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8-10-21 07:46刘福友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刘福友

摘 要:语文学科一直都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而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言文知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而如何在课堂中深度挖掘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途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也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作为传授语言知识的一项重要科目,语文已然成为现阶段初中教育阶段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并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的文化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在素质教育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局限在知识讲授方面,更为主要的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传统文化精神品质与内涵便是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身就与现阶段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语文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一方面有助于纠正青少年自身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学生的思想情操、语文素养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1]。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充斥在学生周围,而网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境,且具有开放性特点,各种数据信息混杂在一起,其中包含了一些负面信息,对于心理、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的学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品质,并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知识,为培养具备良好素养与精神的优秀人才奠定有利基础。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以说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与意志具有重要作用[2]。

1.增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传统文化经典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参考,因此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量,来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知识,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重要知识与内容。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为学生创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机会[3]。例如,在早读期间,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或者是唐诗宋词经典作品,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比如《出师表》这一部分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内容,来为学生进行讲解,或者是将原文摘录,让学生来进行阅读,加强学生对于传统知识的掌握。

2.加强对教材资源的整合

在语文教材中,肯定会涉及到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今后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发掘,找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加以运用。语文教材是教师在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时所依据的主要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与资源整合,然后再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来实现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将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养分,从而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同时也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最多的一个学习环节,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重视对文化典籍的阅读,还应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强自身感悟,去深刻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桑品格,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品格,并在文化诗词的影响下,形成正面积极的精神品质,培养其良好的精神意志,使得传统文化可以贯穿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弘揚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实教师拓展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传统节日,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4]。例如,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一节日的由来,背后故事,或者是这传统习俗,而在课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然后让学生将这些习俗进行归纳与总结,斌仔课堂上进行交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载体,应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这也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通过增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加强对教材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弘扬传统文化等方式,来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加强自身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丽萍.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教学考试,2017,(19):75-76.

[2]张锦全.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7,(13):2.

[3]解艳华.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7,(4):130.

[4]龙金仙.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究[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12):103.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