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机动车辆检修中的安全事故分析

2018-10-21 11:36宋翠华
科技风 2018年32期
关键词:检修

摘 要:笔者从事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安全培训多年,对场内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操作相关知识比较熟悉,现就车辆维修保养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谈些心得。

关键词:特种作业;检修;安全操作

一、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相关概念

场内机动车辆是指在作业区域内(农用机动车除外)行驶,由动力装置牵引或驱动,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大于5km/h或具有起升、回转、翻转等工作装置的机动车辆。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场内机动车主要是用于运输作业、搬运作业以及工程施工作业。

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各类事故所占比例看,车辆行驶中发生的占44%,车辆装卸作业中发生的占23%.车辆检修中发生的占7.9%,非驾驶员开车的占16.5%,其它類型的事故占8.6%。由上面数据可见,车辆检修过程发生的事故也很多,为了便于吸取教训,现将场内机动车辆检修中产生的伤害事故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一)思想麻痹

(1)驾驶员检修中精力不集中,与他人嬉笑、聊天,操作不够认真。(2)检修操作中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做,掉以轻心。(3)不认真从一些小事故中分析问题原因,吸取教训,存有侥幸心理。

(二)环境缺陷

(1)视线不良。场区内大型设备、各种建筑设施等比比皆是,致使正在检修车辆的驾驶员的视距、视野大大受限,视线盲区太多。驾驶员对突发状况,往往由于发现过晚而造成措手不及,危及行车安全。同样,过往车辆也不便观察掌握正在检修的车辆动态,来不及避让。(2)噪声扰人。场内环境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噪声比较大,场内机动车辆多是柴油发动机,发动机安装位置距驾驶员比较近,驾驶员每天在噪声环境中工作。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噪声会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听和心情,造成精力不集中。(3)照明不够。场内机动车辆在夜间作业检修时,由于厂房内的照明装置亮度不够,甚至某些装卸场地缺乏照明装置,不得不使用手电筒之类的简易照明,这就使车辆检修作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不完善

(1)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建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比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等。缺少规章制度会造成一些漏洞,使驾驶员在思想上产生事故隐患,或者设备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解决,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2)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建立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要求人们按规定做事,如果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者是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发生了事故不认真处理,麻痹大意,思想松散,各种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这样会淡化驾驶员的安全操作意识,从而造成安全隐患。(3)车辆检修不及时。车辆在使用过程中有正常磨损和异常损坏,需要企业建立相关的车辆保养制度、修理制度。按时进行车辆保修,才能保证良好的车况,才能顺利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如果只用车不修车,车辆带“病”工作,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达不到使用要求,继而发生安全事故。

三、车辆维修保养中的安全事项

(1)检修时车辆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杆,靠近高压电线可能会导致触电事故,要保证车辆与电线间足够的距离。工作时要注意衣着,必须穿橡胶鞋和皮革垫。如无法避免,车辆离电线较近,需要有专人来指挥。如果车辆接触电缆,司机不应离开驾驶室。当靠近电缆维修时,不要让任何人靠近车辆。维修前,应向电力公司联系,以确定电缆电压。

(2)防止静止车辆的纵向滚动。①在坡路或不平坦场地检修传动机构或进行车下作业时,应将发动机熄火(蓄电池车切断电源),拉紧手制动,车轮掩牢,防止车辆纵向滚动。②手摇起动发动机时,一定要拉紧手制动,确认变速器在空档,防止发动机突然起动,纵向滚动伤人。

(3)碰伤的预防。在车辆的维修保养中,运动着的部位与人体相碰撞所造成的伤害称为碰伤。对于运动着的部位和容易发生转动、移动的部件,需注意保持距离,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4)在检修发动机和电气系统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5)打开热的发动机水箱盖和液压油箱盖时,要注意防止热水、热油受到箱内压力喷出烫伤工作人员,检修人员应带手套或用布缓慢旋松。

(6)在拆卸轮胎、钢圈时,要先将轮胎内气放干净;在给轮胎充气前,要检查内外胎是否完整,充气时应确保气压在规定范围内,检查轮辋是否处于安全锁定状态;检查开式轮辋时,要检查左右钢圈联接用螺栓、螺母是否完整,有没有变型、拉伸等问题,是否已拧紧,达到扭矩要求(注意禁止加大拧紧力矩),且不能随意更换不符合强度要求的螺栓、螺母。

(7)化学伤害的预防。①防止汽油伤害。汽油中含有四乙基铅以提高抗爆性。四乙基铅可使人中毒受害乃至死亡。含有四乙基铅的汽油是橙黄色或淡红色的,而纯气油是无色、透明的。四乙基铅汽油只能作为发动机的燃料,绝对禁止作为其它用途如清洗零件、洗涤衣物、灌注打火机以及作为炊事油炉的燃料等。当移注四乙基铅汽油时,必须穿着工作服,严禁用嘴直接吸取汽油和吹通油路。②防止乙二醇——水防冻液中毒。发动机常用的乙二醇——水防冻液是一种有毒的液体,使用乙二醇后一定要彻底洗手。③防止废气中毒。起动车辆要尽量在室外进行,如在室内进行时要使室内通风良好且尽快离开,因为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会产生中毒、窒息甚至死亡的危险。④防止电解液烧蚀。在配制电解液时,一定要佩戴防护用品,如戴防护眼镜、防酸手套、胶皮围裙、穿胶皮靴。因为蓄电池的电解液是硫酸的水溶液,它能烧坏棉线衣服和人的皮肤。操作时一定要遵守顺序,要把疏酸慢慢倒入水中,一边倒一边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硫酸中,防止疏酸及沸水爆溅伤害人体。

四、总结

场内机动车发生事故,多数情况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求驾驶员除了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海军.国内外场(厂)内机动车辆标准法规比较手册.

[2]庞长平.场(厂)内机动车辆作业安全操作技术.

作者简介:宋翠华(1979.),女,汉族,内蒙古赤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

猜你喜欢
检修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探讨
110kV及以下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变电一次检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雨中检修
检修
铁路机车的检修质量
浅析变电站变电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