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开展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

2018-10-20 10:46苑冀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苑冀

摘要:艺术类院校与普通院校不同,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也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求,避免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生。

关键词: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7-0100-03

在我国,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与普通高校生相比,艺术院校学生的好奇心更强、想象力更加丰富,从而也更容易受到不同信息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在艺术院校中,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辅导员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然后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个性化发展,还能团结同学、专心学业,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生。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

1二者关系的认识

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工作,两项教育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两项工作的相辅相成。首先,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二者都是以规范学生行为、思想,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其次,二者的教育方式相同。这两项工作都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过,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另一方面,它们的侧重方向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心理学作为辅导工作的核心理论,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理念加以矫正和调试,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等发挥在正确的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则重视政治思想、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核心理念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政治思想。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为目标,辅助学生建立健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1]。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理解与倾听,采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手段来引导学生,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思想观念的灌输,具有较强的公开性。通常,辅导人员会采用树立榜样、社会实践、道德教育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内容的宣传,从而对学生的政治理念和各个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干预作用。

虽然两项工作存在诸多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相互渗透,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导致大学生产生错误思想观念的原因有很多,如道德原因、认识原因、心理原因等等。可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完全保障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一定要结合两项工作的共同点,将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合理的配合,通过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来间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如果由于观念原因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实践观,从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2辅导员对两项工作的正确处理

辅导员既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协助思想政治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所以辅导员一定要正确处理两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好角色调整和变换。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存在诸多困难,辅导员无法正确把握学生心理,经常混淆思想和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咨询工作没有明显的效果,学生不会主动向辅导员进行心理倾诉[2]。一方面,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没有科学的解答方式和操作技巧,进而失去了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辅导人员无法将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想政治辅导进行清晰的划分,导致两项工作时常出现矛盾冲突。所以,为了确保两项工作的顺利展开,辅导员一定要掌握专业的咨询技巧和心理知识,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从而真正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能,提升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辅导员倾述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谓艺术院校就是专注于音乐、表演、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教育的院校,艺术院校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艺术生以学习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为主,所以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艺术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相对特别和突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个性化,忽略集体性

艺术院校强调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大的表现力,所以与普通生相比艺术生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对自由的追求更加强烈。艺术生比较关注时尚与流行,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见解,授课方式也相对特别,这就导致了艺术生强烈的个性化和独立化,从而忽略了集体的发展与融入[3]。艺术生信任自己的审美和判断,缺少对他人意见的重视。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艺术生也比较倾向将自己的思维模式放在主要地位,缺少为他人考虑的能力,从而很难融入集体。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思考的片面性,还会导致学生无法快速融入社会,甚至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

2过于感性,缺少理性分析能力

由于艺术学习需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烈的表现能力,所以艺术生普遍感性,看待问题过于主观,处理问题时会受到个人情感的影响,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过于依赖自己的感性判断,对事物缺少感性的认知,那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偏激的思想,从而强化学生的自私心理,导致学生冲动、敏感等心理的产生。可见,缺少理性分析能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最终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还会降低学生的生存能力。

3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矛盾

通常,艺术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且对自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坚定的意志。然而,在生活中,艺术生往往好奇心过剩,进而导致自制力较差,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诱惑,且心理相对脆弱,无法承受打击,进而产生冲动、自卑、逃避等心理问题。但艺术生也对生活充满热情,对艺术的发展有自己的原则和追求,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由于艺术生过于感性,所以情感多变,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个性化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各种矛盾的情绪和心理。

三、现代大学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辅导员工作繁多,无法专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艺术院校中,辅导员与教学讲师不同需要承担许多工作、充当多种角色,如,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琐碎繁多,从而导致辅导员具有巨大的工作压力,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咨询指导。但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辅导员还需要管理学生的在校生活、艺术实践等活动,这些工作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量时间,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倾听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健康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

2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

艺术生相对个性化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所以与辅导员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辅导员平日工作繁重,没有充分的时间融入到学生之中;另一方面,辅导员并非艺术类专业毕业,心理状态与艺术生之间存在差异,无法完全理解艺术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特征。此外,辅导员的教育水平有限,无法与专业的教师相比,在学生中缺少信任和依赖,进而导致学生不重视辅导员的管理与沟通。

3辅导员缺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

目前,艺术院校辅导员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他们需要承担多项工作,所以缺少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4]。辅导员通常只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主观化的问题,最终导致心理健康工作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此外,以说服为主的教育模式也是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之一,这种教育模式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降低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

四、提升艺术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1明确自身角色,合理规划日常工作

为了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学校要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合理划分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也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时间问题,对日常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排序,也可以挑选值得信赖的学生协助管理。例如,在校园生活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会进行配合,指派学生会的同学进行生活管理工作,并定期向辅导员进行汇报,辅导员只要对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即可,如果出现特殊问题再亲自出面解决。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节省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为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融入学生群体,开展分层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辅导员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将学生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从而获取学生信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5]。此外,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辅导员也可以采取分层教育的方法。将心理教育工作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各不相同:第一,对学生的心理疾病进行矫治,减少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已经产生心理疾病的学生,辅导员要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配合,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在治疗之外的时间里,多关心学生的心理恢复状况,了解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避免相似问题的出现;第二,做好心理疾病预防工作。由于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原因,学生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疾病。为了避免心理疾病的爆发,辅导员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认真倾听学生的烦恼与诉求,并为学生提供正确合理的建议,辅导学生进行情绪和心理的调节,确保学生时常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三,巩固工作内容,优化心理品质。辅导员可以与其他教职人员进行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穿插到各个科目的教学之中,能够在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巩固和调整,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提高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

3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进行辅导。辅导员可以与心理辅导教师配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辅导能力。通过讲座、实践等活动来为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識,辅导员要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兴趣,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此外,辅导员也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保持,坚持点面结合的教育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多元、系统的辅导和教育,有效解决学生的各项心理问题。面对多数学生,辅导员可以采用“面教育”的方式,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从而保障教育质量;面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点教育”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辅导。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对学生的困扰和压力进行敷衍和否决,进而激化学生的心理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辅导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升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使学生能够主动与辅导员进行心理问题的交流。为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辅导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保障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雯.辅导员如何开展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J].时代教育,2016(17).

[2]刘晓艳.艺术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

[3]刘若男.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世纪桥,2013(5).

[4]张玉美.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5(15).

[5]李磊.体育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1).

Abstract:Art colleges are different from general colleges. Art colleg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open to new things with strong curiosity, and thus mor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influence. Therefore, in the art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unselors must play a leading role in understanding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needs and avoiding aff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art students.

Key words:art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nselors

(责任编辑:陈树)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