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立医院改革环境下医院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2018-10-23 19:26李达
中国经贸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问题策略

李达

【摘 要】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种大背景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为公立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文中从优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基于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公立医院改革环境下医院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环境;医院经济管理;问题;策略

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序開展,对于公立医院来讲,需要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和优化,以此来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使医院能够与新医疗体制改革要求更好的适应,从而在改革中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优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公立医院来讲,在其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即需要医院管理者要充分的利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医学等相关理论,并运用经济手段来对医院各基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部署,做好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此来实现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资源投入利用与效益保持在合理的配比范围内。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主要是针对于计划和定额、药品和财务活动等进行管理。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医改的进程,而且新医改也成为医疗机构得到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来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同时,将经济核算和经济分析等纳入到经济管理范畴中来,协调好教学、医疗、科研和预防等相关工作的关系,以此来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确保公立医院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基于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风险贯穿于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一旦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则会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导致经营出现问题。而且当前医疗市场存在较强的波动性,当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意识时,也会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影响。

2.经济预算编制不规范

在当前新医改环境下,需要针对传统经济管理模式、手段和策略等进行调整,但从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编制经济预算,这就导致预算编制存在细节不到位及规范性不强的问题。而且对于经济管理的现状也没有定期进行分析,存在指导不到位及相关制度不完善的情况,这就导致医院经济核算和经济管理工作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仅会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还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3.成本管理有待完善

在当前新医改形势下,当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全面性特征不明显的问题得以突出显现出来,在统筹管理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这需要公立医院在强化成本管理,以此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当前部分公立医院都将大部分精力放置在盈利方面,过多的关注财务成本控制,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重视,这就导致医院资源存在严重问题,投资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各科学间的分配也不合理,即没有从医院自身的实际出发来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从而对医院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信息化较为滞后

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十分普遍。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通过恰当的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和数据的统筹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经济管理的水平。但当前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对医院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三、公立医院改革环境下医院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

1.强化风险意识

许多人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风险意识是医院的管理者的事情,与基层员工无关,但是实际上,风险意识需要医院内的每一个人都具备,才能取得应有的意义。风险意识水平提升了,对于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才能及时的进行发现和规避,从而达到稳定经营稳定管理的目标。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尤其需要具有高水平的风险意识,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断提升管理质量,把一系列制订的规定和策略切实的落到实处,结合公立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处理好硬件设备购入的问题,服务好每一个患者,将风险意识真正的用到实处,为医院经营带来好的影响。

2.明晰预算编制,优化绩效管理

在当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为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则需要强化经济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公立医院在基于自身的发展实际,做好经济预算编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新医疗改革对医院财务方面的要求作为经济预算编制的基础,确保编制的科学性和统筹性,正确对公立医院社会公益及自身经营状况方面的需求进理。针对于医院实际情况及竞争状况,在经济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做好细节处理工作,对成本全面化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市场竞争情况来统筹规划,实现内部成本的有效控制,并进一步对医院运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保证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使医院能够更好的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及对社会的公益性职能。同时,还要对绩效管理进行优化,由于绩效管理能够引导经济管理人员对公立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审视,并加大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认识到经济管理工作对于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制 ,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并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及时对绩效体制进行调整,全面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体系

强化经济核算是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要实现经济管理目标,公立医院就必须强化科室成本核算及经济管理。一是要选择适宜的经济管理模式,如将现行的经济管理科、财务科、信息科的经济管理职能合并为一体,实行统一领导、形成以财务管理为龙头、会计核算为基础、成本核算为手段,进而对全院科室进行全面指导的高水平全覆盖的经济管理体系。二是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逐步建立起一支懂成本核算的科室经济管理队伍。三是要强化经济管理在科室增收节支方面的重要作用,具体指导科室落实经济管理计划,实现经济核算目标。

4.建立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

在医院成本控制过程中,针对于经济内容和用途可以将成本对象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管理费用。成本核算也可以分为几个层级,即院级、科室、项目及单病种等的成本核算。对于公立医院来讲,由于其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基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时间、方式和应用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医疗服务成本也会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也导致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和管理更具复杂性。针对于这种情况,医院可以成立成本核算中心,构建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以此来对医院人员经费和科室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制定成本消耗定额,并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职工个人收入与科室收入进行挂钩,从而使职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控制成本,提高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5.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全面预算包括的内容较多,如业务收入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科研预算、工程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等。医院的医疗收支行为不以营利为目的,财务预算的编制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医院收入支出预算的编制按卫生部所规范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成本支出项目,根据有关业务量,并综合医院特点,以效益为主线,追求科学、合理、真实。院长对全院總体预算负责,各科科主任对本科室预算负责,财务部门全面负责医院预算编制、预算初步方案的平衡、预算下达和预算调整及考评。医院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实现对成本的控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为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6.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新医改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公立医院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特别是针对于医院经济管理内容多及数据庞大的特点,需要运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完成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数据的精准性。

四、结束语

在当前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需要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使其与时代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快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有效的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宁,张宗久,范晶等.我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问题梳理及组织架构选择[J].中国医院,2013(08).

[2]王锦福,杨中浩,黄玲萍等.对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解读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5(06).

[3]郭晶.关于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6(02).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问题策略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