,平均为(50.48±5.26)岁;两组上述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于乙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来对结石具体位置和具体数量进行确定,嘱患者禁食,抗感染和补液,还有留置导尿管。进行消毒铺巾,做气管插管全麻或腰麻。首先,切除胆囊后在胆总管前壁切开(1.25±0.25)cm,结石经取石钳取出,通过胆道镜检查确定结石是否残留,留置T管。常规抗感染,在一个月后检查结石是否残留,T管拔出。而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术前准备和麻醉同乙组,常规四孔法,穿孔位置定位在剑突下、右肋缘和锁骨中线,腋前线。置入腹腔镜后对胆囊三角做解剖,之后对胆囊管、胆囊动脉等进行分离,把可吸收夹放置于胆囊动脉的近端,把钛夹放置在远端,来对动脉进行离断。胆囊管(靠近胆管端)放置可吸收夹,胆囊管远端放置钛夹,对胆囊管进行离断,剥离切除胆囊。解剖患者的十二指肠韧带,在胆总管前壁和胆囊管肝总管交汇处(无血管)做1cm的纵形切口(一个),把纤维胆道镜由剑突下置入,而取石钳经过戳孔把结石取出,之后胆道通过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留置T管,胆总管缝合,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感染、拔除引流管,8天T管夹闭,21天T管造影,结石没有残留就拔出T管,如果残留就在术后60天经过T管瘘管把残留结石取出(胆道镜下进行)。

附表1 总结患者的临床情况(±s)

附表1 总结患者的临床情况(±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肛门排气时间(h)甲组 375 39.84±4.52 60.03±11.28 7.47±2.61 27.63±4.71乙组 375 207.33±35.24 71.93±14.58 13.84±4.52 60.32±11.54 t - 81.653 11.181 21.139 45.42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附表2 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n(%)]

附表3 总结患者的疗效[n(%)]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情况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1.4 疗效评价标准 体征、症状均全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基本上排出是显效;体征、症状很大程度改善,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排出部分或者缩小是有效;体征、症状改善或未改善,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未发生变化是无效[2]。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7.0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表示疗效、不良反应,经x2检验,(±s)表示临床情况,经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值小于0.05。

2 结果

2.1 总结患者的临床情况 甲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81.653,P=0.000)。甲组手术时间少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81,P=0.000)。甲组住院时间少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39,P=0.000)。甲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45.427,P=0.000)。见附表1。

2.2 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 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455,P=0.000)。见附表2。

2.3 总结患者的疗效 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261,P=0.000)。见附表3。

3 讨论

临床中,肝胆结石多发且常见,大都是因为胆固醇的代谢失常、胆道感染以及胆汁排出障碍等引发,患者临床表现是肝区胀痛、胸背部胀痛、黄疽和发热等。按照结石成分不同可划分成混合性结石、胆固醇结石以及胆色素结石等[3]。假如在患者胆管内发现有化脓性炎症存在时,就易发生高热、寒战等现象。患者的病情较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休克[4]。肝胆结石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梗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措施,可避免肝脓肿出现。目前,临床上常通过外科手术对肝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术式就是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其中,传统开腹手术是切开患者的胆总管进行探查并取石,创伤性较大,并且术后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术后的恢复造成影响,而且还极易残留结石[5]。最近几年,由于腹腔镜微创技术不断的发展,在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创伤性较小,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比较短,并且住院时间也比较短,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安全且有效。与此同时,腔镜还可明确定位患者的结石部位,使临床医师直接了解结石的大小和位置,手术视野较大且充分暴露,并且操作比较简化,利于结石的清除,降低腹腔污染发生的概率,并减轻牵拉组织时出现的钝挫伤[6]。此外,患者对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激反应较小,还避免了术后切口瘢痕,患者的心理负担和机体损伤得到减轻[7]。

综上所述,在肝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来说,腹腔镜微创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预后更好,并且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胆结石胆总管乙组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