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教育改革探索

2018-10-19 18:51付天祎
智富时代 2018年9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教育改革培养

付天祎

【摘 要】近几年来,高中教育体制改革不断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此文章也围绕高中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希望可以改善高中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一、前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和具体培养方式组成的综合系统,通过构成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构建出多种不同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中应该将人才培養目标和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

二、通过志向、兴趣和潜能引领创新人才的培养

不同优秀的学生在不同领域内的潜能是有所不同的,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学生在哪些领域具有更强的潜能,要不断地帮助学生激发其潜能。要不断地将兴趣、潜能和志向相互结合起来,加强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在早期的培养要注重其个性化,要不断地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向和潜能作为引领学生发展的立足点,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培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教育的框架,力争为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要不断的将学生的志向、信念、理想和责任等相互联系起来,不断的激发出创新动力和潜能[1]。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要不断地在相关的领域内,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通过在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学习,能够不断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地帮助学生养成具有钻研、坚忍的性格特征,对于其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地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推进相应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想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某一个感兴趣领域的研究,往往需要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要对自身感兴趣领域的学习具有钻研、痴迷和坚忍的性格。针对那些有着很大潜质的优秀学生而言,他们对待自身感兴趣的领域,往往会在不同方面表现出痴迷的态度和钻研的精神。这种痴迷和钻研往往不是一个阶段能够完成的,一般是具有阶段性的。

四、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不断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环境下,培养创新人才,给学校及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要充分地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利用,同时还要不断地对校内外的教师等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不断地服务创新人才。学校要不断地吸收和引进专业的教师,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素养和能力。要通过和相关的高校及科研院校的合作,不断地开展相应的项目,通过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力争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

要想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给学校内的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开阔视野,要注重教师来源的多元化,力争更好的为创新人才进行服务。教师要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引导和解惑,通过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关键时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个性、潜能、创造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一段时间以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能力、需求、方法等方面日益凸显的差异性已经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提升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切实地适应学生群体多样化的需要,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高等教育应在坚持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倡个性化教学: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需求、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架构多样化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突破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僵化、刚性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学生能力和兴趣设计出多维教学体系和教学运作机制[3]。

2.坚持学思结合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摒弃过去单纯以知识灌输为重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创造,形成良好的思维惯性。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发展观,变革偏重于识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授之于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不断深化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更新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3.注重知行统一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既学会知识,也学会做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只有与生活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才能真正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的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从没有真正缺少过实践环节,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尚存不足。因此,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增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4]。

六、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1.修正现有的评价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的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棒,又是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导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诸如录取标准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偏重考试成绩等一些问题。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虽然进行了多轮调整,但录取方式上仍然基本上主要是看分数,各个高校也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判断在校学生的学业。事实上,考试分数虽然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能力,但并不能充分体现其现实或潜在的创新能力,无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这种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影响了教育测评的公平全面性。

2.营造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环境

激发主体探求知识的自觉意识是教育主旨所在。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高校更应积极引导学生寓思想活力于对世界、社会与自我的不断探究中,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每个优秀人才的成长过程各不相同,而自觉的求知热情是其共同的特质,个体的个性和兴趣是这种热情的原动力,教育和学习环境则是推动这种热情燃烧的燃料。

3.开展培养探究创新能力的学术活动

学术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途径,而学术的本质是进行探究创新。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专业基础课程偏多,实践学时被压缩到很少,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不够宽广,实践体验相对更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的学术兴趣逐渐减退,作为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大学校园中也充斥着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七、结束语

文章将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教育改革作为叙述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六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指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中教育改革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厉娜, 甘锐. 浅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中教育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4):8-8.

[2]但汉国.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4+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西南大学, 2017.

[3]沈茂德. 创新人才培养:从激情呼唤走向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6(3):28-29.

[4]高中堂, 郭卫, 张传伟,等. 基于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 知识经济, 2018(4):145-147.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教育改革培养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