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2018-10-21 09:32周安琪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摘 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城市社会中有大量空巢家庭的存在。本文针对城市空巢老人这一群体,以社会支持理论为理论立足点,结合大量文献研究,概括了我国学者对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设计的构想方案。笔者根据学者的研究和近年来研究的趋势,对未来该社会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同时,由于1982年宪法确立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巨大改变,老年人口相对增加,核心家庭比例增加,最终导致社会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全国老龄委指出,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以上,大中城市高达70%。预计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家庭数量占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他们在社会支持方面,面临着经济支持、日常照顾支持及精神支持问题。

一、文献综述

(1)空巢老人研究

老人在我国一般被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的公民。空巢家庭概念源于杜瓦尔的家庭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将家庭分为新婚期、育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空巢期、中年父母期、老年家庭成员八个阶段,其中空巢期指的是指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出走。1城市空巢老人可定义为城市家庭中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自己一起居住生活,自己独自或与配偶共同生活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

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2赵芳、许芸认为空巢家庭是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的,而社会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许传新通过对国家支持系统、社区支持系统、社团组织支持系统及个人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其是人口转型、经济发展、代际关系变化等诸因素合力的结果。4

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赵芳、李爱芹、陈建兰分别就南京、徐州和苏州三城开展问卷调查,选择了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维度研究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赵芳认为,绝大多数空巢老人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但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日常照顾方面应当更倾斜年老或患病者,子女和配偶也成为非正式照顾体系中的主要承担对象,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程度和社会生活参与率也很低。5李爱芹发现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6陈建兰则认为存在相当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城市空巢老人,其最担心的问题是生病的医疗费用问题,而在精神慰藉方面也存在社区照料服务没有得到较好满足的问题。7

空巢老人需求缺失的原因,刘峰、邓子纲从宏观背景、客观因素和独特因素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社会变迁中的人口迁徙,核心家庭的形成,机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的不足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和现在城市居民的生育习惯和住房改革的影响。8

(2)社会支持研究

社会支持在20世纪70年代的精神病学文献中首次被作为专业术语提出的。9学者程虹娟(2002)从三个角度归纳了对社会支持的定义:一是从社会互动关系来定义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更多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不仅仅是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二是从社会行为性质来定义社会支持,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可以是对象感受到自己被爱、有尊严、属于集体的信息(Cobb,1976);三是从社会资源的作用来定义,来自于社会关系的帮助、人们联系的方式以及支持网络中成员间的资源交换(Gottlieb,1981)。10

国外学者Richman和Rosenfeld及从社会支持提供者的行为表现出发,将社会支持的有形支持、信息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这三大功能具体划分为倾听支持;情感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挑战;现实确定的支持;任务评定上的支持;任务挑战的支持;具体的有形支持和个人援助八种类型。11Barrera和Ainlay将社会支持分为六类,具体包括:物质的帮助,行为的援助,亲密的交往行为,指导,反馈,积极的社会交往。12

关于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的机制一般认为有三种:主效果模型、缓冲器模型和动态效应模型。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人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积极作用,它对在心理应激的情况和维持平时个体的良好体验和心理状况均有益。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动态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压力、健康等建构应为复合性关系,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对身心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作用,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1

(3)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多数学者在讨论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时,认为应构筑起国家、社区、家庭与老年个体所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发展性的需求。

李爱芹认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14江海霞,陈雷提出,应构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具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支持、服务内容多元化、社会合作参与、专业服务人员提供服务、评估监管机制健全、为空巢老人提供多层次保障需求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15

严妮则结合了城镇化进程对城市空巢老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社区医养结合机构。采取SWOT方法分析了社区医养结合应对空巢老人养老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从生活质量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探讨了社区医养结合的价值,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的对策建议。16

二、总结

目前学术界对空巢老人和社会支持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并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有了简单的构想。笔者认为,未来关于城市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方向必然会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会针对低龄、中龄和高龄老人提出不同的社会支持体系构想;其次,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介入是无法避免的,社区照料服务也必将在其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整个城市空巢老人群体性的研究,但对于目标对象的个体主观性感受研究較少,个案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当然,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研究也必将会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

中国社会已经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给予了较大的重视,不论是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改革,还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或是老龄福利事业的发展,都局限于在物质支持方面为老年人带来满足感,忽视了老年人对精神需求的需要。除了政府的作用,我们也不能忽略社区、家庭和个体自身在社会支持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们要根据目标群体实际需要,设计未来研究方向,重视群体间的分类及个案研究的重要性,构思出多方满意的社会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文霞,朱冬亮,《家庭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6-98.

[2]李克,“空巢”离爱巢有多远[J],人民论坛,2004年第10期.

[3]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许传新,城市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08年第2期。

[5]同3。

[6]李爱芹,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J],社会工作,2009年第3期。

[7]陈建兰,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苏州为个案[J],兰州学刊,2009年第9期。

[8]刘峰,邓子纲,城市空巢老人的需求缺失及解决模式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9]周林刚,社会支持与激发潜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0]林顺利,孟亚男,国内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0。

[11]Richman J.M.,Rosenfeld L.B.The social support survey:a validation study of a clinical measure of the social support process.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1993,3(3):288-296.

[12]Barrera M,Ainlay SL.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analysis.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3,11:133-143.

[13]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年第3期。

[14]同6。

[15]江海霞,陈雷,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前沿,2010年第3期。

[16]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周安琪(1998-),女,安徽省合肥人,南京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作者單位: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国外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汉语转折范畴文献综述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