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措施

2018-10-21 03:30黄寿鹏
大科技·D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路建设公路养护

摘 要: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养护管理意识薄弱,养护主体不够明确及养护资金显著匮乏等方面。结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需求,提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与质量改善的相关建议。在规范性的管理模式下,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效果,强化其管理质量。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道路建设;公路养护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1-0182-02

前 言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公路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结合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视程度不足,质量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等等,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也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情况下会增加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对居民的安全不利。文章将结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调查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分析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多存在着养护管理意识薄弱,养护主体不够明确及养护资金显著匮乏等方面问题,影响着整体公路养护管理的效果。

1.1 养护管理意识薄弱

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中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需要结合其功能价值进行分析,做好调查与协调处理工作,结合发展的要求展开各项工作[1]。但是纵观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情况,却多存在着在整体管理与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2]。公路养护管理的意识匮乏,人员配置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公路养护的实际需求。在这种问题影响下,则会增加公路养护管理的难度,甚至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1.2 养护主体不够明确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期间,需要明确养护管理的目标、养护管理的工作内容以及具体的养护管理主体。但是现阶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期间,却存在着“补位空缺”的情况[3]。很多区域政府对公路养护的责任不够清晰,未能够将农村农路养护工作与具体的工作制度相互关联,致使政府行政管理与服务模式尚不够完善。在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受到养护主体的影响,资金相对不足,相关责任人对管理主体的了解不足,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

1.3 养护资金显著匮乏

现阶段农村养护阶段多存在着养护资金显著匮乏的情况,对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4]。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难以与其他工作相互落实,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具体落实。且在缺乏完善管理制度与资金管理体系的情况下,则农村公路养护整体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性影响,具体方案的落实效果不佳。

2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改善措施分析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期间,可以通过重视养护质量管理,做好巡视检查工作;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公路养护主体及落实多种养护模式,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等方式,提升其整体管理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2.1 重视养护质量管理,做好巡视检查工作

农村公路养护期间,需要重视养护质量的管理,对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结合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来看,其养护管理方式与养护管理的方案仍然需要适当进行调整[5]。比如可以从路而平整的视角展开分析,及时清理杂草与缺口,且对其实施针对性的修复、处理。如果存在塌方的现象,则需要早期进行清理,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加强定期维护,保证排水的通畅性。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期间为了保证其基础工作质量,还需要加强巡视与检查工作,提升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比如可以在日常巡视工作中,对护栏、标牌等及时修复、扶正,且保证无缺损、无污染、护栏油漆醒目。在多样性的管理模式下,最大化降低农村公路养护期间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整体质量,加强基础性质量的管理。

2.2 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公路养护主体

农村公路养护阶段对负责机构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结合具体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展开各项工作,明确管理的价值与养护的必要性,且保证管理制度应用的可行性与具体应用的价值。在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会受到各类艺术的影响,致使整体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养护技术与管理不够明确,缺乏现有的法律制度作为指标等等。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制度,且使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农村公路养护活动的具体流程、具体任务等相互融合,比如在較为重要的道路上安排值班,对超载车辆劝解后返回,能实现蹲点拦截等,保证工作更加顺利、有序。

农村公路养护期间需要明确主体,不断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维护机制,且在实践中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体系。区域政府需要提升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养护期间需要注意细节的把控,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比如可以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各级乡镇政府要遵循现有的补助管理原则,结合地方实际和养护管理要求,提前对则政收入进行分析。同时,在合理有效的公路养护工作监督考核制度下,以制度为基础,出台相关的养护标准与管理制度,对各项养护标准与养护方式进行分析,对考核的内容与考核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明确当前农村公路养护中现存的问题与具体的管理对策,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落实多种养护模式,提升工作人员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科学化、智能化管控的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知识经济背景下,需要不断提升机械化、专业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对农村公路实施针对性养护,对区域实施季节性养护、分阶段承包养护以及专业性养护等等。引入多样性的养护模式,由不同的主体进行针对性养护,且可以将公路养护的成果进行对比,深入掌握养护工作的具体方式与最佳方法。

农村公路养护期间工作人员的能力、专业水平等均会直接影响公路养护的效果。在农村公路养护期间需要从多个专业角度入手,站在专业发展的视角进行问题分析,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较为特殊,所关联的影响因素较多,故而需要强化养护专业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突出长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增强其实践管理能力,学习各类先进的公路养护知识、养护技巧,学会应用各类先进的设备与技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融入责任激励制度与奖惩制度等,结合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情况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比如针对于工作质量较差的人员则需要进行处罚,将其奖金与工作质量、工作状态等紧密关联,进而使每一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均积极、主动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保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更好的满足公路养护的需求。

3 结束语

农村公路养护期间需要提升管理的重视程度,明确公路养护的必要性。针对于当前养护主体不够明确,养护资金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重视养护质量管理,做好巡视检查工作;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明确公路养护主体及落实多种养护模式,提升工作人员能力等方式,积极解决问题,改善农村公路养护的整体质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公路交通运输活动的安全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 新.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促进交通事业发展——《天津市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解读[J].天津人大,2018(01):20~21.

[2]于治刚.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处治与养护管理问题探讨[J].低碳世界,2018(04):237~238.

[3]马彦欣.无极县交通运输局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及安全生产培训[J].公关世界,2018(07):109.

[4]徐安荣.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的管理、技术措施探讨经验谈[J].智能城市,2018,4(06):118~119.

[5]谭 磊.不忘初心,助力美丽乡村梦——我省“建管护营”并举建设“四好农村路”[J].共产党员(河北),2018(03):54~55.

收稿日期:2018-6-22

作者简介:黄寿鹏(1988-),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公路管养工作。

猜你喜欢
道路建设公路养护
浅谈公路路基雨季施工措施
关于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及施工企业管理若干见解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规划
公路养护施工中的交通控制及管理分析探讨
浅谈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
交通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
分析如何做好公路养护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
公路养护现状和改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