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X课堂

2018-10-21 10:47邓颖洁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课堂

邓颖洁

摘 要:“99+1”和“1+99”这两个加法算式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符号,两个加法算式从数值上比较,中间一定是等号。但是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会怎样呢?第一种99+1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先有教师的99,再有学生的1。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环节,学生紧跟节奏,课堂按照预设行云流水般进行,看似开放、自主,实则一切都在老师的精准预测和把控之中,课堂只留给了学生 “1”的空间。第二种1+99的课堂,教师退位到1,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去表达、去碰撞、去创造,这样的课堂给予了学生最好的礼物:生长。教师只需用四两拨千斤的“1”就能撬动孩子奋力生长的力量,激发成长的无限能量。

关键词:课堂 推进广角镜 持握“放大镜” 开启“透视镜”

在课堂中,老师是小小的1,学生是超能X,“+”不是简单的加,而是一组功能镜头,它们在课堂上聚集核心,捕捉精彩,定格变量X绽放的美好,下面就来阐述我的1+X课堂。

一、推进广角镜,精准定位生长点

广角镜,视野范围之大。课堂上的教师站在镜头的背后,用“鱼眼”视角去看学生、读教材,方能精准定位课堂生长点。

1.读立体的学生。

孩子学习“最儿童”的数学是一种美好的遇见。为了制造这个美丽的邂逅,我们必须在学生的“知识起点”、“生活经验”、“活动需求”、“习得路径”和“认知盲区”上做功课。我尝试着用访谈或问卷的方式给学生做课前调研,课后用“微日记”“微视频”的形式做追踪记录,根据“读取”到的信息,再度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我努力地读学生立体的每一个面,让儿童与数学学习无缝对接,让他们真正拥有 “私人定制”的数学。

2.读有厚度的教材。

接下来要分享的是广角镜头下的教材。读教材是老师们每天的日常,但我们的视野并不止步于此,知识背后的历史文化、蕴含的思想方法、先人创造的伟大等等都可以充实教材的厚度,只有这样有宽度的把教材读厚,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过滤、凝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生成最本质的表达。

二、持握“放大镜”,强力聚焦生长轨迹

放大镜,利用光的聚透原理成像变大。课堂上的我持握放大镜,

用大视野聚焦课堂上问题导向、过程体验,孩子们一定会呈现自生长的成长样态。

1.聚大问题之光

首先,问题何为大?何为小?我的理解是课堂形态以教师教为主,思考较浅显的问题为小;课堂形态学走在教的前面,围绕数学核心,能驱动学生获得一种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素养的问题为大。我在课堂上的大问题常有“3W”型,即what?why?where?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或公式?它们可以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大问题、大空间下,学生的生命智力和肽能量完全激活,学习就真正发生了。

2.集全过程之力

我们常说,过程比结果更美好。在数学课堂上,我舍得花时

间和孩子们一起经历问题产生、探索结论、解决问题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堂上,我和孩子们得到共识可以转化成另一种图形来求面积,至于转化成哪种图形?怎么转化?探究过程交给学生。孩子们有的尝试错误,有的无从下手……但只要敢放手、够充分,我们发现孩子们错着错着就会了,聊着聊着就懂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思想方法也就主动建构了,后续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在1+X的课堂中,X的变量值一定是智慧光芒的。在过程中摸爬滚打,我想这才是数学课堂该有的模样。

三、开启“透视镜”,高清还原生长本质

透视镜,可以穿过障碍物看到物体内部结构。数学课堂上,一个公式、一个概念……在若干年会,终究会被遗忘,所以我们要开启“透视镜”功能,穿过这些表征, 打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任督二脉,直射数学的本质——数学意识、思想方法、活动经验和学习习惯,让数学素养在课堂落地。

四、下载“美颜镜”,巧妙提升生长情趣。

美颜镜,利用过滤功能,提高成像颜值,赏心悦目。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也有一架美颜镜,让数学好玩,情趣共生。將纸牌、飞行棋等引入课堂,挖掘游戏中的数学元素,数学作业不单是写和算,根据课程内容布置适当的实践作业,活动日历、我画方向等等,用儿童的触角去表现儿童的数学。

正是这些多维视角,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静水流深,让学生X的空间值更加丰盈,更有奔跑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课堂
欢乐的课堂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写字大课堂
交通标志小课堂
美甲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妈咪“达人”完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