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2018-10-25 12:19桂江海
教师·上 2018年9期

摘 要:创新思维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总结出四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一是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二是利用学生凡事好问的习惯,三是利用数学一题多解的特点,四是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来阐述这四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18

作者简介:桂江海(1977—),男,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一级教师,专科。

创新思维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并不等于无迹可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身边生活中的数学,挖掘其中蕴含的创造因素,积极引导学生发展其创造力。

一、激发好奇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尤为强烈。一般来说,当学生的好奇心生发以后,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寻找答案。数学是个神奇的世界,面对数学世界,孩子们有着我们无法想象的好奇心。一旦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好奇心,就會自己主动地去钻研。例如,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数学中的故事其实是很多的,而且有许多经典故事。《乌鸦喝水》可以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奇心,《曹冲称象》可以激发学生等效思维的能力。这些故事让学生印象深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讲讲这些故事,通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质疑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懂就问,让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数学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根10米长的水管下端有一只乌龟,它白天向上爬4米,到夜里要退下去3米,第几天乌龟才能爬到电线竿的顶端?出示题目后,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答案。有的学生会想到,先算乌龟每天到底爬几米,再来算共要多少天才能爬上去。接着,有的学生说:“既然乌龟每天只爬了一米,10天就爬上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就这么简单吗?”这时,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就说,“不对不对,乌龟前六天爬6米,第七天就爬上来了。”这样,学生在不断质疑与解疑中获得了答案。

三、积极求异

求异思维的主要功能在于求异与创新。如果要创新,那么就必须得求异。求异思维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打开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在不同构思的比较中,去选择异乎寻常的新构思。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让思维向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扩散,从而得出不一般的结论。许多新颖的数学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例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听反话”游戏,等等。

四、启迪想象

想象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思维的求异性﹑逆向性﹑发展性都是在现象中展开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小学生由于受水平﹑能力的限制,思路比较狭窄,知识与经验正处于迅速积累的时期。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思维定式较少。这些都是培养想象力的良好条件,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想象力、创新力的最佳时机。

1. 诱发联想

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开端,通过联想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领域,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或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倍数关系应用题”时,对于条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倍”,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知道男生或者女生数量就可以根据倍数的规律算出男生或女生的数量。在联想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条件,学生就可按照前面联想的结果,编出若干道有关倍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通过联想再到想象的过程能够编出题目,必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由展开想象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笔者提出几时是一天的开始?学生的回答有1时,5时,7时……还有的学生认为起床的时候就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一天的开始。学生的答案很多,笔者不动声色,而是播放了从春节联欢晚会上剪辑的一段录像:主持人热情洋溢地高喊着:“龙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时刻的到来吧!”随着最后10秒倒计时的结束,“铛……铛……铛……”新年的钟声在欢呼声中响起,这时候学生终于知道了原来24时既是一天的结束,也是第二天的开始。这段录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心里终于有了准确的概念。

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韩和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 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丁立平.小学生心理学[M].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