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的纪录片转型探索

2018-10-21 10:56万岳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用户体验融媒体纪录片

万岳

摘要:近十年,媒体行业进入到融媒体阶段,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变化,融媒体本质特征之一是“以用户为中心”,纪录片作为在转型中的一种媒体产品,也需要以此作为转型设计的出发点。“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的本质要求与融媒体相近,故而可作为一种指导框架,引入纪录片转型设计。

关键词:融媒体;纪录片;用户体验;转型设计

随着科技文化的进步,媒体业界的内涵核心与外在样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降临促使传统媒体中原有的媒体产品必须做出改变与转型。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在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与后者融汇结合,并以此诞生出了更新型的媒体生态——融媒体,整个媒体语境也因此跨越进了下一个世代。融媒体时代不仅为新媒体产品的创意落地带来了更丰实的落地实现基础,也为传统媒体产品带来了更为多样化、更具延展性的转型可能。

现今的纪录片,正处于上述大背景下的融媒体时代中,与其他从传统媒体诞生、发展至今的媒体产品一样,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更新转型,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市场与观众需求,进而才能够在融媒体生态圈中更好地存续下去。在这种必要的转型之前,必须明确方向,若是盲目转型,不仅会浪费各种资源,更可能使纪录片的存续不进反退,所以,相关从业人员与栏目需要深度研究融媒体时代的媒体特征,再对纪录片进行相应的转型设计规划。

一、融媒体的本质特征

融媒体是一种多样性立体化的媒体生态,它由两个以上类型的媒体组成,关键组件为新媒体中的某种样态品类,且融媒体无法脱离此关键组件而单独存在。融媒体的实现模型,是通过将多个已存在的媒体样式,根据观众需求和媒体方思维,择其优势品种后再进行重组,进而可以尽最广泛传播度地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宣传、报道和传播。

融媒体由于吸纳了新媒体作为关键组件,因此也就具备了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即“新媒体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应用最新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播体系。”媒体制作方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受众需要为根本目的,来设计制作媒体产品。这不仅是融媒体区别于傳统媒体的核心精神,而且还正与“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的本质要求相符。

二、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的引入

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是由美国人耶西·詹姆斯·加瑞特(Jesse James Garrett)在其著作《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第2版)中所提出的概念。书中对用户体验的定义是“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根本出发点,来制定产品设计方案的一种理论。

该设计理论的核心要求与融媒体的“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受众需要为根本目的”本质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契合与相似。因此,纪录片在融媒体时代下的转型设计,可以借鉴引入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并以此理论作为设计的基本参考框架,选取其中的适用部分,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研究与探索。

三、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与纪录片融媒体转型设计的对接

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是通过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五个层级,来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方案的。这五个层级按上述排序,对应从设计者的出发点到用户的感受,即从抽象到具体:用户感受到的是表现层里的产品体验,而设计者则需要从战略层开始规划整个设计方案。只有使五个层级能同时实现正逆向的双向推导,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既能满足市场用户的要求,又能达到设计方的商业预期。

(一)战略层

战略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户需求,即用户想要得到的目的,它通过用户研究和用户细分达成。用户研究指的是通过调研,明确用户的需求,了解用户的不同特征;用户细分则指的是以一些关键特征来给用户分类,并形成一定的标签,再针对标签品类进行产品方案的设计与规划。

对应纪录片的转型设计,用户需求指的是观众想要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纪录片,其中的用户细分则指向了纪录片的细分垂直,至关重要的是纪录片之于观众的题材垂直。

纪录片的题材分类,可大致分为人物故事类、景观风物类、民俗非遗类、现实叙事类以及历史探秘类,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偏好,纪录片在融媒体转型时,需要将这些不同的品味需求当作重要的考量对象。在融媒体平台上,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采访测试、大数据采样等途径,厘清不同观众对于纪录片题材的偏好,划分为不同的观众群体,达到用户细分,之后再对不同的观众群进行纪录片创作,接着再进行垂直定向的纪录片节目推送。

(二)范围层

范围层的主要职能是定义产品本身的功能和内容,以及框定产品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可预见的问题以及必要的规制。

对应纪录片的转型设计,产品功能指的是纪录片的主题风格、叙事语态,在此二者上,纪录片在转型时需要考量两个要素的配比,即高雅性与趣味性,高雅性来源于传统媒体时代纪录片较为阳春白雪的节目气质,趣味性则来自于融媒体时代媒体产品泛娱乐化的市场趋势。如果一味坚持高雅性,纪录片将难以获得更广泛的受众,传播效果会受到相当大的局限;若是过分追求趣味性,纪录片将损失一部分本体特征,趋向于娱乐节目,偏离纪录片的本质。因此,在具体转型设计中应当选择将高雅性与趣味性相融合,统一兼顾。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知识点的讲述还是历史的还原,都可以适当地在文案撰稿、前期拍摄、呈现方式和后期包装上加入若干个趣味点,同时坚持所描述表现事件与所腾举抒发情感的真实性。

可预见的问题和必要规制,指的是在设计中避免融媒体中的低俗化影响,不可泛娱乐化、不可恶搞、不可过度解构。将趣味性引入纪录片转型设计,也需要考虑题材主题的相性,例如涉及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沉重主题,就不应再引入趣味性,更不能恶搞历史。同时,趣味性不等于解构戏谑,也不能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

(三)结构层

結构层框定了产品的运作方式,它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是为用户设计结构化体验的方法,关注用户之于产品的操作,在此基础上决定产品回应用户操作的反应。它构建起了“用户操作”与“系统响应”之间的循环。对应纪录片的转型设计,交互设计指的是交互反馈,即观众在观看纪录片后如何与纪录片制作方进行交流。

在具体的转型设计中,可在纪录片的画面角落处适时加入二维码悬浮窗,链接至纪录片栏目组官方微博微信,也可以链接到正在播出画面中相关人物、单位、物品网店等的微博微信,具体链接内容有很大的扩展性,供观众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可在纪录片讲到某具体元素时,在画面角落加入如“#融媒体时代#”这样的热点话题短标语,栏目组可在播放前,在微博上先期发布该热点话题短标语,吸引预热关注和受众讨论,在正式播出时,短标语又能吸引观众进入微博加入话题讨论,以此形成多层次的交互反馈。

(四)框架层

框架层确定了用于实现产品运作的功能和形式,信息设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模块。

信息设计的职能是将产品的各种信息通过有序的逻辑排列融合在一起,然后设计出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最终利于用户方便使用产品。对应纪录片的转型设计,指的是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在具体设计中,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可以不局限于用真人扮演的情景再现表现方式,而是可以将泥偶搭建、补充素材后期动画、动画模拟、纸片模拟等新样态的表现手法引入纪录片的创作中。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以新的视觉表现方式,来代替旧有的真人演员情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给观众带来与之前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满足了用户在观感上的新鲜感诉求。

(五)表现层

表现层在以上四个层面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了设计方的设计方案该如何被用户的五感生理系统接收。对应到融媒体时代纪录片转型设计中,视觉感官方面的进化尤为重要。

视觉感官方面的进化,可从分辨率、每秒帧数和明暗宽容度的提升入手。提升分辨率,能使画面更加清晰,当前,无论是手机移动端还是电视机端,分辨率都在从1080P向4K级过渡,这是媒体生态的硬件升级趋势,也是融媒体时代纪录片转型的技术要求。提升每秒帧数,能够使画面显示更为流畅,当前的主流播出帧数是每秒25帧,而在新媒体方面,60帧每秒的帧数已经相当普遍。因此,在具体设计操作时,可以使用每秒60帧的标准来进行纪录片的拍摄与制作。提升明暗宽容度,能够使纪录片的画面在明暗表现层次上更接近于人体肉眼的程度,从而使纪录片的画面让观众看上去更逼真,借助于HDR技术(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可实现这一点。使用具备HDR技术的前期拍摄设备与后期剪辑软件,保证最终输出的纪录片视频能够支持HDR技术,为观众呈现出更逼真的色彩明暗效果。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中,纪录片在战略战术层面的转型已非常紧迫,因为媒体每一次的阶段性跨越发展,都会淘汰一部分旧有的、不适应新时代的媒体产品,同时推举出勇于变革创新的新媒体产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新陈代谢,整个媒体业界才得以前进和发展。基于用户体验要素设计理论的纪录片转型设计,是一种在当下融媒体大变革阶段中的理论性尝试。

参考文献:

[1]耶西·詹姆斯·加瑞特(Jesse James Garrett)著,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林刚.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用户体验融媒体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电商平台界面管理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