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理念的渗透

2018-10-21 06:48曾吉林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渗透班级管理

曾吉林

摘 要:对于班主任而言,其是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引导者,除了要对学生开展知识教学之外,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性,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班主任通常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控制。然而,在这种管理形势下,会使大部分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畏惧心理,同时存在一小部分学生虽然表面畏惧班主任,但事实却又非常排斥其管理,致使班级气氛枯燥、沉闷,学生也并不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对此,班主任要将教育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理念,这样,不仅能够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举止言行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德育理念 渗透

引言

只有拥有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占据着管理者的地位,而纵观当下初中班级管理现状,便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许多班主任运用严苛的管理制度来强制管束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就会遭到惩罚和批评。而这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只会触及到其反骨,进而更加排斥班主任的管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已经成为教学的根本,因此需要班主任将德育理念有效的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在班级管理中自然也不可或缺,且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上文提到,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对班主任都怀着一种畏惧的心理,根本无法亲近,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在非常尴尬的境地,班级中的气氛也异常沉闷。著名教育学者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缺失了爱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1]。可见,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爱作为基础。而这需要班主任积极转变自身师道尊严的传统理念,并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开展亲近的交谈,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和蔼、亲切,进而产生想要与班主任亲近的欲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以此为将来的班级管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浓浓的关心和爱护,其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开展交流,并与学生交谈心事,适当的询问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感受到班主任给予的关心和对自己的重视,从而拉近了师生关系。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班主任都应该尽量向其施以援手,幫助学生尽快的解决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班主任还可以动员全体学生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而在集体活动中强化班级的凝聚力。

二、有效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首先,在开展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就要引导班级干部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确保每位班干部都做好自身本质工作,尽量为班级工作而服务。这样,会使班干部和学生之间更加融洽的相处,使学生在遇到学习或者生活困难的时候,能够主动和班干部沟通,从而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见,在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充分相信班干部的能力,并适当下放权利使诸多日常事务能够得到顺利处理。

其次,班主任自己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班级日常事务中,通过积极指导班干部工作,使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班主任的积极参与,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班级和学生的重视,进而从内心更容易班主任的纠错,从而使错误得到有效的改正。例如,当学生在上自习课的时候,班主任就应该抽出时间检查班级内的情况,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看其是否能够有效利用好自习时间开展自主学习。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亲自完成活动的策划,并积极参与其中[2]。除此之外,班主任参与班级日常管理,还能够充分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促使学生在参与任何活动时,都会以班级的荣誉为前提。

最后,班主任还要对班级日常工作开展评比,以此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的评比能够带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班主任给予的表扬和肯定能够加强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的自信心,是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表现。

三、积极开展班级德育活动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依然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偏低。对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3]。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不妨将此作为着手点,并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生存以及做人的道理,这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具备良好的环境意识和信息素养,以便应对新的社会形势。归根结底,德育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即告诉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以此规范其行为,同时还教会学生待人接物的观念以及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可见,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学校德育教育并不应该以一味的沿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性特点出发,将德育切实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从而让德育培养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归结于生活。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良好的提升。使德育教育寓教于乐,才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同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积极的转变。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来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德育能力。具体来说,在针对一些学生撒谎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从我做起,诚实守信”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克服问题,进而健康的成长;在针对一些学生的不文明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争做文明使者,树新风,讲文明”的主题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让学生能够在融洽、和谐的班级气氛中得到道德需求的满足,从而开展良好的自我管理,形成一定道德情感,并把道德意识切实落在实处,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意敏.架起桥梁和谐班级——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考试周刊,2018(57):179.

[2]郑晓哲.成功教育,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的分析[J].好家长,2018(32):34.

[3]梅宁宁.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7(23):39.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渗透班级管理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