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大连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建议

2018-10-23 19:26金秀龄
中国经贸 2018年15期
关键词:开放资源整合贸易

金秀龄

【摘 要】本文在分析大连贸易发展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坚持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服务产业化和制造服务化的并行发展思路,将大连建设成为连接国际市场与东北腹地的重要枢纽、服务东北和大连经济的国际化城市平台。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心;开放;贸易;资源整合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大连“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能够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辐射带动东北地区更深入融入国际经贸体系,实现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步伐的重大作用。

一、发展环境

1.国际经济形势多变,贸易格局深入调整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尚不稳定,全球贸易呈现增长态势,新兴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面临新的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压力,周边国家和各城市间对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进,促进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投资结构优化,旅游、文体、健康和科研、教育等相关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

由于大连对外进出口产品结构相对集中于大宗商品和资源类产品,规避国际环境影响的能力较弱,在世界消费市场波动显著的情况下,地区经济和货物贸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大连积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可以提升我市贸易综合竞争力,加速地区贸易格局演进,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贸易新格局。

2.国家开放战略布局深入,大连城市国际化步伐加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纳入“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的港口城市,应紧抓机遇,在自贸区和一系列国家试点区域建设的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大连在东北亚地区贸易优势,推进平台建设,促进地区产品和资源整合,同时借助环渤海合作发展契机,提升服务功能,构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格局,推动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地区的联动发展。

3.大连发展进入历史机遇期,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成为城市驱动的新引擎

2014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普新区;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普兰店市,设立大连市普兰店区,使大连市主城区面积由原来的2415平方公里迅速增加1倍多,为大连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延伸主城区城市功能,打破提升国际化城市功能的空间约束。大连作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与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引领城市,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十三五”时期将是大连发挥城市引领作用的关键时期。在坚定执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促进对外开放,结合金普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优化开放制度环境,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大连对外开放跨入新阶段。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创新驱动、“两化融合”和消费升级的带动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正在加快向以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将促进产品结构和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另外,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方向转变,将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发展思路

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依托大连在区位、产业、贸易、港口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大连及周边区域促消费、稳出口、调结构的重大需求,坚持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服务产业化和制造服务化的并行发展思路,搭建连接国际市场服务东北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国际化城市平台。拓展东北亚地区商品货物流通渠道,促进资源与要素配置集聚,建立优势资源与大宗商品价格发现的发展路径,整合东北亚地区经济资源,推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三、目标任务

根据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充分考虑大连市贸易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产业发展支撑以及大连市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大连建设成为以腹地型贸易中心为主,兼具转口贸易和服务业贸易特点的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1.不断提升贸易竞争力

外贸总量在东北亚保持领先地位,外贸份额在全国不断提升,跨境电商交易额比重显著提高;海空港吞吐规模在东北亚保持优势地位,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和东北亚腹地型转口贸易中心之一。积极培育和引进贸易型总部企业,集聚具有采购、分拨、营销、结算、物流、品牌培育等功能的贸易主体,新培育一批面向内外贸市场、批发零售兼营、线上线下一体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占中国和世界500强比例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贸易总量巨大,服务贸易、转口贸易优先发展的总体格局,保持货物贸易在东北亚的领先地位。

2.推动调整贸易结构

优化市场布局和产品结构,打造出口品牌,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出口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出口,推动加工贸易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探索对外贸易新业态,推进大连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区发展。

3.大幅完善贸易功能

建设若干个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市场,交易规模在区域交易总额中占比较大,价格发现功能较强;提升消费吸引力,建设成商业集聚度高、商品丰富、消费便利的时尚之都;提升贸易服务功能,和东北地区其他城市协同发展,协调区域产业布局和贸易分工,形成区域市场一体化;提升贸易中转能力,成为链接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纽带和开放窗口。

4.持续优化贸易环境

完善金融法规制度,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结算与金融支持达到国际水平。对标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和国际通行惯例,形成与国际最高贸易规则相衔接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货物、信息、服务等各类要素更加便利高效流动。适应离岸贸易、中转集拼、保税维修、跨境电商发展需要,推动口岸监管模式创新,加快“单一窗口”建设,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等一体化通关新模式。

5.实施国际贸易创新

以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依托,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为牵引,实施国际贸易创新引领工程。通过综合试区建设、发展海运直购、引导企业转型、推进重点项目等多种方式引领国际贸易创新。助力贸易便利化提速,建成国际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引领作用,推动口岸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

6.培育园区集群发展

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点出口基地的示范效应。发挥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的比较优势,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合作领域。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外贸发展空间布局。组合应用展会、品牌、电商、营销网络、外事外联等手段开拓市场,深耕细作传统市场,抢先开拓新兴市场,构建国际市场开拓体系。建设进口商品基地,依托大连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和大连港的港口优势,加快进口商品基地建设。抓住大连成为全国第二批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城市的机遇,推进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

7.建设平台支持体系

全面推进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发展贸易服务平台,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中心、城市共同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设立一批具有东北亚地区区域影响力的贸易平台和展示交易中心。完善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体系。大力培育一批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研发设计、产品检测、信息资讯、贸易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的公共平台。完善中小微外贸企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服務覆盖面。建立大连市贸易救济服务平台,健全贸易风险防范及保障机制,健全贸易摩擦应诉机制。

猜你喜欢
开放资源整合贸易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