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内核

2018-10-23 08:21吴艳倩
学理论·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立德树人习近平

吴艳倩

摘 要: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内核是对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规范的积极思考,也是对当代国家和人民现状的积极理解,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的丰富和坚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与国外近现代德育成果。其主要内容是:以德兴国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立德树人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标准;德育为先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理念。研究习近平德育思想内核,有利于国民道德品质的完善、文化建设根基的夯实、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关键词:习近平;德育思想;以德兴国;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1-0010-02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内外形势、中国人民的思想状况以及中国传统的发展状况,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道德及德育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指南,也为德育教育者提供了方式方法。其德育思想内核产生的渊源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与国外近现代德育成果。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创造性传承,也是立足现代中国社会状况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远见和战略。研究习近平德育思想内核,对于我国国民品质的提升以及文化根基的夯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德兴国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

对人类社会发展来说,道德和法律作用相当。法律是治国立国的必要条件,而道德则为立国兴国的重要保障。道德理想信念和伦理精神是民族和国家蓬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根基。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方面,以德治国是其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1.国无德不兴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一贯坚持以德治国,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以德治国的方略发展到以德兴国,强调了道德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他将以德兴国作为国家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也突显了德育在当前阶段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2013年,在山东考察时,习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随后,他再次强调,文化兴盛是国家和社会发达强盛的支撑,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为推动文化事业改革和繁荣、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他也曾在会议上提出,努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增强的基础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应该坚持把思想道德建设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着力提高国民道德素养,为“中国梦”的实现不断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保证。

2.核心价值观既是小德,也是大德

当今,社会思想活跃、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化,针对这些复杂的客观局势,习近平讲到,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体现着民族和国家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追求。它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德。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础,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重点和根本灵魂。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在我国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工程,因而,我们要大力弘扬、加强培育,使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坚持讲德、尊德、守德,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构建和谐社会。学校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教学教育的过程紧密结合;媒体要积极推广和宣传,营造和谐氛围;社会各界要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培育提供制度保障。总之,就是应该利用一切方式方法,使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崇德行善。

3.传统美德蕴藏着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

面对西方文化和多元思潮的不断冲击,习近平一直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2014年,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讲到,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和繁荣的内核,其蕴藏着丰厚的思想道德资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中国在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源于中国传统美德的思想道德支撑。我们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坚定不移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播主体,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并加强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良性结合,使传统文化从现实社会中汲取积极营养,同时使现代社会得到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以促进当代中国的稳定发展。

二、立德树人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标准

从个人层面来讲,道德理想信念和伦理精神也涵盖着个人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个人对幸福生活的至善追求。道德是个人人生的精神支柱,如若没有这一支撑,个人将难以进步和成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1.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全国高校应走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前列,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要积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体制机制,为广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成长成材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制度保障。学校是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青年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龙头作用,因此,学校要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同时推进与深化德育教材改革,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创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增强德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不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在德育过程中,需要接受教育的不仅是教育对象,教育者也应该接受道德教育。习总书记强调,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道德品行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其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好言传身教,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优良品行,指导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将为人师表的理念彻底落实到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塑造崇高形象,更好地引導学生成长成才。可以说,德育最重要之处在于教育者的道德水平与以身作则;其次在于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再次在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准确把握;最后在于教育者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当。因而,教师的重要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其自身更应该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3.一个人只有明德和守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在《之江新语》这一著作中,习近平提到过,一个人如若没有道德,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走不远;一个人如果只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那么他也将难成大器。同时,修德,既要怀有远大志向,也要脚踏实地。在生活中,我们要坚持劳动、坚持勤俭,坚持感恩、坚持助人,坚持谦让、坚持宽容,坚持自省、坚持自律。在同优秀青年代表交流时,他还指出,青年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是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体现。因而,青年们要努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锤炼高尚道德品格,并把正确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营造文明风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中国梦”提供文明力量和支撑。

三、德育为先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理念

无论是以德兴国,还是以德立人,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德育的发展。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是核心环节,居于首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德育工作,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国情和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继承和创新。

1.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在会议上,习近平多次强调过,“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因此,各个阶段的学校应该重视德育,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解决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应注重道德的作用,端正德育理念,坚持以德为先,在师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促使未成年人和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能力,积极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只有坚持德育为先,才能真正带动其他素质和能力教育的良性发展,使它们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塑造健康人格,真正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家庭是进行德育最基础的一个阵地。家庭成员由于血缘关系而联系紧密,且共同居住生活,他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思想可以相互影响,所以其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2.学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

学校是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后备军。同时,学校更是进行德育最主要的一个阵地。习近平曾提过,学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课堂。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社会各界的参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这三股力量一起发挥作用。其中,学校的作用不言而喻。学校要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深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以推进德育工作的科學化,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道德选择和道德价值,树立良好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培育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以提升道德实践能力,积极向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德育思想立德树人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职校德育在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