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建筑工程类建筑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探讨

2018-10-24 07:36谢湘赞
四川水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互联网+

谢湘赞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411100)

0 引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整合需要。而在当前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结合中层和高层的立体课程体系已经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立体式的体制已经在培养高职专业人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得教学管理的效果变得更好,而且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开放。在全面将社会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之后,广大高职院校的示范性建设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 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全面进行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这一方面能够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互联网+”背景下的强大的功能能够使得教学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从而也能够更快地达到教育和教学的目的。

1.2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21世纪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全面实现环境优化和建筑类工程专业课程资源的整合,这正好可以全面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1]。

1.3 实现多方共赢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全面实现环境的优化,并有效地结合建筑工程的专业课程资源,那么在之后也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共建共享,最终形成最前沿和实用的高职建筑工程的专业课程内容。这样能够通过开放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来更好地促进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企业在岗人员继续扩大培训课程的范围,并在之后有效地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都能够有效地实现共赢。

2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的方向

2.1 根据专业特色来有效实现课程整合

工程类建筑专业的岗位本身都具有着一定的特色,而且通常都会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本身都有着很大的共性,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工作对象。此外,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都是依照相同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全方位的工作的。一方面要全面监督整个工程项目安全实施的过程,另一方面要使得整个过程都指向相同的工作任务。

2.2 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来整合课程

虽然整体高职类建筑工程专业内部看似内容繁多而复杂,而且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也很大,但如果能够根据不同岗位上的职责来整合职责,那么相信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同专业的岗位人员一方面可以作为同一个建设项目的不同参与方,并在整个过程中都代表不同利益主体。而因为岗位工作过程中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不同,都可以更好地来进行整合。在控制同一个工程项目进行确定造价的过程中,尤其应该根据其不同主体的能力和造价计价的不同管理依据、程序、内容和方法来全面进行调节。其实整个高职类建筑工程类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部的内容多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在执行的过程中尤其要全面将管理和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2.3 全面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整合专业性的群体课程教学资源

在完成高职工程类建筑专业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之后,尤其需要运用相关的技术和规范将专业课程的内在逻辑更好地进行整理。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将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知识点和各类教学案例都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之后再全面进行对外开放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首先围绕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要求进行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资源的建设;第二,学校应该和企业共同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并将企业中的生产技术和信息更好地融入生产的过程中。第三,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整合和建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融入企业典型的案例,并在对接建设的过程中全面就专业教学的要求和岗位技能的要求相互结合起来,尤其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企业生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第四,学校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将材料检测、技术应用、性能研发和其他各项功能都更好地发挥出来,之后再全面融入高质量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并最终对专业教学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图1为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图1 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3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建筑工程建筑专业基础课程整合措施

3.1 全面学习与调研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高职类建筑工程建筑专业基础课程构建的过程中,学习与调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尤其需要以“互联网+”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理论技术为基础,之后再针对广大建筑企业的建设近况进行专业的调研,为的是全方位地分析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业岗位分布的目标和毕业生专业技能的标准等等[2]。为的是能够充分挖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资源整合的切入点,之后再更好地将建筑工程专业内部的课程资源更好地整合和优化。

3.2 全面整合和优化

在学习和调研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过程中“互联网+”的优势和特点为基础,再结合教学大纲、企业案例和职业岗位培训等内容来全面进行课程的优化。

3.3 全面进行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将主要课程中的教学大纲、电子课件、试题库、复习导航、教学视频和其他相关的知识进行合理地设计和整合,并在之后设置课后的提问和答疑环节,这样更加在实现教学互动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建筑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的网络现代化[3]。

4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全面地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和整合,这本身也是优化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使得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得以创新,并在整体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共享性。不仅能够在最后提升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够缓解教师资金短缺的压力。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互联网+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