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农村中学“大班额”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0-21 08:51李晓娟程莎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大班额农村中学对策

李晓娟 程莎莎

摘 要:近年来,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在不断增强、基础设置也更加完善,但和城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赣州农村人口基数大,而农村中学多位于地方乡镇,虽然学校设立的班级不多,但各班人数大多在50人以上。本课题通过对大班额背景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策略,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缩小与城区中学的教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 “大班额” 对策

据教育部对班级额定的认定标准,所谓的“大班额”指的是中小学校班级人数在46-56甚至是超过56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镇人口的日趋集中,外来人口和农村人口增多,继城市大班授课情况逐步缓解之后,乡镇中学成为“大班额”授课的又一“重灾区”。在实际农村教学中,“大班额”环境下教师的授课无法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学习能力强和能力差的两端难以做到平衡。

一、赣南农村“大班额”授课现状

赣南地区城镇区域往往容易产生“大班额”的现象,班级的人数多在50以上,教室里黑压压一大片,在45分钟的时间内,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后进生比例增大,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的情况。

1.不同差异学生的需求难以得到全面兼顾

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做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他认为: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约5%的学生能力处于超低或者超常状态,而另外的9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学习能力方面以及学习速度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布鲁姆认为传统班级化的教学如果可以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及恰当的教学手段,则8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较为理想化的成绩。[1]

2.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这样的超标准班级内,老师要针对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设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目标定位时,也多以中等学生的接受情况来确定最终目标,缺乏对难度问题的深入尝试。“大班额”授课过程中,不仅无法兼顾每个人,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往往是少数人在表现,绝大多数同学只能被动接受其他同学的思考结果。由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是绝大多数同学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高层次思维能力的锻炼就非常薄弱,自然就难实现评价多样化。[2]

在笔者所考察和问卷调查的赣南下属县市的乡村中学来看,授课教师要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基本在80%左右)的同学能听懂他在讲什么,上课环节中所设计的问题都是难度一般,不会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水平,就连期中期末测试的难度也是按照“均衡原则”面向大多数。长时间的“公平和均衡原则”,使得整体教学缺乏对难点的突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得到锻炼,终将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二、农村“大班额”问题的应对策略

当务之急是在目前的实际教学环境下,既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双方面实现有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他们适宜的教学目标。

1.教师层面:有效课堂的主导者

在“大班额”授课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集“服务者、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于一身的主导者。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活动、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共同与学生一起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管理与组织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有序的课堂环境中,可以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为了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并逐步指导他们学习的教学策略。

其次,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对课堂进行弹性教学分组式教学。弹性教学组组的建立,是针对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度。弹性分组的依据是根据学生自身需要,让他们在小集体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实现教师设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控每个小组,平衡其进程,并适时调整不同的教学进度,组织各组之间的交流学习。

最后,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开始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入手,鼓励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学生遇到瓶颈、争执不下时,才能予以“关键性”点拨。

2.学生层面:有效课堂的实施者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因此”合作式学习”是可以帮助取长补短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将”合作、竞争与个体化学习”三方面整合起来。

首先是合作:在教师讲授结束后,学生就进行小组活动,可以一起讨论,可以一起比较,当小组成员出现错误时要帮助他们纠正,当小组成员有不懂的内容或不会做的题目,还要给他们讲解,总之小组成员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讨论结束后,可以有两个小组到前面汇报复习和预习的情况,这样每次课就有更多同学到前面给大家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是竞争:在组内讨论出结果后,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其他组都作为评价者,选出最为合理或者最佳的答案,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再次是个性化:实践活动是连接教學与生活、教学与社会的桥梁。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东西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个人感悟,形成属于个性化的理解。

理想课堂的形成,不可能只用一种学习方式,理想的课堂应当同时使用竞争、合作和个体化。然而这并不是说要均等地运用三者,教学的根基是合作。在一个整合性的课堂中,学生之间构建相互依赖的方法都可以得到有效使用。希望通过对大班额背景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以及策略的制定,可以帮助改善农村中学的教学环境,缩小与城区中学的教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沙伦著.合作学习论.王坦,高艳译山东教育科研,1996(5)

[2]林生傅.新教学理论与策略.台湾:台湾五南图书有限公司,1989.

[3]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李晓娟(1981—),汉族,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与语文学科教学。

程莎莎(1992—), 汉族,江西抚州人,研究生在读,赣州市南康区太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大班额农村中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