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思品课堂中遴选案例教学的思考

2018-10-21 05:15黄亚妮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18期
关键词:品德课程标准案例

黄亚妮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它提倡情境性教学,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追问和探讨越来越多,于是案例教学也开始走进思品教师的视野,并在思品课堂上得以尝试和推广。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个性到共性的认知飞跃,从而达成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凝练成内心的品质。

一、案例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所以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曾经接触过的、关注过的、甚至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或话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如教学《我们和诚信在一起》一课时,出示当时大家关注的热点事件三鹿奶粉致小孩得肾结石的案例,学生一下子就参与进来了,不诚信导致的危害就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参与有了思维碰撞,有了碰撞就能建构新认知,更能达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的呈现可基于学生喜爱的方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案例教学以什么方式来呈现是激发课堂兴趣、实现课堂生动化、艺术化的重要问题,单纯以文本叙事的方式来呈现,即使案例有一定的可读性,也是非常单调而枯燥的。如果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故事内容,如微视频、故事会、角色模拟等方式,又如快板、相声、脱口秀等艺术化手段,那这样的课堂自然非常生动而鲜活,学生不喜欢都很难。

如教学《团结友爱》一课时,在处理学生之间相处时发生的问题就采用让学生现场表演让学生谈谈想法。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只有创设学生喜爱的案例,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生成美好的品德。

三、案例的确定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占主要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确定应用什么案例要基于小学生现有经验和能力,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否则就是无效的教学设计。

如教学《冬爷爷在哪里》一课时,如果教师跟学生直接讲解“水气”的形成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不容易理解,如果换成现场让学生哈气的直观体验案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的水气的形成原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合学生的案例。只有这样才是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案例的编写要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

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整合和碰撞来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所以,案例在编写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事件原型可做适当的改编。所以我们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虚假故事,也不完全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简单的说,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编写时甚至可在叙述语言上增加一些时代网络用语,幽默用语等,以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提高可读性。

五、案例的嵌入要基于教学内容的需要

案例该在什么时候嵌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一种作用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创设氛围的需要;一种是基于某知识点在理解上有难度,通过案例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的需要;还有时是出于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实现引导自然过渡的需要。强烈反对那种为了刻意追求课堂丰富性过多过滥的、画蛇添足式的嵌入案例。

如教学《做诚实守信的人》一课时,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怎样做才是诚实守信的人,特意设计了《手捧鲜花的孩子》和《狼来了》两个故事案例,通过强烈的对比,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深切体会诚信与不诚信的区别,自觉甄别对与错,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的嵌入案例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案例的问题要基于学生的课堂反应

案例是提供一个问题背景,为问题的提出铺垫情境,重点在于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出教材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在问题抛出后,学生反应非常冷淡,课堂仿佛静止在那一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最关键的因素是在教学预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学情,问题的切入点过大或处于学生知识的盲点,让学生无话可说或根本就不会说。此时,就是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时候,必须尽快做出问题调整或过渡引导,否则场面会非常尴尬。

如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笔者在讲到社会上残疾人的时候直接问学生哪些人能称为残疾人,结果学生说出的答案比较狭隘,甚至冷场了下来。看到这种情况,笔者马上调整思路,在网上收集残疾人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学生马上就能明白怎样的人事残疾人了。这样就巧妙地避开了尴尬,化解了课堂中的生成的不利资源,自然过渡到下一内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是一种状态,“好”是一种情趣,而“乐”则是一种境界。我们的课堂要努力让学生实现由“知”向“好”的转变,再到“乐”的升华,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教学应当成为实现这种转变的助推器,在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10.

[2]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品德课程标准案例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好学者贤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品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