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绿豆高效绿色栽培技术

2018-10-21 11:52周晓东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期

摘 要 绿豆是一种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原产印度、缅甸地区。在黑龙江省西部广泛种植,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部的“中国绿豆之乡”泰来县绿豆生产久负盛名。本文结合绿豆栽培学基础,从绿豆类型、生境、地域品种选择、绿色栽培、田间绿色防控管理、采收、贮藏方面详实阐述其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希促进杂豆产业安全、绿色、优质、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豆栽培;泰来县;绿色生产技术

1 绿豆类型

1.1 依生长习性,绿豆可分为直立、蔓生、半蔓生三种类型

直立型茎秆直立,节间短,植株65cm左右,分枝与茎之间夹角较小,分枝少且短,成熟较早,抗倒伏。半蔓生型茎基部直立,较粗,中上部变细呈攀援状,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大,分枝较多,分枝长度与主茎相近,中早熟品种居多;蔓生品种生育期较长,多为晚熟品种,当地种植极少。

1.2 依据绿豆种皮颜色,分为明绿豆、毛绿豆、黄绿豆、黑绿豆四种

明绿豆种皮绿色或深绿色,有光泽的绿豆占95%以上。毛绿豆种皮为绿色,无光泽。黃绿豆种皮为黄色、黄绿色,有光泽的绿豆占95%以上,黑绿豆种皮为黑色,无光泽的绿豆占95%以上。

2 形态特征

2.1 绿豆的根属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根毛和根瘤组成

绿豆8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20-30cm土层内,从分枝期到开花期是绿豆根系快速生长期。

2.2 绿豆的茎近似圆柱形略带棱角,包括主茎和分枝

分枝的长短、多少、与主茎的夹角依品种而异。一般主茎高度在40-140cm,主茎一般有5-20节,早熟品种5节左右,晚熟品种有15节。绿豆一般为无限结夹习性,主茎分枝1-4个,幼茎呈绿色、紫色两种。

2.3 绿豆双子叶草本植物,分子叶、真叶、复叶、先出叶四种

子叶出土,第一队真叶为宽披针形,无叶柄。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圆形或心脏形,全缘。

2.4 总状花序腋生,顶部着生对生小花10-25朵

花黄色或绿色,蝶形花冠。小花有萼片、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雄蕊10枚,雌蕊1枚,开花前自花授粉,每花梗上只有3-4朵结实。

3 绿豆生境

3.1 光照,绿豆为短日照植物

只有满足一定的短日照条件,才能正常开花结实。在泰来当地多年种植的品种已对广周期反应不敏感,多数品种引种均能开花结实。但因品种的生理特性所决定,改变其光照条件等对其品质、产量等影响较大。绿豆是喜光植物,花芽分化时表现尤为明显,但遇连续阴雨刮风天气会造成落花、落夹。同时落花落夹与品种有很大关系,因此,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3.2 绿豆同时也是喜温作物

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14C0,低于12C0种子发芽缓慢,易感染病害,发生要害等,泰来县播种时间一般在5月15-25日间。无特殊情况,此时土壤温度稳定在150以上。发芽快、出苗率高、苗齐、苗壮。生育期适温25-28C0,花期高于30或低于20C0均会导致落花落夹。绿豆在整个生育期需10C0以上积温一般为2200-2800C0,当地品种活动积温多在2300左右,生育期100d。

3.3 绿豆耐瘠薄、耐旱,对土质要求不严,怕涝,对霜冻敏感

土壤过湿,肥料过大,易徒长倒伏,耐微酸微碱,PH值一般不低于5.5。花夹期多雨、湿度高、风大,易落花落夹。

4 品种

在品种选择上,按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地域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便于田间管理、直立抗性强、成熟一致、不落夹炸夹、适宜机械收割的高产优质品种。

当地主要选择黑龙江省农科院齐齐哈尔分院绿丰系列及吉林省农科院白城农科所白绿系列品种。生育期一般为95-110d,大于10C0活动积温1900-2100C0。

5 选地及整地施肥

5.1 合理轮作,避免豆科连作

前茬不选油菜和向日葵,否则造成菌核病大发生,避开前茬长残效除草剂要害。前茬宜选禾本科玉米、高粱等茬口。绿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土壤不宜过酸过碱,为获得较好产量,较高品种,应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土层深厚、透气性好、质地疏松、蓄水保肥强的壤土或沙壤土。

5.2 平整土地要求精耕细耙

土壤上虚下实,无立筏、无坷垃,深浅一致。以伏秋翻为主,秋起垄,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透性等土壤理化性状。起垄农艺要求依据地域土质类型、气候条件特点,因地制宜。泰来县因干旱少雨风大、土壤质地疏松沙化的地理环境特点,绿豆收获后土壤不翻不动,笠年播种前3-5d起垄夹肥镇压,垅距65cm,镇压后垅高15cm。

6 播种

利用风选、机选或人工挑选,清除秕粒、小粒、杂质、石豆子等。播种前选择晴天适时晒种,增强种植活力,提高芽势。播种前进行芽率、芽势测定。依据地情,可进行接种根瘤菌或药剂拌种。接种根瘤菌固氮品种每克固体菌剂含根瘤菌3亿个,每亩用量125g;每克固体菌剂1.5亿个,每亩用量250g。药剂拌种一般用量为种子量的0.2-0.5%。

7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保证苗齐、苗壮,适时铲蹚、清除杂草、防虫防病、及时排涝抗旱、防落花落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植株健壮,达到高效优质高产。

7.1 中耕一般在开环封垄前进行3-4次

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遇干旱年景中耕不宜过深,否则中耕越深旱情越重。一次中耕可在幼苗出土至真叶展开之间进行。少翻动或不翻动土壤。二次中耕在3片复叶前进行,可适当深耕,形成碰头土。三次中耕在绿豆封垄前进行培土高度在子叶节以上,真叶以下。

7.2 草害防治

一是通过机械中耕结合人工铲蹚进行物理除草;二是进行化学除草。

7.2.1 土壤处理

96%精异丙草胺乳油1.95-2.25升/公顷+25%氟磺胺草醚1.5升/公顷或75%噻吩磺隆干悬浮剂30-45克/公顷;90%乙草胺2.0-2.2升/公顷+丙炔氟草胺150-180g/L。

7.2.2茎叶处理

25%氟磺胺草醚1.5升/公顷+5%精喹禾灵0.75-1.0升/公顷;48%灭草松3.0升/公顷+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1.5升/公顷。

病虫害在泰来县绿豆田主要发生的有细菌性疫病、叶斑病及红蜘蛛、蚜虫等。

8 收获与贮藏

目前,绿豆种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常需一次收获,以全田植株夹果的2/3变黑时,为适宜收获期。

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晒种。种子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即可入库贮藏。同时注意仓储过程中豆象危害。

作者简介:周晓东,农艺师,从事土肥、作物栽培、土壤化验工作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