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大势深度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2018-10-21 11:16叶天晗杨少启
消防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

叶天晗 杨少启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结构的不断转型,我国现阶段的军事经济战略发展目标日益得到深化,为了适应国际社会新局势的发展要求,必须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性发展,全面落实经济与国防建设改革体系,解决协调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完善城市国防动员机制,实现军民的深度性融合。

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需求;动员建设;深度发展

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1.国防动员机构趋于弱化

目前来看,我国国防动员机构处于弱化的地位,这些年来,国家虽然颁布了相关的国防动员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执行措施,不能实现军民的深度融合性发展。相比于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我国缺乏健全的国防动员机制,国防动员机构并不健全,各个区域缺乏统一性的国动委机构设置及编排机制,这不利于国防动员工作的正常开展。

2.缺乏高效化的国防动员协调机制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防动员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深度的军民融合架构机制,国动委、军队系统、地方政府间的对接口不同,出现了一系列的军地间沟通不协调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国防动员职能,不利于现阶段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同步性进行。

3.军民通用技术转化问题

随着经济产业体系的不断变革,我国的新兴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很多产业都具备军民通用性的特点,但整体来看,我国缺乏军用民用产品的统一性的行业标准,很多产品的技术参数并不统一,这不利于军地双方供需的正常对接,从而导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的问题。目前来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但缺乏大规模从事军民通用技术研发的企业,缺乏良好的成果转化、产业配套及技术转让机制,其资源共享性比较低,不利于经济生产与国防建设的同步性运作。

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经济变革时期,这为资源潜力储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但受到传统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国军地储备体系缺乏明确性的沟通机制,不能实现资源潜力储配与信息平台、服务配送等的深层次结合,缺乏完善的储备结构调整方案,不能适应现阶段智能化城市建设的要求,这就难以统筹军地需求,不利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性发展。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案

1.健全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性发展,必须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规划,进行国动委组成结构的调整,将武警、消防、电力、安全、气象都部门及相关经济发展企业列入国动委成员名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军地结合的原则,实现国防动员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体化建设,实现职责的有效性分工,做好日常的统一性管理工作,实现国防动员工作的协调性落实,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动员工作中的职能。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健全常规性联席会议机制,实现请示报告环节、定期会商环节、监督环节、通报环节、绩效评估环节等的协调,确保国防动员与经济建设的同步性进行。

2.优化动员工作的机构设置

在推动社会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动员工作的机构建设,进行不同区域信息、科技、装备动员专业办公室的设立,进行军地人员的合理性配置,深化落实相关的职责任务,进行相关企业单位权利义务的规范,強化基层武装机构建设方案,推动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国防建设发展,实现国防动员组织结构的优化,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增强国防动员工作的整体效益。

3.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

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各个区域的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实现军民的融合性发展,这需要引起相关政府机构的重视,成立军民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性发展,这需要从组织领导方面、协调运作方面、质量标准分析方面、绩效评估方面等展开分析,为军民的融合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民参军产业集群体系,进行军民两用技术转化中心的建立,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市场,实现产学研的有效性对接。这需要实现军工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总部等单位工作环节的协调性发展,实现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市场的开拓,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性发展。

4.提升资源潜力集中统管力度

为了深入落实军地联合管理方案,必须增强国动委组织协调职能,实现部队总人口、政府总出口间连接纽扣作用的发挥,进行资源潜力的宏观性掌控,进行国动委、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相关经济企业间常态联系制度的建立,进行潜力数据变化的动态性分析及跟踪,进行潜力数据的及时性更新及核对。这需要健全资源潜力集中统管机制,进行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综合性利用,实现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功能的完善性发展,确保国防建设信息、经济建设信息等的综合性利用,提升资源潜力管理的效益。

5.加大基础建设,贯彻国防需求的落实力度

通过对经济基础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同步性发展,可以满足现阶段社会改革发展浪潮的要求,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重视,明确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进行国防需求责任主体的贯彻,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实现立项环节、审批环节、设计环节、工作环节等的协调,满足经济建设及国防需求。针对深入贯彻落实国防需求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及扶持,针对不履行相关责任义务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国防需求,需要增强战场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性分析现阶段战争形态的变化状况,完善军地联合机制,对现阶段的国防建设体系展开系统性论证,落实相关的问题导向工作方案,对现有的军事设施展开管理,实现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运作,在确保国防利益的前提下,相关警备区需要协调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土地规划建设、土地置换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配合,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

三、结语

为了紧跟现阶段社会改革发展的趋势,必须实现富民与兴武发展理念的结合,紧跟时代形势的发展要求,坚持经济与军事整体化规划方案,确保其分类建设、统筹推进,将社会优势资源纳入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这需要实现相关地方职能部门的组织及协调,进行组织建设的统一性筹划及协调性发展,形成军地密切配合、合力抓建的格局,实现经济社会与国防建设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张海.国防投入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研析[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2011.

潘晓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

朱殿骅,谢纬.我国国防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1,(04).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叶天晗(1994—),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2017级警卫勤务指挥本科学员,主攻警卫勤务指挥专业。

第二作者:杨少启(1995—),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2017级警卫勤务指挥本科学员,主攻警卫勤务指挥专业。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
美国军民一体化对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启示
站在“桥头堡”探究“因果链”
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大型复杂武器系统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训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财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