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初探

2018-10-23 19:26何凡
中国经贸 2018年15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

何凡

【摘 要】从平衡计分卡理论诞生至今,国内外已有很多企业将其运用到企业绩效评价当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国外对于平衡计分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在此方面应用的领域大多局限于企业。将平衡计分卡融入高校绩效评价,特别是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加强评价力度;记录客户档案,有利于衡量学校投入产出;有利于实现预算绩效的动态管理。本文简要阐述了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分析了平衡计分卡应用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分析了平衡计分卡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特点,探讨了平衡计分卡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高校预算

一、平衡计分卡简述

平衡计分卡,简称BSC,于1992年由美国的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计分卡的主要思想是将单位的发展战略和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4个维度对单位的发展进行评测。每个维度又由分解指标构成,评价体系角度多样、层次分明。通过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分解单位的战略目标,使之易于操作;平衡了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发掘影响绩效的原因,指标清晰,易于管理者进行分析,有利于单位的管理优化。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的意义

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预算考核缺乏效果、难以准确衡量投入产出比、财务绩效考核缺乏动态性的问题。高校在进行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考核指标单一,导致考核数据不准确,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绩效考核主要考虑生源带来的直接效益,对间接效益少有涉猎;在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中,预算制定、调整、实施未实现全面控制。由于预算管理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高校在绩效考核中缺乏一定的动态性,对预算缺乏宏观控制,导致高校资源浪费,发展受制。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引入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性

高校预算的主要功能是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对绩效目标进行跟踪控制。其中对目标的控制需要高校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设定目标,衡量效率。全面地进行预算控制,是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而平衡计分卡能很好地融合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适用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首先,高校在结构上、环境上与企业具有相似性,平衡记分卡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次,平衡计分卡理论与高校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契合,实现高校管理上的优化有利于提高高校预算支出的科学性、综合评价效益,明确管理责任,建立监督机制;最后,平衡计分卡的多维度测评有利于高校全面发展,兼顾了内部外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利于监测高校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综合、全面地评价预算支出的效益,为下次预算的编制执行提供参考,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三、平衡计分卡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特点

1.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加强评价力度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能在平衡计分卡的作用下形成完整的评价链,财务绩效评价方面主要涉及收支两条线,分别涉及运营投入、教学投入、科研投入等。平衡计分卡在其中起到了细分财务指标、界定收支两条线、量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作用,并将指标相互关联,针对性更强。

2.记录客户档案,有利于衡量学校投入产出

学生是学校发展之本,平衡计分卡可将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后勤部门等多部门进行衔接,建立较为完善的客户档案,有利于辨识产出效率。在建立评价档案的同时,更可以更新学生档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学生情况进行动态掌握,既方便日常管理,又使绩效评价容易进行。学生档案可以将财务信息、教育教学信息等学生信息融合,通过网络查看学生的基本信息、缴费情况、离校时实现无纸化离校,全部通过学生档案进行离校审批。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时,可以通过学生档案提取如欠费率、就业率等相关评价指标数据,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用以指导今后的学生工作。

3.实现预算绩效的动态管理

在平衡計分卡预算绩效动态管理的框架下,可以采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等多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将绩效指标融入预算编制过程,更可以实现成本控制。比如,可以动态比较科研经费变化率,后勤投入变化率,产出增长情况,行政支出变化率等。建立同时纳入收支的预算系统、决算系统,将预算、决算相关联,经济事项发生时,既做到预算划拨上的便捷,又做到同时成本核算。这样,做到了将预算使用情况实时掌握,可以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达到预算绩效的动态评价。

四、平衡计分卡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的运用

将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引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以目标和高校战略为基础,形成一个较全面的体系:

1.财务维度

高校与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经济效益不是高校活动的主要目标,取得经济效益也不是高校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但是,高校的运营离不开资源的投入,财务指标同样能作为衡量高校运营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在财务维度上对高校的管理进行评价和分析。财务维度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经济性。经济性要求高校在取得同样的资源使用效果时,控制费用,节约资源。在对高校的经济性评价中,我们需要根据支出性质的不同,对人员支出和公共支出分别设置指标。

二是效率性。效率性要求高校的资源使用效果和耗费资源之间的比率较高。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需要设置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公用经费使用效率指标和几个与资产有关的指标。

三是效果性。效果性要求高校使用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达到预期值。

相关的财务指标包括:

人员及公用支出占总支出比率;人均经费;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人均年末净资产;人均收入。

2.客户维度

对于高校而言,客户就是培养的人才(即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及家长等。不同的客户对于高校的期望是不同的。高校要平衡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的需求,更加需要平衡计分卡的全面评价。高校在客户维度的目标衍生出“学生素质”、“满意度”以及“高校形象”的战略目标。“学生素质”的主要衡量指标有学位获得率、优秀数量、考研率、获奖数量及情况。 “满意度” 的主要衡量指标有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高校形象”的主要衡量指标有就业率、名校友数、社会评价和正向媒体报道。

相关的财务指标包括:

人均经费、分级就业率、就业率、人均校产及科研收入、人均教学收入、教师比重、师生比、生均事业支出。

3.内部运营维度

高校的价值是通过教学、科研、后勤和其他产业活动来创造的,其中环节很多,将各环节的指标进行梳理,基本如下:

招生录取及新生素质调研、社会市场调研、设置专业、教育资源投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与持续改进、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与持续改进、毕业生资格审定与确认、就业服务与指导、基础管理水平、领导者基本素质、经营发展战略、发展创新能力、综合社会贡献、资产负债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和成长对于高校的员工来说同样重要。可从以下方面建立指标:

员工的能力与素质、员工满意程度、薪酬激励、收入增长率、3年资本积累平均增长率、3年收入平均增長率、资本积累率、员工培训与发展、资本保值增值率、发展性支出占总支出比率。

五、小结

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中,会形成制度化框架,细化预算内容、预算方案,这样有利于预算的制定、执行。并且有利于调节刚性的预算结构,平衡资金分配。平衡计分卡有助于平衡战略指标,将目标一致化,并能达到激励员工、促进沟通、确立目标的作用。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通过平衡计分卡这个管理工具,将高校的预算管理改进,更能更新学校的管理机制,通过对各个维度的评价使管理者能掌握学校预算使用等的动态指标,可以以五个维度为基础建立一套动态、较为全面的管理网络,使实现高效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动态跟踪和实时控制成为可能,令预算考核更为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校绩效评价的深入,指标会更加完善,使预算绩效评价更加科学,为高校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向前.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23).

[2]傅雁语.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5).

[3]竺剑.王迪芝.高校社会满意度测评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实例研究[J].上海质量,2007(6).

[4]陈玉新,李琦.高校适度负债财务指标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