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央行连续定向降准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影响探究

2018-10-21 12:29覃静
大东方 2018年9期
关键词:政策扶持融资难小微企业

摘 要:小微企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阶段及国际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形势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日渐凸显。深入探究表明,央行年内连续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明确释放扶持信号,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在去杠杆周期下融资窘境;小微企业自身更需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配合完成结构性转型,彻底根除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定向降准;政策扶持

一、小微企业是我国新常态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以及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打造发展新引擎,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传统主力军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仅2017年至今,国务院常务会议多达6次提出小微企业扶持议题[1]。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迅猛,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小微企业数量为5606.16万户(个体工商户4436.29万户)[2],而这一数字于2017年底已激增至超过9000万户[3]。

如此庞大体量表明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战略性地位。据2014年《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60%,已吸纳1.5亿人口就业[2]。而随着近年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可以预见该组数据仍将继续走高,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吸纳就业等重要问题上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因分析

与上述良好发展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小微企业目前面临一系列融资困境和发展瓶颈。而造成此困境的原因,不仅包括小微企业本身规模不足、不确定性高、投资风险大等固有属性,还需考虑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和“去杠杆化”大背景下资金流动性大幅缩等外部因素。

(1)小微企业固有特点致其难以利用传统融资手段

企业传统融资方式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等。而小微企业除初创时期通过投资人直接投资获得启动资金外,最为常见的方式即银行贷款和股权、债权融资。然而,小微企业自身固有属性是形成其“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融资窘境的根本原因。

首先,小微企业规模不足等特点导致银行贷款门槛高。小微企业上述特点创造出小微企业群体信用度低的整体印象,潜在投资风险远高于已经形成规模的中型、大型企业。而银行作为主要的投资主体和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甚至唯一依托,二者形成了完全不对等的市场地位,银行信贷部门整体投资意愿较低,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信用评价时无形中会提高借贷门槛,形成“融资难、融资慢”现象。同样,不对等的地位使小微企业申获贷款所执行的贷款利率水平常高于基准利率,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升高,形成“融资贵”现象。一项针对无锡小微企业的调查显示近六成小微企业执行的利率水平高于基准利率[4]。而银行贷款申请失败后续采用的其他融资方式又普遍明显高于银行利率,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当地小微企业的艰难生存环境。

其次,小微企业市场存续周期较短的特性决定其难以通过股权或债券方式获得支持。以股权融资的三种典型融资方式为例,即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融资以及上市融资/IPO,风险投资通常具有很强的趋势性和聚集性,如近年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类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企业;然而这类企业毕竟比例有限,大多数传统行业则遭冷遇。风投地域聚集性使得天使投资人更多聚集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导致三四线城市的一些植根于当地发展的小微企业优秀项目难以被投资人发掘。而就私募股权融资而言,其融资期限一般可达五年甚至更长,且所投企业一般已表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这对存续周期普遍较短的小微企业无非是一种无形考验。公开募股或上市等则对企业有极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完备充分的上市准备,更需要企业自身具有清晰的股权结构、优秀的管理团队等,只有极少数小微企业能走到公募和上市融资这一步,显然不适用于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小微企业信用不足致使债券融资同样举步维艰。相比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现金流要求往往较高,企业采取债券举债通常应建立在企业在可预见未来内发展稳定、形势向好的预期下。而對于以初创公司为代表的小微企业,其盈利能力尚待观察,且本身对政策大环境及其敏感,这些脆弱性使得企业本身更不倾向于采用此类方式。因此,虽然债券融资在公司大量盈利时能带给企业既有股东更大的利益,但债券融资因为违约成本极高且强制定期付息,大部分小微企业在选择债券融资时都会及其慎重。

(2)经济增速放缓与“去杠杆化”进一步考验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小微企业固有缺陷是其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而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因素同样需要考量。据《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受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群体中仅略超一成表示营业额可维持快速增长理想状态,近半数企业表示市场需求不足或产品面临滞销,更有近六成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究其原因,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造成基建领域传统行业,如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行业整体信用风险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相比经济高速增长时代也表现出明显下降。两方面的冲击使得小微企业前景不再被市场盲目看好,其贷款偿还能力也备受考察和质疑。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扔处于2017年年初拉开序幕的“金融去杠杆化”大背景下。去年4月份银监会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掀起监管风暴[5],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全面去杠杆时期,同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等融资渠道也因受到严格监管而迅速收窄。且自央行去年初首次对货币政策描述采用“稳健中性”的表述方式以来[6],该货币政策并未出现明显转向,结合当前去杠杆的大背景,该表述更趋向于“稳健趋紧”。在此货币政策之下,金融去杠杆和利率上升直接导致市场流动性减弱、资金面趋紧,资金不足又进一步抑制需求,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加,如此形成的小微企业发展压力难以得到释放,公司盈利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而从国际经济大环境来看,中美目前逐步升级贸易摩擦则对部分以出口为导向的小微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为部分外贸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三、央行连续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政策效应分析

自今年初正式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至今,已实施三次降准政策(图1),无一例外均提出要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可明显分析出政府对经济脱虚向实的政策性引导倾向,以及政府对小微企业潜在的经济增长引擎的期待。

(1)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为小微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渠道

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其重点服务对象就包括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在传统融资渠道中难以融资的弱势企业群体。央行于年初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不仅直接为市场释放了约4500亿元左右的长期流动性资金,并且该次降准政策有意地利用以“普惠”为特点的普惠金融机构服务本质,扶持小微企业等弱势企业尽可能平等地享受降准政策带来的福利,弥补小微企业在传统机构中得不到融资的窘境,同时鼓励金融体系内金融服务创新,结合2017年出台的各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使更多的小微企业突破融资难的困境,从而为小微企业注入发展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在税收方面享受国家政策福利,得以“节流”,更能在除传统融资渠道以外的新型融资渠道“开源”得到资金支持,而普惠金融普惠的优势则更得以被小微企业充分利用。

(2)MLF工具置换式降准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如果说普惠金融降准政策提供了新型融资渠道、旨在解决小微企业在传统渠道“融资难”问题,那么4月份出台的通过降准释放资金以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则更倾向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以今年一季度数据测算,该次降准释放资金1.3万亿元,偿还MLF的9000亿元之后,相当于净释放4000亿元流入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除央行明确要求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以外,置换MLF工具本身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明显压低效应。

首先,降准释放的资金属于低成本资金,小微企业贷款负担减少。通过降准来偿还MLF,不属于简单的替代关系——MLF利率约3.3%左右,属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有偿款项;且再贷款方式具有不对等性,中小银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优质抵押品少、更不易获得MLF资金而只得从大型银行借款,而这些环节叠加的资金成本必然会转移到小微企业身上,造成“融资贵”问题。相比而言,通过降准释放的资金则属于没有资金成本、完全释放的“无息”资金,结合央行对资金用途的重点强调,小微企业负债利息相较之前的MLF会有所降低,债务负担减轻,因而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困境。

其次,资金流动性禁锢被解除。MLF操作期限一般在3-12个月,相对较短的期限必然禁锢该资金流动性。而通过降准补充的流动性更为稳定且成本更低,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潜在的资金流动性枯竭造成的风险。

(3)年内第三次定向降准明确释放小微企业利好信号

本次降准作为年内第三次降准,仍然把焦点置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笔者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所体现出来的政策效应和信号意义,已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政策本身所带来的实质性利好。从央行估测数据来看,本次降准支持的“债转股”项目预计释放资金5000亿元,而公告同时要求“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则“债转股”项目释放资金已达万亿规模;另一方面,对邮政储蓄银行等同时下调的准备金率可释放资金2000亿元,且再次明确表示资金用途勇敢与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和发放贷款。在货币政策仍维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下,总计1.2万亿资金规模无疑精确地为小微企业融资打了一剂强心剂。

这里进一步阐述债转股政策。回顾上文提到的小微企业融资方式中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差异,债券融资具有违约成本高、强制定期付息的特点,对已经债券融资且已显现发展颓势的小微企业而言,公司财务状况十分脆弱,面对下一轮融资周期时又因潜在违约风险增大而更难得到支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加速企业倒闭。债转股政策本质上正是为扶持那些仍有发展潜力但目前暂时经营不善的债券融资类小微企业,通过将其债券转化为盈亏灵活的股权类融资,给予其宝贵的财务周转时间。

四、内外兼修方可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高速发展转为高质发展的关键阶段,除依靠国家利好政策以外,小微企业更应审时度势,思考融资难的内部根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到内外兼修。不可否认,我國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带动了一批小微企业轻松融资、盈利、扩大规模再融资,一部分优秀小微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型甚至大型企业;而当前新常态下资金面趋紧、去杠杆周期尚未结束,国内需求相对萎靡,国际经济形势变幻莫测、美联储于2017年9月启动缩表,都加剧了小微企业外部恶劣生存环境。央行一系列降准政策和定向扶持的出台,已尽可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和债务压力,为小微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和扭亏为盈的宝贵时间,而小微企业若要长久存续,承担起我国经济结构性转型、提供经济发展新引擎,仍需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突破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7)

[2]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摘要)[R].北京:国家工商总局,2014(3):1

[3]胡肖明.e融所胡肖明:小微企业金融百万亿级市场,如何做到“普而且惠”[EB/OL].http://www.myerong.com/,2018(1)

[4]蒋宏成,吴明芳,叶小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调查及思考——以无锡为例[J].北方经贸,2017(9):99-102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慎规制局.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Z].北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6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17(2)

作者简介:

覃静(1991-),女,山东省东营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金融管理与投资实务。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猜你喜欢
政策扶持融资难小微企业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铜陵市跨江发展战略研究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关于对东营市2015年棉花种植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