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及相关控制措施

2018-10-21 18:39于凤丽
种子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安全性

于凤丽

摘 要:阐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我国以及国际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相关控制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2-0056-02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志码: A

转基因作物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咨询服务中心报道,2007年转基因农作物在全世界的耕种面积达到1.14亿hm2,

2009年达到了1.34亿hm2。转基因作物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人民群众、政府和科学界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普兹泰事件” “帝王蝶事件”等报道后,更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的关注。

1 转基因作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1.1 转基因作物本身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由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转基因作物在产量、抗性、耐储藏性、品质等方面都优于亲本或野生种。如果这些转基因作物用于推广种植,则其基因片段被释放到大自然中的概率就会提高,又由于野生的亲本没有其所具有的各种抗性,就会使其成为优势种群,从而演变为农田超级杂草[1]。

1.2 通过基因漂移影响其他物种

在自然条件下,转基因作物种内、转基因作物与亲本之间、转基因作物与杂草之间可能发生基因的漂移。转基因作物的抗除草剂、抗病虫害等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方式进入到近源野生种,从而使其产生转基因抗性,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例如,曾经发生在墨西哥的转基因玉米污染事件等。

1.3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原物质。转基因作物表达的外源基因是特定蛋白质,如果该蛋白质属于过敏物质,则可能引起过敏人群的不良反应。例如,巴西坚果事件,为了增加大豆中硫氨基酸的含量,在大豆中导入了2S清蛋白基因,由于2S清蛋白具有致敏性,所以转基因大豆对某些人群具有致敏性,产生了不良反应,从而终止了该转基因大豆的商业化种植。即便表达的特定蛋白质没有过敏性,也要对其进行致敏性安全评价。

1.4 抗生素标记基因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作物进行筛选所用的标记基因,与所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导入受体植物细胞中,用于转基因作物细胞的筛选。标记基因本身没有安全问题,其潜在安全问题是基因水平上的转移。标记基因有可能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中,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

2 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相关控制措施

2.1 国际上的控制措施

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拥有不同的模式。现已发表的转基因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有《重组DNA植物及其食品安全性检测指南》《现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风险评估原则》以及《重组DNA微生物及其食品安全性检测指南》[2]。欧盟国家对转基因生物技术食品作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日本的转基因食品由日本科学技术厅、农林水产省和厚生省共同管理;韩国在转基因农作物和农产品管理方面主要是参照欧美和日本的做法;墨西哥制定了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巴西政府颁布了《生物安全法》;俄罗斯于2000年订立了《转基因消费品法》。

2.2 我国的控制措施

我国在转基因作物安全方面,目前采取的对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监控技术水平;二是为了应对出口到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积极主动地制定相应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

2001年,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个配套管理办法[3]。2016年,农业部制定了《2016年转基因安全标准管理办法》,指出:“2016年主要以转基因水稻玉米为重点,严厉打击农业转基因生物违法试验操作、销售、种植等行为,斩断农业转基因生物非法扩散,查处一批违法案例,惩处一批违法人员,有效遏制转基因生物违法扩散现象。

3 讨论

关于转基因作物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待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问题,需要针对具体转入的基因进行客观、缜密的试验,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目前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都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制定了相关的控制措施,但仍需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 1 ] 许文涛,黄昆仑,刘海燕,等.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与控制技术[J].生物技术产业,2009(06):43-46.

[ 2 ] 付仲文,连庆,李宁.转基因植物食用安全性评价现状[J].农业科技管理,2009(06):24-27,37.

[ 3 ] 杨崇良,路兴波,张君亭.世界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研发及其安全性监管Ⅲ.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安全评价与管理[J].山东农业科学,2005(03):67-70.

(收稿日期:2018-01-08)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安全性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