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2018-10-25 12:19乐华文
教师·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探索多媒体创新

摘 要: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教学新常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指出:“现代多媒体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新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取向,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筛选,真正实现新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探索;创新;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8

作者简介:乐华文(1978—),男,湖南省新田县龙泉镇第四完全小学副校长,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是影响学习的两个重要因素,外部因素中对学习影响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现阶段选择使用最广泛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就是黑板的应用,它最适合临时性的板书、教师的演示以及学生上台实践操作,以进行数学运算或类似的练习。但黑板的主要缺点是难读、难写,表达形式单一。然而,新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生命,将声与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成为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辅助手段,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猛烈的冲击,日渐体现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突显出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独一无二的价值。

一、巧用新教学手段,妙引新知入新课

每一位教育者都明白,引入新课最为困难,如果教师能在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那么这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然而,如果单凭教师语言的描述就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那显然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利用新教学手段设计形象的、客观的、动画的内容,引领学生步入新知识的学习之旅。多媒体声像、动态的形式就能充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时、分,24时计时》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知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在这课的设计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新教学手段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可想而知。利用新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且真正体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教学手段的有效价值。

二、巧用新教学手段,妙变抽象为形象

在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我知道小学生思维比较散乱,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运用新教学手段就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抽象的过程显示出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数学知识中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采用新教学手段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构建意识。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开始在屏幕上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像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明白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填未知加数时,我考虑到这些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用括号代替不知道的加数的代数知识,是高年级求未知数x和解方程的初步铺垫,以适应高年级的代数知识的学习。而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我在设计课件时,先设置出形象直观的实物,然后出示填空题。通过让学生先看直观图来理解题意,再看图填算式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以上例子的实际运用和实践操作,新教学手段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巧用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也就是说,人认识客观真理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虽然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只是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才能使认知深化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

巧用新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我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挑选,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新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我精心设计演示操作步骤,把加法的含义融入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课件制作新颖,动感强,极具震撼力,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又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交互功能,操作帮助键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学生在教师引导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理解了知识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十分活跃。由于新教学手段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知识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就促使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了发挥,也学会了把问题转化为知识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分析、推导等思维能力。

四、巧用新教學手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不够规范。在班级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上课迟到的情况,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华华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30分了,华华才到校。看到这里,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华华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华华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紧接着我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华华,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学生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教师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新教学手段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设计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从而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中真正体现新教学手段的价值。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能以图、文、声、像呈现的优势,进行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全面体现新教学手段的价值,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和谐的、有效的发展空间,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奋斗、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潘天士.课件制作理论与技巧[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郭 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 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探索多媒体创新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