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理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2018-10-23 10:01朱冰冰
速读·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朱冰冰

摘 要: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到高校大学生中十分重要。斯金纳强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斯金纳;强化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强化理论的概念和类型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斯金纳把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凡是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就会下降,以致消退。这就是强化理论的要点。

强化理论被分为三种类型: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的一种方式。比如教师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肯定或赞赏,使之重视并加强这一行为。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惩罚是负强化的一种典型方式,比如老师批评或惩罚某位违纪学生,那么之后该学生就会遵纪守法,减少违纪次数或不再违纪。自然消退是对某种行为不予理睬或对原来用正强化建立起来的好的行为不再予以强化,最终逐渐消失掉。比如,某些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故意破坏课堂秩序、打扰同学学习和老师授课,如果老师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其行为往往会导致比较糟糕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取不强化的手段,让其自然消退。老师不闻不问,学生也会觉得无聊,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学生自然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水平,但思维品质并不完善。自我期望高、心理承受能力弱,由于处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之中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外界的诱惑,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理想信念模糊、时代感强而责任感弱。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环境和强化,通过改变环境和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来改造和控制人的行为进而促使其品德向良好方向发展,这是可行且有效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运用强化理论开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强化理论的现实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是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教育塑造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观察人的行为,掌握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才能了解人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强化理论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一)强化手段多样化,坚持强化科学性

首先,正面奖励与负面奖励相结合。正面奖励是指发挥其正强化的作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奖学金、助学金、赞赏、奖励等。负面奖励就是处分、惩罚、通报批评等。只有发挥正负强化的作用,才可以树立威信。其次,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二者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适度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势最大化。最后,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既不能对成就感较强的同学进行过高的精神奖励,也不能给予贫困学生过低的物质奖励。要针对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学生在学习竞赛等方面形成良性竞争、你追我赶的局面。

(二)把握强化时效性,强化频率波动化

要取得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如果时过境迁再给予奖励或批评,强化激励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坚持强化的时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时激励,二是及时止损。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应该及时给予其精神表扬或物质奖励,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应该善意的及时指出其错误,提醒学生改正。同时,要注重强化的实际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停留在表面上或口头上。另外,还要注意把握强化的频率。如果正强化的使用频率过于频繁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期望过高,不利于学生积极行为的持续,影响强化效果;如果使用负强化的频率时间间隔太久容易造成学生的失落感,强化力度不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会导致之前的积极持续行为减弱或消失。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不同时间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强化频率。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才能正确运用强化手段,才能灵活自如地随教育对象和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发挥媒介影响力,重视强化效果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信息浪潮的强烈冲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存在抗压能力差、社會适应能力差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一现实情况,运用强化理论是其必然选择,可以充分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介等文学作品或优秀影视作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广受好评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和综艺节目《经典永流传》,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发挥了正强化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张晓雨,张舟.浅谈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20):108-109.

[2]李文盛.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的强化理论应用[J].南方论刊,2017(02):110-112.

[3]戴静.浅议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才智,2015(26):88+90.

[4]吴海文.论强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及效果[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06):138-141.

[5]朱航,胡晓平.强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8):164-165.

[6]贾淑瑛.强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96-98.

[7]唐旭姣.斯金纳强化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2):189-190.

[8]刘圆圆.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1(14):265-26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