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汽车之城

2018-10-24 21:23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通用五菱宝骏五菱

刘朝晖

如果问起中国有哪些汽车城,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长春、上海”,或者“北京、广州、重庆”,估计能答出“柳州”的并不多。事实上,柳州这座中国南方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已经是中国第五大汽车生产基地。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每十辆就有一辆产自柳州。

素有“桂中商埠”之称的柳州,在山清水秀的灵动景致中,却蕴含着强大的工业能量。这里的工业经济总量占比居广西各市首位,约占广西总工业的1/4,而汽车工业则是柳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这工业重镇,汽车已成为其耀眼的流动符号。

在看似低调的背后,这里产出了中国车市销量最为庞大的“神车”,柳产汽车也唱响了一季季高亢的销量赞歌。经历了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弱到强,高速转动的车轮和汽车“神话”,见证了一座城市的茁壮成长和转型升级跨越。

柳州人的百年汽车梦

柳州人的汽车梦做了近百年,为了圆这个梦,他们一代一代不懈地努力。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柳州就与汽车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在柳州工业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个模拟场景:人们簇拥在一辆挂着“木炭车”的汽车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933年12月31日,柳州航空机械厂(柳州机械厂前身)的工人欢天喜地,试制的木炭车终于出炉了——这是广西历史上首辆自己生产的汽车。当地聪明的工程师利用外国技术,自己组装生产出了一台以木炭为燃料,蒸汽驱动的汽车。但当时正值战乱,经济、技术条件又十分有限,想在柳州批量生产应用型汽车,可能性为零。

1969年,全国掀起新中国成立后第二轮 “汽车热”,在一片“柳州也要制造汽车”的呼声中,广西自治区下达让柳州农械厂和柳州机械厂联合生产汽车的任务,柳州的汽车产业开始蹒跚起步。在工装、设备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柳州工人坚持自力更生,搞技术革新,硬是在大锤的敲打下,于当年4月试制成功广西第一辆真正的汽车——仿制苏联嘎斯车的130型载货汽车,当时暂名“飞跃”牌,一年后改为“柳江”牌。

当年国庆节,10辆柳江牌汽车开往南宁向国庆献礼,许多群众闻讯围拢过来。有人问:“这车是买的?还是柳州真造出汽车了?”“这车能开吗?你们是坐火车来的,还是开这车来的?”柳州工人自豪地挺起胸膛说:“这车是自己造的,从柳州开过来的!”10辆汽车经过国庆观礼台,行驶在南宁大道上,这一下轰动了整个南宁,震动了整个广西。然而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柳州发展汽车产业,根本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让柳州市的汽车产业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机遇。 1982年,柳州拖拉机厂成功生产出第一辆微型车,两年后该厂改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微”的出现在当时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但谁能知道这里后来能诞生在中国大名鼎鼎的五菱“神车”?

20世紀后期,柳州市有了柳州汽车厂、柳州微型汽车厂、柳州特种汽车厂3家汽车厂,在行业内均有较好表现,但是汽车产量在全国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不大,影响也不是很明显。为了促进柳州汽车业的大发展,柳州市开始尝试出让股权的方式,先后引进中国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上汽集团及通用等行业巨头,进行资产重组。随着国内外汽车巨头的注入,柳州汽车产业不仅有了充足的资金,还在技术、品牌、经营理念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通过中外合资,引进上汽、通用等技术,柳微车变成了上汽通用五菱,从当初的填补空白,到如今遍布中国城乡和多个国家。型号也由当初微型面包车发展到五菱之光、五菱荣光、五菱宏光,直到宝骏系列。发源于柳州农械厂的柳汽则通过与东风汽车合作,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上,打出了东风柳汽响亮品牌。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汽车工业是从“十一五”起逐渐进入黄金期的,而柳州汽车工业正好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腾飞的。柳州人敏锐地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科学规划决策,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十年磨一剑,最终跻身并保持全国汽车“豪门城市”行列。

创新发展出“神车”

汽车生产线女工江露的家人中,有5人吃“汽车饭”,过去10年里,家里已经买了两辆柳州产汽车。湖南籍90后装饰店老板李小林的第一辆车是五菱宏光S,85后柳州上班族覃琴的首辆代步车是宝骏610。

与此同时,柳州的市委书记、市长、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柳州造”作为自己的座车,共同为柳州车“代言”。

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产销突破100万辆,柳州与北京、上海等极少数几个中国大城市一起,成为中国“第一批”汽车年产量突破百万辆的城市,同时亦成为全国首个人均生产一辆汽车的城市。2012年12月27日,柳州汽车工业迎来其发展史上第1000万辆汽车盛装下线。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的产销突破200万辆,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年产销200万辆的车企。2017年柳州市汽车产销完成253万辆,创历史新高,中国每生产10辆汽车,有1辆就是柳州制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车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载入史册的产销量,源头是消费市场的青睐。一款款刷新销量排行榜的“国民神车”在柳州脱颖而出,绝不是自封。以上汽通用五菱的产品线为例,从最早的五菱之光、五菱荣光,到现在的五菱宏光,及至后期新增的宝骏品牌,产品并不丰盛,但到现在为止,几乎每一款车都在细分市场上称雄。产品实用、价位厚道,是成就柳州车“国民神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柳州汽车企业精准市场定位,不断升级创新的结果。

上汽通用五菱自主设计研发的“五菱之光”上市 15 年,累计销售超过 528 万辆,甚至在 2010 年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被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五菱荣光和五菱宏光分别开创了“大微客”和“紧凑型商务车”的新时代,目前市场保有量已分别超过 441 万辆和 408 万辆,年销量均位列细分市场第一。此后开发的七座家用车宝骏730、宝骏 560、宝骏 310、宝骏 510,以及最新的全新紧凑型SUV宝骏530,都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领域取得赫赫战果。如果将这些“神车”首尾相连,已经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多。上汽通用五菱也已经摆脱面包车生产企业形象,成为主流乘用车生产企业,并将海外业务覆盖到了中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的 45个国家。

2017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5000亿元,而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柳汽是广西首家汽车生产企业,49年前,广西第一辆自行制造的汽车正是在柳汽下线。与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的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东风柳汽以前单一生产商用车,但从 2000 年开始自主研发乘用车,通过率先发展MPV实现“商转乘”的转型,已在乘用车市场闯出了一片天地。东风柳汽早已撕下“中重型卡车生产企业”的标签,成功转型为商乘并举的全能车企。据东风柳汽销售公司总经理谢家胜介绍说,从 2010 年到2016 年,东风风行品牌年销量从 5 万辆增长至 30万辆,以6年增6倍创造了“东风风行速度”,构建起“MPV+SUV+轿车”的乘用车全产品线。近两年,东风风行着重对旗下的乘用车产品线进行品质重塑,通过产品的更新换代完成了品质提升,并确立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从单纯车企转型为智慧出行服务商的“智慧转型”战略。前不久上市的SUV全新车型风行T5,正是这种战略的体现,新车不仅配备了宝马授权技术的发动机,更全系标配与腾讯车联合作的车联网系统,让车辆变成可以进行“智能社交”的“移动智能终端”。

近年来柳州加大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创新驱动为柳州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不竭动力,汽车工业产品结构正逐步由中低端向中端和中高端发展。上汽通用五菱和东风柳汽的快速发展,正是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代表。

打造产业集群 转型新能源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起步时的年产量200—300辆,1983年产量首次达到1000辆,1997年突破10万辆大关,再到如今的250多万辆年产销,汽车产业成长为了柳州工业的最粗壮的“大腿”,也成为柳州经济最能下蛋的“金鸡”。数据显示,2017年,柳州的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5000亿元,而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去年,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东风柳汽的销售收入达到260亿元,占到了柳州GDP的十分之一。

可以说,柳州这样的城市没有汽车产业,城市经济或许就会失血性休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汽車带着柳州跑”,所以,汽车产业肩负着带动和驱动柳州乃至广西发展的光荣使命。

目前,柳州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全国七大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据统计,柳州全市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超过了500家,眼下,柳州正在倾力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在柳东新区,一块占地数百平方公司的广西柳州汽车城业已成型。最新的宝骏生产基地正在满负荷运转,而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也在此落户,在国内同行业、同等规模工厂中达领先水平,这给企业乃至整个柳州汽车工业带来历史性突破。

在整车企业拉动下,与此同时,大批知名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也纷纷进驻柳州汽车城,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目前,上汽通用五菱本地配套率超过50%,东风柳汽本地配套率接近40%。

抓住国家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6年,广西汽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661.85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10.85%。全区汽车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汽车产品单台价值明显提高,在全区生产的汽车产品中,乘用车占总产量的87.4%。

上个月,第八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业博览会在柳州开幕。这个西南地区标志性展会,为柳州汽车展示自身品牌形象、为中国汽车产业与东盟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窗口。今年的博览会注入了更多国际新元素、新理念,聚焦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促进柳州汽车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其中的新能源汽车展,让消费者和业界了解到了柳州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决心和理念。

在柳州市的大街小巷,最亮丽的风景线要属一辆辆小巧的宝骏电动汽车。据了解,这款被称为“城市出行新物种”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销售了2万余辆,并发展出了两代车型。柳州市民张君说:“这辆车只有4万块不到,续航有将近200公里,平时城里开开足够了,而且充电政府还给补贴,还能走公交车道,真的很方便很划算。”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应用,柳州市政府和上汽通用五菱紧密合作形成合力,以宝骏E100电动车为主要载体,大胆创新打造出了“柳州模式-生态圈建设”工程,创造了非限行限购城市中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实现了市场及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高认可度。

从曾经的以微车为主到商用车、乘用车并驾齐驱,再到如今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柳州汽车产业一路追赶、超越,总产量已升至全国第三位,新能源车更是承载着柳州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腾飞的希望和梦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柳州汽车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迎来企业乃至一座城市的新飞跃。

猜你喜欢
通用五菱宝骏五菱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八万元买个代步车? 五菱Air ev晴空
新宝骏KiWi EV大疆版
五菱上跃乏力,下一个“爆款”何处寻?
No.3 五菱进军新能源混动汽车市场
宝骏启用“钻石标”
宝骏730
宝骏330
外形成功受发动机故障拖累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10车主调查分析报告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