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四灵神兽画像砖

2018-10-20 05:48王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画像砖

王康

摘 要: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有模制、模印、雕刻、彩绘等多种装饰手法和制作技艺。汉代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生动地诠释了先民深厚的文化积淀,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张掖出土的东汉四灵神兽画像砖是汉代谶纬学说的真实反映,其表现手法和特点堪称画像砖艺术的精品之作。

关键词:画像砖;谶纬学说;四灵神兽

1990年4月,张掖市明永乡沤波村平田整地时发现东汉时期墓葬。博物馆工作人员前往勘察,清理出土单釜陶灶等文物。和其他汉墓不同,墓室地面发现模印的精美画像砖共计28块。这些画像砖边长38.5厘米,厚5厘米,平面呈正方形。砖面纹饰相同,均为四灵神兽纹样。四边以两条平行凸线作外郭,正中以凸线方框将砖面划分为中心和四边画区两部分,继以四条凸线将中心方框四角与外郭线四角相连,使四边画区形成四个单独的梯形画区。中心画区饰以柿蒂纹或五行图,柿蒂纹中心及四瓣饰以五个乳丁,四个梯形画区内分别饰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四灵神兽。朱雀为凤形,鸟首后部有一根翎毛,尾上三根翎毛上翘,头部高扬,振翅欲飞。玄武呈龟蛇合体,两头相对,三足前迈,一足后蹬,做前行状。青龙作曲体扬尾,背部有两条飘起的梢状物,头部较长,直拖长角。白虎则圆头小耳,背腹饰数条斜线表现毛斑(图1~图5)。

1 东汉四灵画像砖是汉代谶纬学说的真实反映

汉代流行谶纬学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天地四方。《三辅黄图·汉宫》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这里便是指风水堪舆中讲究的“四神兽模式”。《周礼·曲礼》:“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古人在天象观测中,发现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相连,形如龟,所以用它代表北方。《楚辞·远游》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辞海》中说:“朱雀取象于丹鹑,井、龟、二宿为鹑首,柳、星、张三宿为鹑火,翼、轸二宿为鹑尾。”南方七宿连起来像鸟形,朱乃赤色,南方属火,所以叫朱雀。在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起来像龙,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故名“青龙”。《淮南子》曰:“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故青龙为四象之首。”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意象为虎形,白是因为西方五行中属金,色为白。古人视白虎为祥瑞,《援神契》曰:“王者德至鳥兽,则白虎动。”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以符瑞图谶起兵,即位后崇信谶纬,“宣布图谶于天下”,定为功令的必读书,“言五经者,皆凭谶纬说”。儒家谶纬之学遂成为东汉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神圣性。当时用人施政、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依谶纬来决定。甚至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也要向谶纬看齐。谶纬在汉代的流行是与汉代思想界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泛滥分不开的。谶纬与经学的结合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神学化。

2 东汉四灵画像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后,社会稳定,经济富足。至晚期,中原的画像砖墓已影响甘肃周边地区,画像砖墓遂摆脱呆板的箱式结构,迅速向居室化靠拢,画像砖也摆脱了空心砖的旧模式,向多形化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砖艺术达到巅峰,画像砖墓的分布范围扩大至甘青,形成了以中原地区和巴蜀地区为代表的两大中心分布区。东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摒弃了图案化的构图,而以完整画面的方形、长方形、条形的实心砖作为表现载体,这是汉代“事死如事生”厚葬风气下,将壁画以画像砖的形式施于墓葬装饰的一种具体表现。

东汉四灵画像砖线条粗犷豪迈,疏密相间,生动活泼。画面规整厚朴,庄重大气。从表现手法来看,规范中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空白和构图不受约束,空间为虚,神兽为实,外松内紧,内外相应。形象透射了汉代写神艺术的精髓,创造出一种给人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里包含了工匠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其主题的确定、构图的布局、形象的塑造和造型的处理,无不受“立意”的主宰,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全国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砖实物来看,单独砖面模印或刻画一种神兽的做法较为常见,在一块砖面上集中模印四灵神兽的题材则较为特殊。在漫长的历史中,张掖的工匠以模代笔,以砖为纸,以精美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河西地区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这是先民呈献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它带给我们的不单是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所应该占有的、不容忽视的汉风神韵。

猜你喜欢
画像砖
汉画像砖造型艺术对当代绘画的启示
汉代画像砖艺术研究
论中国画的写意性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的运用和表达
庆阳市博物馆馆藏西夏画像砖赏析
汉魏画像砖的艺术赏析
简述汉画像砖对我的创作的影响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一块特殊的东汉马纹砖鉴赏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