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环境及策略

2018-10-23 02:08宋远梁瑞
消费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一带一路

宋远 梁瑞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体现了我国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而东盟是我国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和优先地区。目前,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基础设施、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自“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增长,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地区。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环境及应对策略已刻不容缓。

一、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直接投资规模分析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为102.8亿美元,占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67%。而直接投资存量为715.5亿美元,同样占比55%。可见,东盟在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新加坡是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而菲律宾、文莱、缅甸和老挝吸引投资最少。

(二)直接投资行业分析

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行业呈现多元化。从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截止2016年末,制造业是第一大投资行业,占比18.4%;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5.7%;再者是采矿业,占比14.2%;还有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3.5%;此外,在电力/热力/燃气业、金融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科技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均有涉及。

(三)直接投资方式分析

中国企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有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目前,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方式主要以合资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次之。由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加上东盟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股权投资、BOT方式(公私合资)和工程承包方式成为中国企业对东盟进行直接投资的常见方式。而绿地投资是中国企业对东盟纺织业和电子等领域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二、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在“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与东盟的投资合作正在日益加强。帮助中国企业深入了解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环境,可以有效为企业融入当地发展规划和战略以及“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更大作用。

(一)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东盟位于亚洲东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东盟总人口达6.28亿,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和旅居华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此外,东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马来西亚盛产棕榈油、橡胶等农林产品。菲律宾主要藏有铜、金、铬等矿产资源。泰国主要藏有十多种金属类矿产资源,还储藏有石油、天然气、褐煤等。印尼盛产棕榈油、橡胶等农林产品,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等。文莱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林业资源。越南拥有各类矿产资源达五十多种,渔业资源也很丰富。老挝主要藏有金、铜、锡等十多种矿产资源,且水力资源丰富。柬埔寨盛产柚木、铁木等高级木材,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金、铁等。缅甸主要藏有锡、钨等矿产资源十多种,天然气、石油和渔业资源也很丰富。而新加坡自然资源相对匮乏。

(二)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为了全面衡量东盟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文章采用世界银行发布的WGI指数即全球治理指数来衡量。该指标体系由六部分组成,涵盖全球215个国家,并规定WGI指数范围在0-100之间,如果某个国家WGI百分比排名超过50,说明在全球215个国家中,该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位居中上。如下表1:

由表1可知:政治法律环境居于中上的仅有新加坡、文莱和马来西亚三个国家。在代表整体政治法律环境的均值上,新加坡排名第一,印尼、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四个国家非常接近,老挝、柬埔寨和缅甸非常落后。从各类指数得分可知,东盟各国普遍限制言论自由,其中老挝最为苛刻;政局最为动荡的是菲律宾、泰国和缅甸;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个国家政府监管、执法效率最差,法律制度最为不健全,贪污腐败现象最为严重。可见,中国投资企业很可能遇到诸多政治法律风险。例如:2014年泰国英拉政府的倒台,使得中泰两国的“大米换高铁”计划暂停。老挝的投资法虽已出台多年,但与其相关的法规仍未落到实处。

(三)经济环境分析

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其中新加坡和文莱是发达国家,其余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据世界银行统计,近年来东盟宏观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东盟国内生产总值为2.55万亿美元,人均GDP约4000美元,经济增长率为4.43%。然而,由于货币供应各不相同,在通货膨胀率上显示出较大差别。2016年通货膨胀率较高(高于3%)的东盟国家包括印尼、缅甸和柬埔寨。新加坡和文莱经常账户余额占GDP的比重常年保持两位数,印尼、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常年处于经常账户赤字。此外,东盟除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国家均持有不同水平的外债,且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最多。

(四)基础设施环境分析

为了全面衡量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环境,文章采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基础设施评价指标来衡量。该评价指标体系参与排名国家有全球138个国家,指数范围在0-10之间,如果某个国家排名不超过60,说明在全球138个国家中,该国家的基础设施环境位居中上。如下表2:

表2 2016-2017年东盟十国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排名

由表2可知,基础设施环境居于中上的仅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个国家。在代表整体基础设施环境的均值上,新加坡排名第一位,文莱和越南非常接近,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等国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且各类基础设施指标均严重短缺。根据东盟秘书处估计,如果印尼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该国的GDP增长率将介于7-9%,而不是目前的6-6.5%。可见,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阻碍东盟经济发展的瓶颈。

(五)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一般体现在民族、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东盟各国民族众多,语言多样,习俗各异。另外,东盟国家主要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儒家文化等宗教。不同的社会文化使得成员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根据相关统计,近年来在东盟地区活动的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组织有三十多个,且多数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柬埔寨、泰国等国。例如:泰国的“全国革命阵线”、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等。此外,越南和印尼等国家存在庞大数量的“反华”组织,例如:越南大规模地打砸抢中国企业事件。

三、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环境策略分析

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环境不尽相同,投资效率和回报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发展的相应策略。

(一)对东盟各国开展有针对性、差异化的资源合作投资

由于东盟大部分国家工业化发展滞后,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短缺,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技术非常落后。而东盟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量中国稀缺的矿产资源,加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可以为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建厂并进行资源开发合作提供更大的平台和空间,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我国企业可以引进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借助各成员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资源开发投资。例如:马来西亚原材料产品资源丰富;老挝大多矿产资源有待开发,水电资源也很丰富;文莱拥有丰富的石油储备等。

(二)加强对东盟国家政治法律风险的防范

由于东盟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不尽相同且复杂多样,可能对我国企业带来投资风险。我国政府应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业人员收集整理东盟各国的国际环境和政治法律变动信息,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与网站,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风险规避和投资决策。我国企业到东盟开展投资合作,应当时刻关注和熟悉各成员国的WGI指标体系动向,特别是WGI指数排名最后的几个国家,对可能面临的政治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和规避,对项目本身做出可行性分析,并借助政府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

(三)改善对东盟国家投资的经济环境

东盟国家经济整体保持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加上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加大了我国企业对东盟从制造业、采矿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产业到高科技产业多元化的直接投资。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不同的货币供应导致部分国家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部分国家不同水平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外债,使得我国投资企业面临着低回报率、高债务等经济风险。我国政府可以与东盟各国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扩大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范围,大力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以防范汇兑风险。同时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同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进行协商,不断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四)加大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的互联互通

东盟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使我国企业对其投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资源导向性”和“市场导向性”为主,实现国内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产能的大规模转移,如高铁、钢铁、工程技术等,有针对性的帮助各成员国弥补不同的基础设施短板,特别是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几个国家。同时我国企业需要灵活巧妙应用直接投资方式,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的融资支持,整合和创新运用金融工具,防范投资风险。我国政府应当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大中国企业对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贷款批准,并落到实处。

(五)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实现企业本土化

我国政府应当定期向东盟国家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项目的合作,并把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到东盟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减轻当地居民的“反华”情绪,做到人文交流的民心相通。我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东盟各国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避免文化禁忌和敏感话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都有必要学习跨文化交流,了解东盟与中国在社会习俗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另外,适当聘请当地人员,并对其专业培训和指导,增加当地就业,促进企业发展,借助他们向当地居民传递中国文化。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一带一路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