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什宁江:向高质量发展全速迈进

2018-10-26 10:56周盼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产线机床智能化

周盼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布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什宁江”)等10家单位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很激动也很骄傲,这是我们在国产数控机床和国产数控应用领域的一个巨大突破。”普什宁江研发院副院长刘斌笑着对记者说。

40年国企改革的“四川样板”

普什宁江公司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金秋九月,飘香的桂花树围绕厂区,着装整齐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行走在各个厂房之间,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很难想到,这片充满着青春朝气的工厂已有50余年精密机床研发和制造的歷史,其前身是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从南京内迁至四川的国营宁江机床厂。

“可以说‘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直贯穿于公司的整个发展历程。”在普什宁江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文秀看来,这样一家“老”企业之所以能保持活力,不断在寻求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其原因就在于多年来企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人才创新的理念,在强化产品服务行业领域的针对性、产品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足了功夫。

时间回溯至1978年10月,四川省委确定在宁江机床厂、四川化工厂等6个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工业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由此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成为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起步的标志。1979年6月,宁江机床厂率先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出承接用户直接订货的产品销售广告,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生产资料广告。这意味着企业正式由单纯生产型走向了生产经营型,大步迈进了商品经济新领域。

此后,宁江机床厂的改革一直持续,到2000年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有资本完全退出,以全员持股的方式翻开了新的一页。

“20世纪80年代为家电手表及仪表行业提供装备,90年代把工艺设计做进了摩托车产业……”刘斌回忆着自己40年来在普什宁江的工作经历,改革、创新、谋出路、求发展这些词汇已被他深深刻在脑海。进入21世纪后,宁江机床的服务领域已涵盖到船舶、军工、汽摩、模具、五金、家电、IT、仪器仪表等,产品的品种、类型、规格越来越多。“用户和领域越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越多,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就出现了。”刘斌说,一方面,机床是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相对密集特点的产业,靠自我积累一时间无法拿出重金满足企业提升生产研发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升级改造,提高产品价值,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更大空间。

于是,在2006年10月,公司与五粮液集团下属的宜宾普什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普什宁江公司。翌年,普什宁江搬进了新厂区,完成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又一次迎来新发展。形成年产设备3000台、机床附件2000余套,铸铁件5000多吨,年产值10亿元的精密数控机床产能。2014年,普什宁江成功完成增资扩股,由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公司、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友威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4方共同出资设立,再次成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改革路上不停歇 主动求变走在前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机床行业也同时经历了一次拐点式下滑,具体表现为需求总量明显减少,需求结构加速升级。升级的主要方向:一是自动化成套,二是客户化订制,三是普遍的换挡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九五”时期,普什宁江便确定了产品方向:精密、高效、成套、自动化。随后,又在“十五”时期将“自动化”改为“智能化”。战略定位确立后,企业上下坚定不移专注于产品创新、技术进步。两个五年规划之后,当机床业界对自动化、个性化、智能化方向普遍形成共识之际,普什宁江早已先人一步走在发展队伍的最前列。

截至目前,普什宁江主导产品已有“宁江牌”卧式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坐标镗床及坐标磨床、数控车床及自动车床、小模数精密及数控滚齿机床、专用机床及生产线等,其技术和质量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细分市场中,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坐标镗床及坐标磨床、小模数精密及数控滚齿机床、纵切自动车床、中小型精密专用机床及生产线,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同时,产品集成实现了从单体(单机)向线体(FMS),再到群体(数字化车间)的升级。

敢为天下先 全力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

采访当日,在普什宁江加工中心事业部的装配线上,一套柔性制造智能生产线已通过客户的最终验收,等待装箱发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生产线由3台加工中心和1个GRV搬运小车运输线体组合而成,能一次装夹完成多道加工工序,并可对多种不同的零件进行混流加工,更重要的是它能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16小时无人看管运转。

“原来企业采用的是单机,1台机床就需要1个人来监控,人工投入大,时间耽误多。”刘斌介绍,通过智能化创新可以实现继承柔性自动生产线的智能化运行,用3台或多台机床进行一站式连线,最后在加工零件时只需要1个人在总控监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还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多品种、多工序、变批量柔性生产。从单台机床、专人操作变为智能生产线,伴随技术创新的还有技术附加值的翻番。“以该条生产线为例,总价值450万元的3台单机被连线成生产线后,售价提升到了1500万元,并且全部采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

产品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对于负责生产、装配的一线工人来说,技术创新、智能化迈进则意味着工作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更高、更全面。在装配一线工作了10余年的陈显林说,他算得上是企业产品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亲历者。在他看来,企业在创新、产品研发在创新,作为制造者的他们也一样需要创新。

近年来,普什宁江已先后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及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另下设11个专业技术研究所(室),组建成了一支研发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为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目前,在加工中心产品系列上企业已形成了工作台1.25米以下的中小规格完整系列产品,扩展出五轴联动、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等变型产品。“十二五”期间完成了近20条柔性制造系统提交用户使用,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从2009年开始承担国家的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现已拥有3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4项。”曹文秀表示,未来普什宁江将继续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用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朝着打造行业领先的目标全速迈进。(责编:余娜)

猜你喜欢
生产线机床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机床展会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16000t锻造压力机生产线将交付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生长在生产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