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

2018-10-20 08:15陈清容徐梓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混合式教学微信

陈清容 徐梓瑜

摘要:本文借助微信平台,利用其多种功能构建资源和活动平台,以摄录编导课程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和微信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辅助教师的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绩效。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号;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8-0103-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成为了人们随身携带的必备品。微信是当前移动设备的热门应用程序之一,其方便的建群、聊天等功能能够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为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摄录编导与制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技术并重的课程,其内容丰富,既包含摄影知识与实践,又有视频编辑软件操作的应用。整合微信平台的功能用于“摄录编导与制作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既能发挥微信平台的功能,提高教学绩效,又能满足学生系统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 概念界定

1.微信的功能特点

其一,功能强大。支持免费的语音短信、多人群聊、朋友圈、公众号等服务。其二,交流便捷、灵活。用户可以打字,发送语音消息、视频,也可以发送表情图片,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交流的各种需求。其三,易操作,使用人群广泛。其四,传递信息具有有效性和实效性。[1]

2.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自产生之日起便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张立新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为了达到教与学的目标,综合考虑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所有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学习质量的一种教学思想。[3]黎加厚教授认为Blending Learning应为“融合性学习”,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融合性学习”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的需要娴熟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等,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4]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就是针对不同的学习人群,对多种学习要素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下面,笔者以“摄录编导与制作技术”课程为例详细阐述混合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平台实现。

● 分析

1.学习者分析

(1)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摄录编导与制作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大三的学生。他们主要有以下特征:首先个性突出,自主意识强。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个性,因而,千篇一律的课堂不能满足他们对个性化知识的学习。其次重实践,轻理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喜欢参与活动实践、学习操作而轻视理论的学习。再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制力。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自制力不高。

(2)初始能力分析

通过以往的教学和初步调查,学生在该课程理论基础方面,对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因此教学中对理论知识部分的教授不可或缺。而在技能方面,都会一般的视频拍摄,但缺乏系统的指导。另外,对视频编辑软件的掌握不足,对视频的加工能力有限。心理层面上,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这门课程,也愿意进行教学改革,愿意按照要求进行课后自主学习。

2.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本研究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个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基本的摄影理论;了解常用的摄影拍摄手法;了解摄影设备的知识;了解Premiere的功能。

动作技能目标:能够构思和完成脚本编写;能够根据脚本使用单反或者手机拍摄视频;能够使用Premiere软件进行视频处理。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欣赏与学习,能够正确认识摄录编导的价值与意义,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学习摄影和编辑技巧,感悟这门课程带来的快乐。

3.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大纲要求,将课程的教学重点归纳为两点:一是视频拍摄的知识与技能;二是视频编輯软件的知识和操作。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 教学设计与实现

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微信学习的特点,笔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和内容进行了设计。

1.混合式教学的过程设计

整个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从教学方式上讲可分为讲授型教学和基于微信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具体如上页图1所示。课前,学生可以通过微信预习内容。课中,使用微信的签到功能进行签到和调查,特别是在实践课中,主要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教学。课后,学生基于微信公众号中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混合式教学微信资源的设计与实现

(1)微信中系统理论资源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理论资源分为两大主模块即“课内学习”和“课外丰富”,以及一个辅助模块“快捷键”,具体的设计与实现如上页图2所示。

①“课内学习”模块的资源根据课程目标,既涉及摄影的基础理论又涉及Premiere的相关理论和操作,因而我们将课内学习模块分解为“摄录理论”“pr理论”和“pr实例”三个部分,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对应部分资源进行学习。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②“课外丰富”模块主要的资源是对课内学习进行补充,其中“赏析”是一些摄影手法的演示例子和一些优秀的作品;“学生作品”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或者小作品,该资源主要是收集整理往届学生作品进行介绍。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③“快捷键”模块。为了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目标、课时以及教师对本门课的特殊要求等设置了快捷键菜单,对应有课程介绍、课时、考核等内容。

(2)微信推送资源设计

微信公众号每天可以推送一条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定期推送与最近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以丰富学生视野,也可在图文信息中发送相应的作业。由于推送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和丰富学生视野,因而对推送的内容与间隔没有严格的限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习进度予以调整。

3.混合式教学微信活动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过程中,利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能实现大部分的混合学习目标,微信小程序能实现问卷调查、题库的设立等功能,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如图3所示。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可在课前或课后设置一些问卷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学习评价。

● 结语

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方式和工具,使得教学获得最大的绩效。笔者通过对“摄录编导与制作技术”课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应用,得出微信适合用于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但在微信公众号开发中需注意:内容应具有系统性;界面应适合学习者,以学生为主体;要合理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由于案例课程的特殊性,笔者仅使用了微信的常用功能,在课程的迁移和微信更多功能的开发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靖.微信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21-31.

[3]张立新.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玉淑美,陆美玉.混合学习的概念、层次及其应用[J].软件导刊,2007(14):18-20.

[5]尹小港.Premiere Pro CS6影视编辑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清容(1985.5—),助教,硕士,主要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移动学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混合式教学微信
微信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