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贵州东盟留学生规模的对策研究

2018-10-20 05:50郑东晓杨丹莉付蛟蛟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贵州规模

郑东晓 杨丹莉 付蛟蛟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贵州省东盟留学生的教育现状,然后结合贵州省省情,提出了一些扩大贵州东盟留学生规模的具体措施。希望本文能对贵州全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扩大 贵州 东盟留学生 规模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10-0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东盟国家中,兴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2004年,国家汉办便开始在海外设立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机构——“孔子学院”。近年来,在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东盟留学生选择来华接受高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在积极“走出国门”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做好“迎进国内”的工作。

一、贵州东盟留学生教育发展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2]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划,推动来华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在发展目标中提到:“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造就出一大批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3]围绕该计划,贵州省教育厅开始着力打造“留学贵州”教育品牌。此后,贵州省各高校由分管校领导牵头,开始着重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2017年度全国來华留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学校中学习,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市前三位,均突破3万人。相较这些省市,贵州省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刘宝利,在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文演讲暨征文大赛——“留学中国梦”(遵义医学院承办)致辞中提到:“2016年,在黔国际学生达2178人,其中东盟国家留学生1528人,占全省国际学生的70.1%。”这表明东盟国家留学生已成为贵州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群体,要想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必须关注东盟留学生这一重要群体。

然而,东盟留学生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择校时,一般会考虑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吸引力,院校的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及知名度等因素。贵州省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在文化吸引力及高校知名度方面也没有什么优势,这些都成为制约贵州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瓶颈。

二、扩大东盟留学生规模的对策

基于贵州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省内各高校只有坚持把国际化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坚定不移地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了解东盟留学生生源增长点,拓宽东盟留学生招生宣传渠道,完善奖学金激励机制,简化来华留学生申请手续,才能促使东盟留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

(一)加强学校自身建设

第一,健全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规范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目前在来华留学生教育领域,“趋同化管理”的理念已达成共识。省内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拟定一份详细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手册》。该手册基本内容须涵盖来华留学生行为规范、教学管理、违纪处分办法、奖学金管理办法以及生活指南等内容。此外,还应着重培养一批来华留学生专职辅导员,并明确其职责范围。其职责应包括报到注册、组织体检、购买保险及理赔、来华留学生居留许可办理、校内外住宿登记、留学生公寓管理、心理咨询、勤工助学及就业实习等。第二,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来华留学生教学人员具有管理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人手少、任务重是省内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省内高校应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因为该队伍水平高低是决定来华留学生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另外,学校对所招聘的教师,还需提高入职的门槛,最好能招募一些具有东盟国家汉语教学经历的教师。最后,省内各高校还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来华留学生教育硬件配套设施,改善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让来华留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分析东盟国家概况,弄清真正生源增长点

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其全称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有十个成员国,分别是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提出:“将打造中国——东盟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升级版,到2025年双方学生流动实现30万人次的规模”。省内各高校应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借助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平台,根据东盟国家的具体国情与留学市场需求(见表1),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到的“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这一方针,制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招生方案。

笔者认为,综合考虑东盟各国人口、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各高校可将招生重点放在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此外,东盟国家中华人聚集区较多,学校还需加大在海外华人区招生的宣传力度。

(三)拓展招生宣传渠道

面对招生渠道单一的现状,各高校应该积极“走出去”,多去国外参加教育展,多参加来华留学生招生工作研讨会,主动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做好招生推广工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强新媒体宣传。近年来留学生招生宣传的途径日益多样化,利用互联网进行招生宣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信公众号以及学校的英文网站,是高校发布来华留学生招生信息的主要载体。此外,借助国外知名的第三方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发布高校招生信息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合理利用口碑效应。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通过学生及其亲友的口口相传,提高学校在留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遵义医学院倡导亲情服务,让来华留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深厚的感情,促使这些学生成为学校形象宣传的重要群体。第三,设立海外汉语语言中心。省内高校可以通过与国家汉办或者境外高校合作,在国外设立汉语语言中心,如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等,建立海外传播实体,承担学校宣传、语言教学以及来华留学生招生等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可以以项目为导向培养留学生,如与东南亚的一些医院或企业进行合作,为其定向培养留学生或者对已入职员工进行培训。

(四)完善奖学金激励制度

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留学生规模显著扩大,奖学金对周边国家生源的拉动作用明显。”因此,各高校可以构建以中国政府奖学金、贵州省政府奖学金、院校奖学金为主,企业奖学金为辅的奖学金体系,用以资助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

目前,国家层面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贵州省部分高校尚未被纳入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名单,各高校应积极申请,争取早日获得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资格;地方政府层面设立了贵州省政府奖学金,该奖学金设立了以下4个项目:“优秀来黔留学生奖学金”“黔老留学生奖学金”“贵州省东南亚奖学金”“贵州省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在学校层面,省内各高校大多制定了校级奖学金的管理办法,提供免除学费和住宿费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

然而,省内各高校尚未与企业合作,设立企业留学生奖学金。日后可以通过政府渠道,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国际大企业如贵州茅台集团的合作,设立企业奖学金。这样既能拓宽学校奖学金来源渠道,又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为企业储备国际化人才,从而获得校企双赢。

(五)简化来华留学生入学手续

在现有基础上,借鉴发达省市的经验,适当整合来华留学生申请材料,减少申请材料的种类;开展一站式服务,缩短审批时间。只有不断地精简留学生申请入学所需材料的种类,优化签证及居留许可手续办理的程序,才能为高校招生及學生来华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

综上所述,现阶段贵州留学生教育应立足东盟,面向世界。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特色,努力打造“留学贵州”优质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与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J].中国高等教育,2017(8):9.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3]留学中国计划[N].中国教育报,2010-09-30(2).

[4]张琳.高校留学生教育瓶颈下的招生新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99-101.

[5]胡东晔,孙晨冰,王庆华.中医药高等院校留学生招生进入“微时代”[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8(5):88-91.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贵州规模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税收负担对政府“外在规模”偏好有显著影响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地方债发行已达3.77万亿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