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2018-10-20 04:24罗爱华
知识文库 2018年3期
关键词:群体文化发展

罗爱华

自上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首次使用青年文化解释青年的意识和行为以来,青年文化便被视为“青年这一生命周期特有的社会心理、价值倾向、审美趣味、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同时青年文化往往被标签为一种“由青年创造、认同和传播的与社会主流文化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系统”,并将其定位为与整体主流文化的相对的次属文化,然而这种视角容易将青年群体孤立在社会群体之外,形成一种剥离于社会主导性文化的价值体系。新时代背景下,理解和把握青年文化需要更加立体和多元的视角,需要充分考察青年文化的演变历程,系统厘清青年群体的结构性特征和心理的自我表达旨趣,积极引导青年群体的现代性构建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主旨达成统一。

一、青年文化溯源与再审视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常用“文化反哺”和“代沟”之类的范畴去构建这种代际视角。如斯图亚特·霍尔强调的那样,这种代际视角将青年群体独立与其他阶层之外时达到了预设的效果。霍尔认为基于代际视角的青年文化缺乏足够的解释力,他呼吁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更深根源去透视与青年文化密切相关的青年市场和文化经济现象,以支持一种更复杂的分类体系。青年文化应被视为包涵在大众文化中的分支,而不单单是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具有明显对抗色彩的亚文化,全面系统地梳理其鲜明的时代性、流行性和个性化。

(一)青年文化溯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文化仍然保持着执着而朴素的青春理想和革命信念,但在“文革”时期,极“左”思潮塑造了青年群体的“圣人”价值观,青年群体投身到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洪流当中,青年文化在狂热的批斗运动中呈现出远离青年群体应有的阶段性特征。在经历了这场深重的民族灾难之后,青年群体开始反思和理性批判,青年文化逐步从社会主流文化剥离出来,异质性特征初显。上世纪70年代以降,青年文化逐步走出政治迷信和膜拜,文化生活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文学领域开始复苏,青年生活主题回归到探求人性的美好。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全面改革开放,国家意识形态步入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阶段。开放初期,青年群体成为了思想解放的先驱,形态各异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如潮水般冲击着国內稚嫩的青年文化。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外来发达国家的明显差距,青年文化原有的政治化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逐渐被消解,一部分青年群体开始以民族历史虚无主义、民族文化卑劣观、民族劣根性等文化视角,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文化构筑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面对一知半解的西方文化思潮以及其强盛的文化表征,青年群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迷失。

新时代背景下,自媒体时代蓬勃发展,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成为了青年群体文化生活中碰撞最为激烈的对生体。青年文化视角、选择、表征均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群体内部异质性越发明显,群体价值观整合陷入混乱。从青年整体表征来看,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列宁主义仍是主流话语,但多元的青年文化语境、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为青年文化的虚拟化、世俗化、奇异化开辟了成长空间。“穿越文化”、“愤世文化”、“恶搞文化”、“山寨文化”、“屌丝文化”等此消彼长,“现代犬儒主义”在青年群体中找到了土壤,青年群体的行动总是呈现出“机敏地看透了某种东西背后的阴谋与欺骗”。这些文化彰显了青年群体强大的包容接纳以及革新再造的能力,但也反映出青年文化生活的某些无奈与困惑。同时,在青年群体内部,阶层进一步分化,青年文化内部的异质性和类别化特点被进一步放大,不同群体的青年可以拥有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总体而言,青年文化在当下以冲突融合为表征,矛盾对立与和谐共处同时存在。

(二)青年文化再审视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群体的生存与生活状态差异明显,他们所面临的社会情境,参与的社会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们是当构筑一种新的理论路径,“将青年文化视为一种表征整个社会结构性矛盾的‘症候”。跳出代际视角和流行文化视角,从更加复杂的阶层分化、政治理想、价值认同、行为共同体、集体性表达等维度来审视青年群体以及他们所彰显的青年文化,充分考量青年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风险,深入辨析青年文化中的“异”与精神内涵层面的“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理解和把握青年与当代社会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权力与主流文化对青年群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

从青年文化的表现形式看,怪异的装束、荒诞的行为、非理性的情感表达等特立独行在一出现便激发了主流社会的预警机制和抵御反应。从结构上看,青年文化可以解构成物质、行为和意识三个不同层面。物质层面的文化是青年群体价值观念的直接表现,其最显著特点是生命周期短,更换频率高,是青年“新”的集中体现,如服装、发型、惯用语、手势等。行为层面包含的是青年诸多生活方式如消费、交往、婚恋等内容,是青年思想的外化。意识层面是青年文化的本质所在,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点,青年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以及思维模式的成型等均受其影响。这三个层面中,意识层面的青年文化是最稳定的基础部分,也是我们开展青年文化研究应当着力把握的部分。

新时代话语体系下,应当妥善引导青年群体的文化发展方向,消解青年文化中的消极思潮,强化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体意识,改良青年生活品质,积极发挥青年文化的正能量,使青年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大繁荣中的先锋军。

二、青年文化的当代思潮与发展态势

青年群体相较于其他社会群体对文化思潮、价值理念、意识形态更为敏感,对社会风尚、流行趋势、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与现代文化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加速了青年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发展,青年个性特征更加凸显。

(一)青年文化当代思潮与行为表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造就了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衍生出不同于古典犬儒主义般完全蔑视政治权威、对抗主流意识的“现代犬儒主义”。一方面,青年群体以“无原则地怀疑”参与社会互动。质疑、嘲讽、调侃乃至“恶搞”成了新时代青年的典型标签;另一方面,青年群体以“不反抗地愤世”对待主流社会。如青年群体常以“屌丝”自居,“矮穷矬”成了这类人的外在标签,集中体现出青年群体对社会层级现状、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地位属性的自我嘲讽和自我矮化。面对无力改变的现状,“屌丝”青年逐渐变得消极淡漠,选择有意识的逃避,以此“自降身段”消极接受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最后,青年群体还习惯于在社会生活中以“有意识地虚假”对待社会事物,“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其莫名的高度工具理性下变得虚无,在公开的自嘲和故意的夸大中,青年文化成了一种接纳虚假、调侃虚假、公然造假的混沌体。

(二)青年文化发展态势

新时代背景下,影响青年文化发展的因素日益多元与复杂,不同的时代热点造就了青年群体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前青年群体的文化思潮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文化趋同与民族特性弱化。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全球文化的深入交流,也促使了青年民族文化全球性传播,在冲突和融合中,青年文化的民族性进一步淡化,世界性显著增强。作为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群体,亦是最具文化包容性的群体,青年群体在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有能力有兴趣亦有条件深入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大融合中。二是文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凸显。改革开放至今,青年群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感受者和受益者。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造就了青年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不论是在价值判断上还是在具体的审美选择上,不同类型的文化价值倾向引导青年群体内部产生了群际分野。自媒体时代尤为青年所依仗,在虚拟空间中,青年群体不断创造着新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青年文化内部差异进一步放大。三是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共存。当下青年正在建构一个以个人为中心、以利益为驱动、以感情为转移的感情文化价值体系。相比以往任何时候,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特征。

三、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妥善引导好青年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出适应中国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青年文化价值体系,是青年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与战略目标。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文化积极向上

在如今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需要构筑一套符合民族和社会成员发展利益、并被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群体是文化建设主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鉴于其文化价值体系的敏感性和善变性,弘扬和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扼制青年文化的现代犬儒主义风气,重塑社会共享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迫切需要在青年群体中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导的文化价值,营造风清气正、格调高雅的文化环境,在不扼杀青年文化主张的张扬个性与个体自由观念的同时,将青年文化内嵌于社会主流话语体系中,实现青年价值追求与中国梦、国家伟大复兴等伟大远景的深度有机融合。强化青年参与国家建设、肩负国家使命的主体责任意识,把关定向,统筹指导青年文化的良性发展。

(二)培育青年文化自觉提振青年文化自信

青年文化在当下表现出来的种种现代犬儒主义倾向,归其缘由是青年群体文化自觉缺失的表现。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青年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青年主体需要建立起在对文化的理性认知。其核心环节包括文化认知上的自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自觉、文化创新与发展上的自觉。这种认知需要建立在青年对青年群体文化的准确理解、自主选择、科学定位和积极创新之上。文化上的自觉与自信要求的是青年在文化建设和现代性建构中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强调青年的文化担当、文化反思和文化责任。

(三)构筑青年文化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

纵观当代青年的生存与发展现状,需要着力构筑适应青年文化良性发展的社会实践土壤与文化环境。一直以来,青年群体的发展受到了其他社会群体给予的“社会空间的挤压”,对青年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理论探索层面,甚少有直接对话以青年文化为代表的社会群际文化冲突的实用性研究,特别是深入青年群体,倾听青年文化心声的实证研究极其缺乏。当前需要建立起一套引导全民族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从长远角度审视青年发展社会空间的社会关怀机制。一方面,要摘除长期以来主流社会施加在青年身上的“反叛”标签,改变固有的对立视角,确保青年发展的利益,搭建成熟的青年发展平台,为青年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弘扬支持青年发展的人文精神,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影响力,积极打造面向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切實提升青年群体的文化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群体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