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现实遭遇与改进策略

2018-10-23 10:00周海玉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遭遇策略

周海玉

[摘 要]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几乎被边缘化,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也缺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针对现实情况,我们应强化课程的综合意识,强化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寻找课程间的融合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遭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0-0014-02

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中的研究性学习,在日常的学校教学中几乎都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职教学,其教学过程几乎被边缘化。

一、现实遭遇

“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做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六)这次习作需要经历的正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经历探索研究的综合性学习过程。这既能实现语文学习目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

去年,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这一习作任务,本班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快呈现了丰富的研究主题:有的涉及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的涉及家长对孩子的培养问题,还有的涉及教师业余生活的调查等。学生们自由组建研究小组,进行组内分工,设计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撰写报告。学生完成习作仅用了一周时间,可以说是一气呵成。这个班是笔者四年级接手的,同时兼任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日常教学中正常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过专项训练。

其他的六年级语文教师,将会如何处理这个综合实践性质的习作题呢?笔者对本校六年级的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

结果,根据要求开展此项习作的只有两个班。其中一个班的任课教师,因常听读博的儿子谈及数据调查、分析等话题,觉得可以让六年级学生尝试体验一下。虽然完成这个习作前前后后耗时一个月,但是学生们非常兴奋,就连平常表现非常一般的学生,也能根据调查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令任课教师深有感触。其余班级则选择避开此题,另选习作主题。

二、原因分析

那么,对于这样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笔者对本校六年级2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实收有效问卷240份。

调查数据显示:89.17%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设计过问卷;82.5%的学生对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感兴趣,是因为没有做过,想尝试一下,觉得可以锻炼能力,是件有意思的事情;17.5%的学生不感兴趣,是因为没有做过,不会做,觉得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不想做。

“希望活动中得到的帮助”单项调查中:8.3%的学生缺乏关注身边现象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45.42%的学生对设计问卷感到陌生;24.17%的学生担心时间不够用;6.25%的学生高度重视活动的最终结果;15.8%的学生缺乏交流自信。

数据结果表明学生缺乏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传统的教学已使他们习惯于接受式学习,他们无法很快适应研究性学习中的调查、收集和分析数据等独立探索的学习方式。活动少、经验乏、能力弱,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探索浅表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耗时长和效益隐性也使学生得不到各方有力的支持,从而越来越被动、焦虑、懈怠。

回归生活、鼓励实践、重视合作探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在语文等学科課程中都会有一些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又有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任务。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获取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直接经验,从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研究性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但意识和现实相差甚远。

1.困难太大,不想做

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涉及范围广,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料,加上一个主题活动的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习惯于传统单学科教学的教师,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倾向,对涉足其他领域缺乏信心。面对一个个新颖的教学主题,教师在时间与个人能力的双重困难面前,往往直接选择了放弃。

2.观念太旧,不会做

传统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而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数据、提出假说或观点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当前,众多教师仍然固守惯性思维,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支持、评价,对他们而言,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3.跨时太长,不能做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已经使教师形成了使用少量课时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的固定模式。而研究性学习常常要在探索活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却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导致任课教师抱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效率低,认为不能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短时内看不到应试效果的学习中。

4.限定太少,不必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规范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就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性质的内容严重缺乏明确的限定,学科教师普遍认为可以随意删减、更换。

三、改进策略

1.强化课程实施的综合意识,让教师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当下,应试仍然是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仍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绕不过去的坎。由于高考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并没有硬性达标要求,因此在义务教育的学科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难以通过分数来体现。设想一下,当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成为高考、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还会像当下这样,继续忽略各学科中的综合实践内容么?还会有大半教师回避耗时费力的研究性学习么?

2.强化校本研修的针对性,让教师指导得“法”

校本研修中应增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让教师认同其价值。一方面设置专职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岗位,从行为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为支持学生的探索活动提升“底气”。同时,学校应建立监管机制,转变传统的、封闭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制,促进教师更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强化学科教师的课程意识,统整学科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在学科研修中深入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寻找课程间的融合支点,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数年来,本区域近七万名在校小学生,只有一名综合实践学科的专职教师,其余均为兼职;兼职中以语文学科教学者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自身的性质,需要学校总体规划和设计,从培养整体的人出发,适当整合,兼顾所有课程。《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不是割裂的关系,各校可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如果我们能找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兼容实施的支点,统整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则可以优化综合实践课程,有效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改善现行课程的状况。这项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兼揉双向目标,有计划地在各年段设置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当兼任教师有“米”可炊、拥有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后,常态化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状况将会出现明显好转。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遭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预防遭遇拐骗
“迟到城”里的遭遇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祝遭遇各种不幸”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