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

2018-10-25 10:53冯亚芬卢佳欣
大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毕业生

冯亚芬 卢佳欣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率低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项目组以嘉应学院2012届-2016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信息,并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总体就业率较高,旅游行业就业人数占一半以上且相对稳定,工资薪酬涨幅较快,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和跳槽比较频繁等特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认同度不高、酒店行业流失率较高和工作缺乏核心竞争力。为此,应从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就业指导四方面探讨改善嘉应学院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嘉应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192-03

○、引言

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2016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旅游直接就业2813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6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6%。不断发展的旅游行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外研究主要涉及旅游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期望以及旅游人才供需关系等内容,国内学者则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業现状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等内容比较关注。

嘉应学院为广东省梅州市地方本科院校,其旅游管理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 2008年正式升级为本科专业(分为旅行社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方向),属于工商管理下的管理学学科,目前已有6届毕业生。以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寻求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健康就业和旅游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项目组以嘉应学院2012届-2016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和相关信息。嘉应学院2012届-2016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35人;设计 “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等途径发放问卷108 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达100%。参与本次调查的毕业生中,2012届21人、2013届14人、2014届7人、2015届27人、2016届39人。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二、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总体就业率较高:旅游行业就业人数占一半以上

据统计,2012届-2016届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8%,总体就业率较高。被调查毕业生中,目前在旅游行业及旅游相关行业就业有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7%。其中旅游核心行业就业率达41.6%,且主要在旅行社(19.4%)、酒店(10.2%)和旅游电商公司(10.2%)工作(表1)。其他行业5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3%,集中在教育行业、政府单位、银行、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其中有14人选择教育行业(表1)。

(二)旅游行业就业比例相对稳定:酒店和旅游电商的就业人数变化大

对被调查毕业生初次就业行业以及目前工作行业进行对比分析(表1),发现初次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占55.5%,目前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占52.7%,说明在旅游行业就业比例相对稳定。初次选择旅游电商这一行业的仅占3.7%,而目前达到10.2%,表明选择旅游电商的人越来越多。而酒店工作人数变化最大——减少一半。

(三)工资薪酬涨幅较快:高薪酬男性的比例比女性多

毕业生初次就业与目前就业的薪酬进行对比发现薪酬有明显的增长幅度。目前的薪酬普遍为3000-5000元;而初次就业的薪酬普遍为2000-4000元;初次就业工资5000以上仅有8.3%,而目前达到25.9%这说明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薪酬涨幅较快。此外,对被调查者的性别和目前的工资薪酬进行交叉分析可知收入5000元以上的男性毕业生(38.2%)比例比女性毕业生(20.3%)多。

(四)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外省生源大多选择回省外工作

调查表明,嘉应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占67.6%;其次是选择在粤东地区就业,占13.9%;另外,受访对象中有10人选择在广东省外就业,占调查人数的9.3%(表3)。对调查毕业生的来源地与选择就业的地点进行交叉分析可知,42人来自粤东地区,只有15人回到粤东地区工作,剩下的都涌入珠三角地区;15人来自粤西地区,仅2人回到粤西地区工作,其他都在珠三角;13人来自粤北地区,6人回到粤北地区工作,其余都在珠三角;而来自广东省外的13人中有10人选择回省外工作,可见外省生源大多选择回省外工作。

(五)就业单位集中在私有企业:职位以基层员工为主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统计结果来看,被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集中在私有企业(70.4%),20人(18.5%)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就业,12人(11.1%)在国有企业就业。被调查毕业生目前的工作职位则以基层员工为主,其中基层职工9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6.1%;基层领导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部门领导及以上职位仅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表4)。

(六)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72人有跳槽的经历,占总调查人数的66.7%。其中36人跳槽1次、22人跳槽2次、14人跳槽3次及以上,由此可见嘉应学院的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据悉跳槽的主要原因是薪酬待遇低,其次是离家远、工作环境不佳。没有跳槽的主要原因是稳定下来不想换工作,也有少部分认为目前的工作薪酬福利好、晋升空间大和工作环境很好而不想换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认同度不高

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以及访谈来看,大部分毕业生对旅游行业就业的认同度不高。如调查对象中75%的认为这个行业很不稳定,8.3%认为旅游行业很苦很累,仅16.7%认为旅游行业前景很好,从而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产生抗拒,进而影响了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

(二)酒店行业流失率较高

据初次就业选择的工作类型与目前选择的工作类型对比(表1)可见,酒店行业流失率最高,初次就业选择酒店占20.4%,而目前依旧在酒店就业的只有10.2%,流失率达到50%。这是因为酒店行业实践性很强,需要就职人员从基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基层的服务工作很苦很累,在外界眼中是不“体面”的工作。此外,在酒店基层工作的薪酬并不高,要晋升为高级的管理人员又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因此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难以接受从而选择转行,从而降低了毕业生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

(三)工作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访谈得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工作面临最大的困境是缺乏与工作相关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包括专业能力、求职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如毕业生反映求职时缺乏面试技巧,难以表现自我;在酒店前台工作时接待外宾口语不过关;担任行政助理时因文书能力欠缺,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在策划活动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在销售产品时难以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等,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晋升机会。

四、改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优良的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因此要积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首先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尽快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在引进年轻教师的同时积极引进有较强的拓展学科发展能力和丰富教学科研管理经验的人才。其次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深造,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方法。再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观摩各类旅游管理专业技能大赛和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第四要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如可通过教师考取旅游行业资格证书、教师到企业挂职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第五要鼓励教师申请各类纵、横向课题,加强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在旅游行业用人紧张的时代,复合型人才更受企业的青睐,因而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式上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因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可继续邀请政府、企业人士参与,但参与方式需要更深入,从而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也可探索更为全面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团队导师制等,通过引入行业精英作为职业导师,能较早帮助学生建立旅游就业意识,从而获得一定的就业优势。其次要完善课程体系,以职业为导向,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课程,同时加强学生文化、公关、礼仪等能力的培养,实现由专门人才向复合人才培养的转变;另外,要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有帮助的选修课,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再次要改进教学方法,组建教学团队,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学,突出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校外专家和企业精英讲座次数,保证每学期最少有两场学术讲座或者行业讲座;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见习、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实现3+1模式在校三年期间实践课不中断。

(三)鼓励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用人单位一般都欢迎高素质的人才,要想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应提升自我,培养自身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考取相关的证书。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多参加团体活动和专业比赛,在活动策划中积极发表意见,跟进每一个流程,如经费计算、材料采购和与赞助商沟通等;周末、寒暑假可到旅行社或酒店等旅游企业进行兼职,了解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能力,形成自己的职业核心竞争力;有机会的可以多去尝试不同的兼职,为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打基础。

(四)提升就业指导,加大创新创业指导力度

良好的就业指导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直接推动力,因而旅游管理专业要重视就业指导。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就业态度,以乐观的心态认清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的形势和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早做好生涯規划。其次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应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专业要求的个性化就业指导,避免就业指导千篇一律。再次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并保持与企业长期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积极将实习基地转变为就业单位,提高就业质量。第四规范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大创新创业指导力度,引导更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第五要丰富校园实体招聘会类型,如可采取大型校园招聘会与分行业的多场中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搭建多维一体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如就业信息网、LED 显示屏、微信等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充分及时的就业信息。第六要鼓励毕业生“走出去”参加实体招聘会,为自身寻求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以“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校友分享工作经历,改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同感。

五、结语

解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因而需再积极探索,从自身的教育体制和学生素质出发,结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前景展望,培养与旅游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从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婕.湘潭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探析[D].湖南:湘潭大学,2014.

[2] 张德风:施孔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17(1):96-101.

[3] 王佳.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9-42.

[4] 陈冬冬:刘法建.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研究——以安徽某大学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2):48-53.

[5] 卢娜.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20):188-191.

[6] 伍鹏.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宁波市高校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0(11):44-47.

[7] 张胜武:王丽萍:许云华:等.就业需求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120-123.

[8] 苏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91-193.

[9] 张晓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0.

[10] 李晓阳.学生自身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入旅游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J].职业技术,2016(8):24-2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