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地区上党梆子现代传承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8-10-20 10:12宋杰张英
理论观察 2018年5期

宋杰 张英

摘 要:上党梆子是长治地区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当前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现代艺术和外来戏剧的不断冲击;观众数量急剧锐减,农村市场不断萎缩;戏剧从业者和剧团创新能力低下;世家传承、剧团传承、艺校传承模式的衰弱;戏剧产业衰退,盈利模式单一;政府缺位等诸多困境。突破这些困境不仅要从传承主体上加强传承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而且要从传承客体上制作精品剧目,拓展宣传手段;同时要从传承方式上打破原有模式,构建新型模式。

关键词:山西长治;上党梆子;现代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5 — 0162 — 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上党梆子作为具有长治地区特色的地方戏剧,在促进本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娱活动开展中起到重要导向作用。研究上党梆子在现代传承中遇到的多重困境,探寻突破上党梆子传承困境的有效路径,这将对新时代上党梆子的改革创新和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山西长治地区上党梆子现代传承的多重困境

(一)观众数量急剧锐減,农村市场不断萎缩

广大戏迷的关注和喜爱是上党梆子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动力。但是当前,由于观众数量的迅速减少和生存空间不断萎缩,使得上党梆子的发展呈现出不断衰弱的趋势。

第一,观众数量急剧锐减。一方面,上党梆子的青少年观众人数不断减少。例如,在许多戏剧演出现场呈现出观众总人数大幅度缩减,观众比例中中老年观众比重远远高于青少年观众的比重。如何吸引青少年观众走入剧院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上党梆子的现有观众被不断分流出去。一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更喜欢选择电视、电影、网络等新媒体以及舞蹈、音乐、相声小品等现代艺术作为自己的文娱活动,这就使得上党梆子观众基础不断流失。二是由于上党梆子主要活跃在晋东南地区,受地域限制较大,观众本来就十分有限,加上“便捷的现代交通、通讯也使京剧、豫剧等传统大戏在这一区域传播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上党梆子的发展空间,抢夺了地方戏曲的受众群体”〔2〕。如何在保存现有观众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观众人数也就成为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第二,农村市场不断萎缩。农村作为上党梆子一直以来的主要市场,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党梆子在农村市场的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中主要以农村的青壮年为主,他们进入城市务工和读书,这就使得上党梆子在农村无法培养新的观众。二是在农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村民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而导致戏剧演出的场所——戏台不断遭到破坏。三是按照传统习俗,逢庙会就要唱戏,上党梆子长期以来一直是上党地区庙会的第一选择,但是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多样化需求,人们也开始邀请歌舞剧团、豫剧等来演出。上党梆子在农村的生存空间,正面临着不断萎缩的危险。

(二)戏剧从业人员和剧团创新能力低下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当前上党梆子表现出剧本老化、装束老套、表演程式化等一系列弊端,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能力不足,不仅舞台艺术需要创新,同样戏剧从业者和剧团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第一,剧团创新动力不足。剧团的创新能力是保证其顺应时代发展和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前上党梆子剧团普遍存在着创新动能不足的弱点。一是当前上党梆子演出的作品主要以传统剧目为主。由于传统剧本数量较多,且观众比较熟悉,没有创作新剧本的硬性需求。二是新编剧目不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其创作和排演时间往往也在两年以上,创作成本高昂。三是受到题材、技术、演员等因素的限制,观众对新编剧目的认可度不高,市场不买账。

第二,缺乏高水平创作人员。高水平的编剧和导演是创作新剧目的重要保障。例如,由著名作家赵树理改编整理的传统剧目《三关排宴》显示出非常高的艺术水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当前上党梆子剧团普遍缺少这样的编剧和导演,剧团一般是通过外聘的编剧和导演来创作新剧目的,由于他们对上党梆子的唱腔特点和观众的审美情趣不是十分了解,从而使得创作的新剧大多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状况。

第三,缺少创作的专项资金。一部高水准剧目的创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剧团用于创作的资金却十分有限,这也严重制约了新剧的创作。一是剧团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市财政、演出收入、商业赞助等,但这些资金除去维持剧团基本开支后用于剧目创作的就很有限了。二是创作新剧目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也严重失调。例如,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创作《初定中原》、《赵树理》的投资都在200万左右,都是耗费近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剧目创作投入大、风险高、回收慢的特点也影响了剧团的创新热情。

(三)传统的传承模式走向衰弱

新中国成立之前,上党梆子的传承模式可以用“族内袭承”和“科班师承”来概括。“所谓‘族内袭承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代代相传,而所谓‘科班师承,则是以师徒关系为纽带陈陈相因”。〔4〕传统的传承模式主要以血缘关系和师徒关系代代相传,具有组织松散、稳定性差等缺点。

第一,世家传承走向没落。在历史上,世家传承是上党梆子的主要传承方式,在它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党梆子的许多艺人都是世家出身,例如,“传承人吴国华,其父亲郝同生、母亲吴婉芝是上党梆子的名家;其姑姑郝聘之是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的名角儿,为吴国华艺术道路上的领路人;吴国华的丈夫张保平也是上党梆子的当代名家,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亦是郝同生的学生”。〔5〕然而在当今社会,世家传承已经日趋没落,这其中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社会整体环境、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内部原因是戏剧演员深知戏剧行业的辛苦,不愿自己的子女走上戏剧之路。

第二,剧团传承难以为继。剧团传承是指由剧团自主招收学生以培养戏剧储备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承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剧团传承在上党梆子人才培养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教育体制的完善,父母们更愿意把自己子女送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愿让子女从事受苦多、周期长、成材率低的戲剧行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生源,剧团传承也随之衰落下去。

第三,艺校传承难担重任。艺校传承是指由职业的艺术学校进行戏剧教育的传承模式。艺术学校不仅将提供系统的科学的专业学习,而且还将开设一系列文化课的学习,将戏剧学习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文化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大多数艺术学校都面临着生源枯竭、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困境,出现了“例如,作为长治市培养上党梆子人才最高学府的长治艺术学校的上党梆子班在给出学费全免加每年3500元生活费优惠条件下也常年无人报名”的现象。〔6〕因而艺校传承模式无法担当起培养上党梆子储备人才的重任。

二、山西长治地区上党梆子现代传承的路径选择

(一)从传承主体突破——加强传承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第一,戏剧从业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戏剧从业者包括“非遗”继承人、传承人、传习人三部分,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一是“非遗”继承人。作为上党梆子“非遗”继承人的吴国华、张爱珍、马正瑞等人,需要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担当起上党梆子传承发展的先锋队。二是传承人。“传承人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民间文化得以上承下传的主体,没有传承人,也就没有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展”。〔7〕他们深耕在戏剧演出的基层,具有培养新人、教授技艺、创作新剧的便利条件,因此传承人需要不断打磨技艺、悉心传教、努力创新,传授给学生最精华的内容。三是传习人。“传习人即传承人的继承者,传习人的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中之重”。〔8〕传习人要能吃苦、虚心求教、相互交流、敢于创新、细磨唱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戏水平,并积极做好上党梆子的传承和宣传工作。

第二,上党梆子传承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灵魂 ,科学创新的音乐改革给古老的上党梆子的发展带来艺术新生,如《杀妻》、《两地家书》的唱腔改革就是成功范例,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9〕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宗旨,在保留自身优秀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是创新剧目内容。当前上演的剧目主要以传统的历史故事为主,缺少紧扣时代特点和反映人民需求的故事题材。二是改革唱腔方式。“上党梆子并非单一声腔,其实是以演唱梆子腔为主,是‘昆、梆、罗、卷、黄五中唱腔剧种的总称”。〔10〕但是目前上党梆子的唱腔主要以梆子为主,而其他四种唱腔很少使用,同时也缺乏对其他唱腔的借鉴学习,因此改革唱腔方式也变得极为重要。三是加强理论建设。当前上党梆子的理论建设十分落后,仅有栗守田著的《上党梆子》一本专著并且相关的文章和硕博论文也存在数量有限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总体表现出研究人数少、研究内容单一、文章层次低等问题。

(二)从传承客体突破——制作精品剧目,拓展宣传手段

第一,打造新时代精品剧目。由于目前上党梆子上演的剧目大多以传统剧本为主,在这些剧本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创作属于新时代的剧本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对上党梆子的经典剧本、文献资料、音乐唱腔、脸谱等进行记录和整理,做好上党梆子相关资料和技术保护工作,从而为上党梆子的创新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告诉我们,它从来不是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各个时代的积极因子,并加以发展”。〔11〕我们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同时,也应该聚焦现实,汲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为剧本添加新的优秀的内容。三是坚持“引进来”策略,通过聘请高水平的导演和编剧,引入国家级演员和乐队,借鉴其他戏剧的成功经验,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等措施来打造精品剧目。例如《三关排宴》、《西沟儿女》、《赵树理》就是打造精品剧目的成功范本,其中的《赵树理》剧目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高要求,邀请了全国著名戏剧导演谢平安担当执导,主要角色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一级演员张保平、吴国华饰演,一经演出就收获了热烈反响,并相继斩获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山西省第11届“杏花奖”评比最高奖——“杏花大奖”和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

第二,运用现代化宣传手段。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上党梆子的宣传手段也需要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上党梆子不至于被观众所遗忘。一是互联网、电脑、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出现既对上党梆子的发展造成了冲击,但同时也为上党梆子的传播拓宽了渠道。通过开设一些例如《我爱上党戏》的电视节目,编排上党梆子的电视剧,制作经典剧目的视频、音频等来进行传播。二是传统的上党梆子演出形式主要是“下台口”,剧团常年辗转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影响和传播范围有限。当前,剧团可以采取举办“上党梆子艺术节”、“送戏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新形式来丰富上党梆子的演出形式,以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

(三)从传承方式突破——打破原有模式,构建新型模式

第一,推行以政府改革为主导,以市场为引领的新模式。

“政府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居主导地位,这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12〕长治市委、市政府应着力推进对上党梆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加大改革力度。一是不仅要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和送戏下乡力度,将戏剧传承发展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更要注重上党梆子体制机制的改革,主要有剧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善职工薪酬待遇、设立专项基金等。二是政府既可以通过“制定一批戏曲配套保障措施,推出一批戏曲精品力作,打造一批戏曲品牌活动,命名一批戏曲之乡,建设一批戏曲传承研究创作基地,确立一批省级戏曲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和戏曲名家工作室,推出一批戏曲拔尖领军人物,培养一批青少年戏曲人才,出版一批戏曲文化书籍”〔13〕措施来推进上党梆子保护和发展;也可以通过机制创新、活态传承、生态保护来激发上党梆子的活力,从而更好的推动上党梆子的发展。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14〕要注重运用现代商业管理方法推进上党梆子的市场化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商业手段进行宣传,加强与影视传媒公司的合作,实行剧团负责演出而公司负责包装、推广的新形式,推出上党梆子商业演出、戏迷擂台赛、戏剧文化节等活动。新时代背景下,上党梆子在保持自身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坚持推行以政府改革为主导,以市场为引领的新模式,走出一条新型的戏剧发展之路。

第二,创建以学校为依托,剧院为平台的传承新模式。

在2015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引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争取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到1场优秀的戏曲演出。实施优秀经典戏曲剧目影视创作计划,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将上党梆子引入学校教育是戏剧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戏剧作为一种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将它列入教育中的美育部分再合适不过。将上党梆子艺术教育分层次纳入当地中小学和高中的教育课程中,通过开设上党梆子选修课、举办戏剧比赛、创建戏剧社团等方法,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上党梆子的兴趣。此外,当地大学也应承担起在上党梆子戏剧研究、理论建设方面任務。

另外,“剧团是戏曲演员的家园,是其生活工作的场所和展示艺术的舞台。”〔15〕 剧团拥有戏剧演出的便利条件,学校拥有丰富的青少年资源,通过剧团和学校的合作交流,创建相应的上党梆子课程和活动。一是开展“上党梆子进校园”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戏剧艺术之美,增加学生们观看和了解上党梆子的机会。二是以剧院为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拥有登台表演的机会,并切身体会到上党梆子的魅力。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01).

〔2〕〔4〕〔5〕〔8〕〔11〕〔12〕路畅.民间戏曲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基于上党梆子的调查分析〔J〕.文艺研究,2013,(01):107.103.103.107.108.10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9〕王永峰.长治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梆子调查报告〔D〕.山西大学,2014.33.33.

〔7〕赵建斌,王红妮.陕北民歌传承人述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45.

〔9〕周艳琴.“非遗”语境下上党梆子的发展现状与传承〔J〕.文艺研究,2014,(07):160.

〔10〕程燕广.上党梆子耀太行〔J〕.艺术评论,2016,(01):118.

〔13〕孙蕊.关于实施山西省戏曲传承发展振兴工程的意见〔N〕.山西日报,2016-07-22(07).

〔14〕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10-17(01).

〔15〕周希正,陈子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汉剧现状及非主流传承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3,(03):196.

〔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