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2018-10-20 10:48李世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缺乳

李世军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对缺乳、少乳、乳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三天缺乳、少乳。乳胀患者10例,进行穴位按摩,7天后观察疗效,产后42天随访,以后每月随访,直至产后6个月。结果:10例患者7天后乳汁分泌量充足,乳汁流出通畅,无乳房胀痛,以后每月随访,均未见乳汁减少,泌乳量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无一例乳腺炎发生。结论:中医穴位按摩可有效地促进乳汁分泌,消除乳房胀痛,畅通乳腺导管,促进母婴身心健康。

【关键词】中医穴位按摩;缺乳;少乳;乳胀;乳汁分泌

【中图分类号】 R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8-125-02

现代社会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降低女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率,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加婴儿抗病能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增进母婴感情,然而现代女性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合理、缺少相应的刺激等等,致产后缺乳、少乳、乳胀现象越来越多,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采取穴位按摩治疗此类患者1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10例均为2014年本院分娩的产妇,年龄19-35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缺乳20例,少乳38例,乳胀42例。

1.2 诊断标准 1)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缺乳:指产妇在产后三天乳汁全无或甚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属气血虚弱型;3)少乳:指产妇在产后三天乳汁清稀量少,乳房柔软无胀感,舌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沉滑,属痰湿阻塞型;4)乳胀:指产妇在产后三天双侧乳房肿胀、硬块、疼痛,乳汁浓稠而排出不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滑或脉数,属肝气郁滞型。

1.3 排除标准 1)先天性乳腺发育不良患者;2)产后大出血患者;3)各种病理原因不适宜母乳喂养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按摩 1)护理人员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2)患者取平卧舒适位,用热毛巾湿敷一侧乳房5-10分钟;3)乳房局部涂好按摩乳,护理人员一手托住一侧乳房,一手用手掌大鱼际肌顺时针按摩揉5分钟,以促进乳房血液循环;4)用手指指腹按揉膺窗、乳中、乳根、膻中、神封、天池、合谷、足三里各2-5分钟,乳胀者加按太冲和期门穴,以促进肝经的气血通畅,恢复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气机畅达,从而消除乳胀;(膺窗:乳头正上方,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乳中:乳头正中;乳根:乳头正下方,乳根部;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神封:乳中与膻中连线的中点;天池:乳头外侧1寸;合谷:第一二牚骨之间,靠近第二牚骨桡侧缘的中点;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横指;期门:乳头正下方,当第六肋间隙中;太冲:在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5)用指梳法从乳房四周根部向乳头方向梳理5分钟以刺激射乳反射;6)用拇指指腹沿乳腺管的方向从乳房根部按摩至乳头部,激活乳腺腺泡,使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速度加快,并使乳腺导管通畅,排出导管内乳汁。如此逐一按摩整个乳房;7)同法按摩对侧乳房;8)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在其背后先按揉风池、大椎、肩井穴各2-5分钟,再沿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由下至上,用拇指指腹作小圆圈的按揉3-5分钟;(风池:枕骨粗隆下的凹陷外处;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肩井: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华佗夹脊穴: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一侧17个穴位。)9)穴位按摩每日二次,每次按摩40-50分钟,连续按摩7天;10)手法以点、揉、按为主,用力柔和、均匀、渗透、持久,能刺激皮下组织,以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为宜。

2.2 配合治疗 1)嘱患者每次喂奶前洗净双手,喂奶后挤出乳房内多余乳法,勤换内衣,保持乳房及乳头干净;2)缺乳、少乳者取中药当归15克,黄芪15克,人参15克,通草20克,麦冬15克,桔梗15克一剂,加入七孔猪蹄中熬汤喝,每日一剂,连喝七天,以调补气血;3)缺乳、少乳者饮食营养宜丰富,每餐蛋白质宜多样化;4)乳胀者取中药青皮12克,通草15克,白芷15克,柴胡6克,炒王不留行12克,败酱草15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皂角刺12克,路路通15克,桔梗12克为一剂,每日一剂,连服七天,以疏肝理气;5)乳胀者饮食宜清淡,暂不食催奶的食物,直至乳胀症状消失。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疗7天后缺乳,少乳者乳汁分泌充足,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婴儿吸吮时能听到吞咽的声音,每次喂完奶后婴儿安静、满足,每天尿布湿6块以上;治疗7天后乳胀者胀痛消失,乳汁流出通畅,舌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乳汁分泌量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

3.2 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0例患者乳汁分泌量充足,且能随着婴儿食量的增加而增加,满足了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无一例乳腺炎发生,总有效率100%。

4 讨论

中医认为,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而缺乳、少乳、乳胀是由于素体虚弱,脏腑功能失调致乳汁化生不足,或虽化生有源,但由于肝气郁结,经络阻滞致胸胁胀满,乳汁难以通行而引起。通过按摩经络上的穴位,可有效地调节脏腑功能,疏肝理气,畅通经络,使乳汁化生有源,排出通畅。膺窗、乳中、乳根、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胃经主要支配脾胃的功能,主管人体气血化生,揉之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使乳汁化生有源;膻中属任脉上的穴位,是心包募穴,即心包络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即全身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按之使经络通利,气血调和;天池属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按之可有助心阳运转,气血的流动;合谷,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揉之可起到降浊升清、活血通络、通乳化淤之功;期门、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揉之可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减轻患者乳胀痛苦;风池、肩井、大椎穴的按揉可使头部血液循环良好,醒脑明目;华佗夹脊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连属,揉之可提升人体正气,调节脏腑功能;少泽属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而心与小肠相表里,促进心脏血液循环,使乳汁分泌旺盛,排出更畅。

参考文献

[1] 葛維宝。按摩治疗产妇乳憋、乳胀[J];江苏中医药;1986年08期

[2] 张梅,张焱。中药配合按摩治疗产后缺乳25例[A];2005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猜你喜欢
缺乳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缺乳产妇应该如何护理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缺乳效果分析
2 285例产妇产后缺乳发病情况及中西医诊治状况分析*
针灸联合增乳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缺乳患者的临床效果
舍饲母羊产后缺乳或无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