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杭州在行动

2018-10-26 03:52金立山
杭州 2018年38期
关键词:黎平县恩施州黔东南州

文|金立山

沿怒江而上,大山深处怒族人居住的老姆登村,迎来了乌拉圭执政党的领导人米兰达一行。乌拉圭344万人口,还有约25万等待脱贫。这趟中国之行,他们是专程来取经的。跨越半个地球,深入大山腹地,他们对中国的扶贫方式着迷。

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云南省老姆登村,这个人均收入5年增长了3倍的村庄,成为了央视《辉煌中国》播出的典型样本之一。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关于扶贫的动人故事,精彩如同史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杭州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自治州、湖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牵手,一个是2013年,一个是2016年。从2018年开始,由于东西部对口帮扶工作的倾力推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使得黔东南州、恩施州,持续成为“热词”。

精准脱贫,这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杭州携手黔东南州、恩施州誓要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

脱贫大事的“杭州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

2018年以来,杭州进一步推动市州、区县(市)、乡镇及村之间四级结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的帮扶体系。区级层面,13个区、县(市)与黔东南州16个县(市)、恩施州8个县(市)建立了结对关系,实现结对全覆盖;乡镇层面,125个乡镇(街道)与对口乡镇“一对一”结对;村级层面,135个村(社区)与对口地区村建立了结对关系。

今年汛期,黔东南州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杭州滨江区紧急援助400万元,用于援助麻江县、丹寨县进行救灾和灾后重建。台江县9岁男孩李建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用在30万元以上,余杭区积极协调并筹措资金45万余元,第一次手术已顺利完成,后续治疗费用基本有了保障。

杭州还组建了杭黔、杭恩两个帮扶工作队,于4月18日之前全部到岗。其中,处级干部选派“75后”,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科级干部选派“80后”,挂职县扶贫办副主任。目前,两地共有挂职干部59名,其中处级以上干部35名,有3位分别是杭州市的县(市)委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和常委、统战部长;有12位是杭州市各区、县(市)街道党委书记或主任。

两地工作队在到岗仅两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1000余个乡镇、村(社区)以及700余个协作项目,660余家贫困户,撰写调研报告25篇,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路与举措。

前线背后的司令部,今年年初以来,接连召开四次常委会,进行学习研究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9次对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徐立毅3次赴黔东南州、恩施州两地指导对接。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分别带队赴黔东南州、恩施州考察、对接工作。截至目前,杭州共与对口地区召开高层联席会议5次,共同商讨扶贫协作工作。13个区、县(市)和24个对口帮扶县(市)均召开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

通过一次次“走亲访友”、一项项扶贫项目、一个个帮扶计划,杭州与两地架起了同心向前的桥梁,也为黔东南州、恩施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注入了强大动能!

产业帮扶的“小康之约”

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动能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当前,全国各地脱贫的做法和手段有十多种,其中产业脱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成效显著。因此,“产业合作”被列入2018年杭州市对口帮扶工作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

杭州市下城区和黔东南州黎平县,为了共同的“小康之约”,组成了脱贫攻坚战队,在文化产业合作方面走出了一套“三育”新模式。

黎平县是一个文化大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手工艺项目多、技艺精湛,但当前产品创意研发和市场对接是弱项。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下城区和黎平县两地领导牵线搭桥,各部门、全社会都致力于开展两地文化产业的合作,力求在培育品牌、培育人才和培育市场上实现突破。

在两地的共同推动下,6月28日,黎平县侗品源传统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浙江小巷三寻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结为对口帮扶“姊妹花”。“姊妹花”的挂牌仪式,标志着两地对口帮扶开启了新征程。

“小巷三寻”,以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技艺为己任,以重拾东方美学与手作慢生活为理念,将创新植入产品、将手工引入生活、将文化导入品牌。这一理念和模式,正好解决了黎平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意设计相融合的瓶颈,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有了生长的可能。

如今,“小巷三寻”第一阶段手艺帮扶提出“手艺赋能·百人笑脸计划” 方案,帮助侗品源开发设计符合当代需求的产品,以“手艺叠加”概念,推出糯香、茶籽染、指尖上的幸福锦绣、蓝象系列等“村落IP”系列产品。

在“育品、育人、育市场”的理念指导下,6月中旬,“小巷三寻”还开启了“育人”计划,派专业团队到黎平召集全县各乡镇骨干织娘、绣娘共120人开展培训,根据各位学员的手工技艺,给予订单,启动100人点对点精准脱贫,并以这100位妇女为基础,辐射到其他想从事手工的妇女。

下一步,这朵文创“姊妹”花在培育独特的村落IP、加大人员的培训,固牢育品和育人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培育市场,通过阿里巴巴、云集和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体验、建立摄影社团等渠道,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有效实现产销衔接,实现精准脱贫,让两地文化产业合作“小康之约”生根发芽。

“三级结对”的制度首创

8月22日,贵州省三穗县农特产品——金秋梨登录贝店平台正式上线销售,原计划销售72小时的1.4万件备货产品,上线后不到3小时一抢而空,共计销售金秋梨8.4万斤、32.06万元。同时,23600枚三穗麻鸭蛋上线三小时全部售罄,实现销售4.47万元。

杭州市江干区,与黔东南州三穗县,两地联姻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在两地乡镇、街道全覆盖结对的帮扶基础上,村社、村企、院校结对帮扶全覆盖的“三级结对”帮扶模式是他们的首创,力求整合“三穗所需、江干所能”,助推“减贫摘帽”。

在“村社结对”方面,江干启动撤村建居社区、经合社、行政村与三穗县43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结对行动,重点围绕基层党组织党建规范化建设、资金帮扶、劳务协作、管理理念、农产品供销等方面,深入开展系统施策和互动交流。江干区白石、浜河等社区统筹辖区企业用工信息,为三穗县巴顺、黄海等村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三叉、五福等社区发动辖区内企业帮助输出三穗鸭、黄桃、金秋梨等农特产品近300万元。

在“村企结对”方面,江干聚焦三穗县帮扶项目覆盖较少、脱贫出列难度较大的25个深度贫困村,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定向劳务培训、农产品产销、物资捐赠等方式,实现杭州企业与这些贫困村的全面结对。西子联合控股集团、杭州市运河集团、江干区城建开发公司、杰凯拉链、巨星科技、万事利集团、中豪集团等企业累计捐赠帮扶资金630万元。

在“院校结对”方面,两地深入对接“教育帮扶·园校联姻”工作,江干24所中小学、幼儿园与三穗县50所园、校开展学校结对帮扶行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全覆盖,通过教育走亲、结对帮扶的方式,助力提升三穗教育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并要求“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推动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氛围。杭州市江干区与黔东南州三穗县,在“五级”之外再加上了“三级”,保障工作可谓更为完备。

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面对反贫困这一人类共同难题,中国式扶贫的制度优势,以及与之匹配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与考核体系,已然让世界惊叹。

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多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

猜你喜欢
黎平县恩施州黔东南州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补妆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县林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黔东南州减免税额首破10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