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8-10-25 00:51程义民侯绪杰王晓健潍坊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山东潍坊262737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长电气竞赛

程义民 侯绪杰 王晓健 潍坊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潍坊 262737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12年开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及创新设计竞赛,在参与各类比赛的过程中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是知识定位混乱。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脱节;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优化配置;知识衔接性不好,缺少贯穿基本职业技能主线。

2.专业技能教学资源匮乏。以往按照课本例子让学生按教材范例完成电路连接输入程序完成验证性试验,案例任务少。

3.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将重点放在结果上,而忽视了学生在实现结果的过程中违反了国家标准及行业企业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创新实施“教师+学长”双导师制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系统开发学习项目,推动“教学做合一”教学的深入,创新教学质量评价,将职业技能竞赛内容融入课程的理论与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了学院自身实力。

二、研究过程

(一)创新实施“教师+学长”双导师制的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

面对教学做一体在课堂空间上较大的跨度和教师人手相对不足的问题,开创性的实施“教师+学长”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教师负责专业理论讲授和技能辅导,总揽全局。学长则是技术技能高的学生在其自习课时,对参加实践技能学习的学生进行实训设备、实践操作规范进行技术指导,既发挥了同伴学习效应,又解决了教师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为教师、学校选拔优秀的大赛选手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导师学长制”实训教学模式示意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导师+学长”教学模式将实践技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导师领路,学长护航,导师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操作的演示,然后指导学长传授技能,既有组内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长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同学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如图2所示。

图2 “导师学长制”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教学内容改革

以任务驱动导向的技能竞赛项目融入教学环节,使之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融入竞赛内容,优化传统教学。

传统教材理论内容按章节顺序来授课,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照本宣科”;实训内容则是让学生按教材范例输入程序完成验证性试验,学生找不到所学内容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落脚点。

现开展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如“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竞赛任务是被层层筛选而确定的实际应用项目,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起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团队仔细研究分析技能竞赛规程,领会竞赛精神,汲取技能竞赛内容,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改造,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为例将其转化为送料电机控制、皮带运输机控制等五个教学项目促使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表

将课程知识点融入到每个项目中,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进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竞赛实训设备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提供技术平台,将任务方案置入真实情境中实现。学生得到的不再是单纯的理论分析,而是动手实践后所看到的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技能竞赛”与“综合实训课程”互动建设机制丰富了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与其他课程衔接,拓展知识应用范围。

为使学生能够“毕业即上岗”,教学团队将源于行企业的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借技能竞赛任务,将本课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还与其他课程衔接。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涉及到传感器、气压传动等知识点。在传感器方面,主要回顾实训竞赛设备用到的光电、光纤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路接线等;在气压系统方面,主要将气缸、电磁阀、调压阀等气动元件的工作原理、作用、图形符号等知识加到项目内容中,再配合硬件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控制装置构成综合项目,将单一的课程变成衔接其他课程的纽带。

3.加入行业标准规范,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课程的学生实训考核内容改革提供了信息。竞赛任务书中的评分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直接反映,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高要求,同时还强调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以往教学内容中,我们会忽视学生机械组装尺寸配合、电气安装的基本规范,而在“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等赛项中,越发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电气安装规范及设备操作规范。例如对电线扎带的间距必须限制在6—8mm,电路气路必须分开绑扎以及设备调试时工作台面上不能有任何工具、杂物,设备出现问题维修前必须先断电等。通过竞赛来推动教学中电气安装、设备操作的规范化,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完善保障体系,为高技能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1.构建体质机制保障

为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真实提高,机电工程学院在《潍坊职业学院学生技能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指导下,出台了《机电工程学院电类技能大赛学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和标准,从制度上夯实学生的技能教育。

2.虚实结合搭建技能实训基地

按照“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思路,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工业组态、电气安装与维修等实训与技能竞赛训练相结合的院级大型实训基地,拥有操作信息化仿真软件课程8门,实体综合仿真课程2门,为学生技能提升提供了硬件支撑。

3.专兼结合建设一支善能强技的教师队伍

学院一方面从企行业聘请能工巧匠进校园,对教师、学生进行技能指导,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鼓励教师本人参加教师技能竞赛提高专任教师素质。教师通过参与技能竞赛,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使教师对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进一步熟悉,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研究成效

实践证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通过改革,缩小了教学内容与企业技能需求的差距,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缩短了参赛学生的强化培训时间,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多次获得各类大奖的同时,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保证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

1.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获得企业积极认可。

根据第三方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连续四年(2013年—2016年)对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抽样跟踪调查显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年平均就业率96.5%,高于本专业全国平均就业率93%的水平,就业满意度由2013年62%,提高到2016年72%,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取得国赛11金4银1铜,省赛6金3银2铜;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参加山东省大学科技创新设计竞赛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2.师资队伍得到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近三年来,教学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名师、省级和市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成果完成人还培养、指导了多名青年骨干教师,锻炼了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1人获省教学名师,3人获教学能手,1人获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2人次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参加横向课题11项,到款额30万,出版教材3部。

总之,将技能竞赛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有效融合,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有效改革,创新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学内容改革,完善了保障体系,为学院培养了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长电气竞赛
八方电气
变频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高考满分学长带你洞察数学奥秘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创新思维竞赛(3)
看!学长!
看!学长!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