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10-21 02:41谢石杨
乡村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

谢石杨

[摘 要] 广东省平远县森林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阐述平远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以实现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不砍树也能致富。

[关键词] 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05-33-3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武夷山脉交汇处,总面积1 381 km2,辖12个镇、143个村(居)委会,人口26万人。境内山多林密、河渠纵横、农田阡陌、资源富集且生态优美,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近年来,平远县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万千林农尝到了“不采伐林木也能致富”的甜头,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广东省林下经济扶贫示范县”等称号[1]。

1 平远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1.1 气候优势

平远县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0.9 ℃,年均降雨量1 630.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均日照时间1 941.9 h,年均无霜期313 d以上,这种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1.2 空间优势

平远县是南方集体林区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县林地面积10.9万hm2,其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约为7.7万hm2,为林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2]。

1.3 资源优势

平远县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 300余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00余种,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种质资源基础。全县自然景观资源众多,有天下第一卧佛——南台山,丹霞第一盆景——五指石,广东第一高空栈道——五指石“天道”,华夏第一情谷——相思谷,客都文化第一村——程旼故居,以及相思河、黄田水库、金穗山庄、曼陀山庄等山水人文景观,还有获“广东最美森林”“中国最美森林”“中国森林氧吧”称号的广东平远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发展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的重要平台。

1.4 政策优势

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平远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加快精致高效农业发展的决定》《平远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其中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及关联产业等林下经济产业,有力推动了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步伐[3]。

2 平远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平远县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模式为主的林下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增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养殖类的主要企业有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远县鸿基生态园有限公司、广东茗丰茶叶有限公司、梅州市青草湖果业有限公司、平远园山湖油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平远县荣源发展有限公司、梅州市森海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梅州市绿盛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平远威大地有限公司等10多家,发展森林旅游的企业有广东山水漫画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仓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梅州市金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2017年,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2.84万hm2,年产值12.4亿元[3]。

2.1 林下種植

林下种植是平远县最常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其林下种植的品种包括药材、油茶、茶叶、花木、果蔬及食用菌等。

2.1.1 林药模式。在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梅州绿盛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领药业有限公司等林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林下种植梅片树、铁皮石斛、岗梅、鸡血藤、两面针、三叉苦、金线莲和黄花倒水莲等药材品种。全县各种药材种植面积达0.28万hm2,年产值为2.6亿元。

2.1.2 林油模式。依托林业龙头企业和种植专业户,建立13家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户林下种植优质油茶,全县油茶面积超过0.80万hm2,年产值达1.8亿元。

2.1.3 林茶模式。在海拔较高、多云雾、温差大的东石锅叾、石正下丰等地,林下种植有机茶,主要有锅笃茶、南台茶、石正云雾茶等品牌。全县茶叶面积超过0.08万hm2,年产值达0.3亿元。

2.1.4 林草种植。平远县是我国仙草之乡,群众种植仙草的积极性高,林下种植仙草范围广、面积大,年产仙草20多万t。一些养殖专业户在林间或树下种植牧草,牧草收割后喂养畜禽。

2.1.5 林花模式。政府出台《平远县名木花卉长廊建设规划》,鼓励和引导私营企业、个体老板和农民群众林下种植名木花卉,种植面积约为333.33 hm2。

2.1.6 林蔬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主要种植菜蕨、黄花菜、石蒜类、百合属和水仙类等蔬菜。

2.1.7 林菌模式。以平远县北部乡镇居多,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培育灵芝、木耳、香菇等食用菌。

2.2 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是比较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立体、生态等特点。目前,平远县的林下养殖主要包括鸡、鸭、鹅等禽类,牛、羊、猪等畜牧类,以及林下蜜蜂养殖等。

2.2.1 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与林下透光性强、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等环境,有效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资源,采取放养、圈养和棚养相结合的方式饲养肉鸭、鹅、肉鸡等,促进农民增收。同时,鸡粪为林木提供肥料,禽类的存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增强了林木的光合作用,促进林木生长,实现林“养”禽、禽“育”林。

2.2.2 林畜模式。在林木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有效利用林下杂草多的资源优势,对家禽家畜进行圈养。动物排出的粪便,还可以为周围的林木提供足够的有机肥料,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4]。

2.2.3 林蜂模式。利用丰富的蜜源植物资源养蜂,成立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带动养蜂户962户,养殖蜜蜂约2万群,年产蜂蜜50多万kg,产值3 000多万元。

2.3 森林旅游

依托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多元的优质风景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了五指石、南台山、仓子下、曼佗山庄、大河背、金穗山庄和黄田水库等一批森林景区景点,全县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0.89万hm2。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2.4亿元。森林旅游还极大地带动了交通、餐饮、旅店、商贸、林产品加工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实现助农增收致富。2016年,平远县荣获广东省唯一“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南台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全省首批“四星级森林公园”。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下经济的投入资金不足

虽然各级部门都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林下经济的投入较少,而且部分资金投向了设施农业,真正投入林下产业的很少。林下产业建设中种苗、围栏、管护、日常管理所需资金仍以群众和经营者投入为主。平远县是广东省贫困县之一,山区群众多为贫困群众,为了眼前的生活,外出务工成为大部分群众获取经济收入的首选,而投入资金发展短期内难有收入的林下产业往往放在了发展计划的末端。

3.2 林下产品与普通产品区分困难

林下产品和普通产品是同一种产品,外观差异小,一般消费者难以区分,许多林下产品的生产者将林下生产的鸡、猪及蔬菜等农产品运到集贸市场后,成交价格与普通产品并无区别,有的产品因个头整齐度差,成交价格甚至低于普通产品。高品质的林下产品并未得到良好的销售收入,而林下产品的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林下产业的发展[5]。

3.3 林下种植、养殖业中的乡土优良品种缺乏

外地品种存在适应性差、消费习俗错位等问题,传统品种具有适应性强、乡土文化氛围浓郁等特点,但乡土品种的一些经济性状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例如,平远县饲养的本地传统黑猪,肉品味道鲜美,但廋肉比例低。

3.4 经营技术水平不高

现阶段,林下产业隶属于新兴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为对专业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无法就技术要点做好普及工作,导致农户管养手段粗放,一般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单一,使得养殖成本增加,但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另外,林下经济产品由于技术含量过低,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加之当地一般都是小规模经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投资,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对于品种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长时间处于被动经营状态,效益难以得到保障。

3.5 部分干部群众对林业产业概念不清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林木为主要栖息场所,在森林生态承载能力的限度内,在林下从事种植、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生产活动,提高森林经营者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共赢的经营行为。但是,部分领导干部将属于设施农业的大棚种植、特色养殖延伸为林下经济,既占用了有限的林下经济扶持资金,又影响了林下产品的生态特性市场认可度,降低了林下产品的市场价格稳定性,影响林下经济效益。

4 平远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平远县林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发展林下经济有基础、有空间、有潜力、有优势,应加强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优化林下经济产业结构,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当地居民致富的新渠道。

4.1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不断与市场发展主体进行接轨,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和新闻媒体等重要传播途径,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和产品推广;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和资深学者开展讲座等,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此外,还可以组织农民朋友到研究基地进行参观,专业人士以现身说法的形式科普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效益,激发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抓出成效。

4.2 加强科学规划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市场需求量、经济技术发展条件、林木产品的适应性能等,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区域经济进行合理规划。充分了解当地发展状况,结合本地特点,在尊重广大人民发展意愿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迈进。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标之一是产业兴旺,对于山区而言,发展林下经济就是比较好的突破口。县镇两级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扶持林下经济发展,逐年加大扶持力度,并且要确保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機结合起来,集中财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只有让林地早出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巩固林改成果。例如,在山地实行茶榧套种、榧稻套种,使原来十几年才有产出缩短至一两年即有产出,特别是榧稻套种等模式,可实现当年播种当年收益,能激发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4.4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对地方龙头企业进行大力培育扶持,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新的运行方式,大力支持与鼓励当地人们对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扩宽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选好林下经济示范点,有重点地选择林木进行培育,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重视其经济价值,实现共同富裕[6]。

4.5 加强技术指导,加快构建科技服务平台

要积极搭建与农林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平台,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共同开展林下种养技术攻关,及时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重点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林下经济产品生产、检验检测与质量标准体系,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等,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各地要先行试点,以点扩面,稳步推进。按照既可能又可行的原则,选定几大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改良品种等方法,以科技创新增加经济效益。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促进生态和经济协同发展[7]。

4.6 发挥高新技术的优势

例如,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林下经济的市场物流体系和通信体系畅通,优化组织建设平台。通过组建专业的林下经济行业协会或林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万村千户市场工程”流通的网络优势,把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技术成果及时提供给林下企业和专业用户,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城乡发展的有机结合。

总之,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林业厅积极招商引资,抓好实体市场和网络市场建设;各市县林业部门从实际出发,对林下经济给予多种扶持,为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提供了资金保障,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促进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东.研究探索财政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关建议[J].绿色财会,2013(9):10-11.

[2]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0(3):148-150.

[3]闫忠奎,赖庆奎.荥经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2(2):51-52.

[4]宋文军,陈静.大兴安岭发展林下经济现状与措施[J].林业劳动安全,2012(4):29-31.

[5]王洪波,孙震,孙连池.湘南市林下经济发展及思路[J].防护林科技,2009(6):84-86.

[6]饶晋辉.广东大埔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6(5):223-224.

[7]另青艳,何亮,周志翔,等.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1):38-43.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
周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泸水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邢台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浅析我国林业多元立体化生态开发和林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