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8-10-21 06:48陈晖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培养

陈晖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是积极学习的心理机制,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中学生的智力健康发展。

关键词:物理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许多进入初中的同学都感到物理难学,怕学物理,老师也感到难教,不管老师老师多么用心,学生成绩难以大面积提高,甚至出现老师花的时间越多,学生越反感的反差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只注意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学生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勤奋好学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个性等,它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非智力因素谈几点体会:[1]

一、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他们就会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对学习的内容给予优先的注意,同时伴有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

1.巧妙设计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如在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设计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的实验,实验前可让学生大胆猜测现象,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的猜测甚远时,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通过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要设置悬念,在实验中若配以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手势,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为例,在做实验前简单交待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提出实验会产生什么结果?再以惊人的语调引起学生注意,在学生眼睛睁大的瞬间,迅速下压,一个明亮的火花引起一片惊叹,这时再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了知识,记忆将会更深刻。

2.灵活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恰当、形象的比愉,可增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许多物理概念规律抽象、枯燥,如用恰当、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枯燥无味的物理演变得有趣易懂。如用水流、水压类比成电流、电压,把电压比喻成电流之父,学生不仅对电流电压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为今后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把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看作是一对冤家,学生便会轻易明白电流跟电阻是反比的关系。上压强课时,我让学生先做了两手指间抵笔的实验后提出,两个手指所受的压力一样但感觉一样吗?哪个手指的感觉要痛一些?学生回答后,我故作卖弄状说,压强其实就是痛的感觉,痛得越厉害压强就越大!学生相视而笑,使他们在欢笑中明白压强不是力而是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二、正确看待师生地位,培养学生学习情感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情感永远是联系双边的纽带,是学习过程中的推动剂。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情感在人对目标追求中的作用。

1.树立美好形象,做学生学习典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从自身做起,站在讲台前要和谐、大方、充满自信,给学生以尊重、信任感,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阳光、充满朝气、幽默而又不失风范、严励而又不缺关爱、严谨而又不拘谨的形象,在教诲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通过不断的情感感染,潜移默化将自己期待的信息:包括学习目标、习惯、方法、态度等,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便会自觉的、不由自主地按照教师自己意愿完成各项事情。。

2.巧用物理故事,实现情感迁移。

物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轶事,教学中若能很好地挖掘它、利用它,既能适当减缓课堂压力增强课堂气氛,同时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牛顿为潜心完成科学实验煮怀表的故事,安培为聚精会神演算而追赶“黑板”的故事,奥斯特细心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发现电流磁场的故事,法拉第运用逆向思维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发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故事。教师可通过这些经典事例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是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科学的钻研精神的结晶。

三、巧设课后探究活动,着意对学生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学习的品质,是学习过程中的恒动力。学习过程中,适时地、经常地设计一些课后的探究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上的毅力。如在学习《密度》过后,我在周末的假期中设计了“酱油是不是油?”这一探究活动,并要求学生写出探究的过程、体会和得出的结论。从调查报告来看,结果大多数学生通过对食用油、酱油、与水的密度的对照,再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得出“酱油不是油”的结论。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使物理初学者尝到了“学能至用”的甜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耐心、毅力等品格。象用启子如何开启啤酒瓶更省力、观察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查阅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安装卡口灯泡和螺口灯泡等这样的探究活动,由于器材较简单又常见,人人都可参与,且大部分都可独立完成,学生都愿意去尝试。教师若能及时對学生探究的结论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表扬在实践中所付出的艰辛,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动手实践的习惯。

总之,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成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在智力相等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到决定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吴小林,杨宏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02):117-119.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