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迟 莫迟

2018-10-26 11:00黄彦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共情思考教育

黄彦亭

摘 要:本文笔者通过近期发生的一个事件谈教育,从小事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大家反思,教育这条路充满着荆棘,老师是小溪,那么学生就是远航的小船。身为人梯的教师,要永不停歇地流动,带着小船流进大海,最终驶向金色彼岸。

关键词:教育 思考 共情

事情过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想起来不应该是落泪,而是更坚定的信念。也许还会有辛酸和委屈,但更多的是教育这条路的任重而道远。[1]

记得,那天是我们学校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由于匆忙,我没有佩戴红领巾。于是,我让我们班长陈同学到熊老师那里领取一条红领巾。此时,她问我:“老师,有同学没有带红领巾,可不可以帮她也拿一条?”我明确回答,不可以。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条红领巾,哭着跑过来对我说,熊老师打她。我很诧异,拿条红领巾而已,不至于被打吧!我询问原因,她一直哽咽,说不出完整的话。我让她先冷静一下。等活动结束后,我询问熊老师。熊老師主动跟我说,她拍了陈同学一下。因为陈同学一会说帮老师拿,一会说帮同学拿,让她怀疑陈同学撒谎,一时没有控制住情绪。听完后,我想只是拍一下,不是很重,于是我没有找孩子进一步了解。

第二天,我本想问问陈同学怎么样了,可是一直没有看见人。碰巧那天我要出去学习,电话一直在催。出校门前恰遇陈同学进班门,也没时间细问。在去学习的路上,家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问我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被老师打了一巴掌?我答到:是哪位老师?我没有听说。当家长说是熊老师的时候,我突然反应过来。心里在嘀咕,拍了一下不会是打了一巴掌吧?!我急忙联系熊老师。确定拍的部位是脸的时候,我知道问题严重了,马上给家长打电话,立即处理这件事。当时的想法是一定要尽快让孩子从伤害中恢复过来。于是我打了电话给当时正在上课的老师,让孩子出来接听我的电话。我在电话里向陈同学道歉,希望她可以原谅熊老师和我。孩子是善良的,她原谅了我和熊老师。听着孩子能正常地和我交流,我确定孩子应该没有多大问题。我把处理的过程告知家长,认为这件事处理完了。可是,没过多久,孩子的父亲给我打电话,说我处理的方式不对,孩子需要冷处理,怎么能把学生叫到外面接电话,这样全班不都知道她被打了吗?我解释我是单独叫孩子出来的。家长情绪很激动,说学校怎么能有这样的老师,怎么可以打人呢?他要告到教育局,无论我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我只好把这件事报告学校领导,请求帮助。领导带着熊老师私下向陈同学道歉。家长还是不满意。坚持说我们把事情弄大了,说要找心理咨询师给孩子做一个诊断,怕孩子有心理阴影。于是我决定今晚去他们家看看孩子的情况。孩子的父亲常年不在家,一直由妈妈照顾。交谈很顺利,我本想事情可以结束。但没想到,孩子的父亲晚上十点给我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得罪了我,为什么要去他家?我不理解,去之前得到了孩子母亲的允许。更何况,我身为班主任去家访不是很正常的吗?一肚子的委屈、一肚子的难受、一整天的奔波,终于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我在电话里哭了出来,我声音颤抖地问:“到底要我怎么做,才能让您满意?能不能把您的具体要求说清楚?”也许孩子的父亲听到我的哭泣,态度缓和了些说:“我要你去找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不需要见我的女儿,然后你把事情叙述给他听,请他给我写点建议,这段时间我要注意些什么。你要把这个咨询师的证件拍给我看,我怕不是真的咨询师。”我们是农村学校,要想找心理咨询师没有那么容易。还好我有认识的朋友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是,朋友连夜写好建议,我转发给了孩子的父亲。

那一夜,我失眠了。我在反复思考我到底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才对?在我近两年来的班主任生涯中,我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打孩子的老师不是我,我知道自己没有及时处理确实有很大的过错,但是当我意识到后,我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回,为什么家长还是不理解?我是一名教师,但是我也是一个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我们可以宽容、理解。我们呢?是家长让老师变得如此卑微?还是迫于社会的各种压力让我们一度委曲求全?教师的尊严在哪里?

这个事情发生后,在学校每月一期的读书分享会上,针对我这个案例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抒己见。在听取了一些前辈们的建议后,我顿悟自己太狭隘,委屈只看见了自己,没有看到孩子,没有看到家长。这件事,我们先不说谁对谁错,既然发生了,孩子一开始哭着跑过来也许只是需要我的拥抱和安慰,而我没有及时给,她委屈。家长打电话对我冲,是因为他觉得孩子委屈。我们读的书多,理应比他们懂得更多。我没有及时处理才造成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事后,我翻阅一些相关案例和书籍,总结了一些方法:首先我们要注意处理的第一时间,这会直接影响解决的成效。因为当事人会有一个应急反应,情绪就在一瞬间,我还比较幸运,没出大事,要不然就追悔莫及了。其次,共情为第一要义,什么是共情?我们要先理解当事人的情感(悲伤,愤怒,激动等),在处理所有问题的大前提便是共情。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情感上的认同,才能有效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共情不是表面上说“老师理解你了”“老师知道你受委屈”,而是真正地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对这种感受的表达不仅限于语言,肢体语言甚至更为有效。最后,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与家长的沟通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家长的文化层次各异。不管面对怎样的家长,都要做到细心、耐心和爱心。爱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

这只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小插曲,也许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我把它记录下来,时刻提醒着自己,委屈或者无助都是可以跨过去的。每位老师都流过泪水和汗水。教育这条路充满着荆棘。老师是小溪,那么学生就是远航的小船。身为人梯的教师,要永不停歇地流动,带着小船流进大海,最终驶向金色彼岸。

参考文献

[1]陈新燕.共情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9):101-102.

猜你喜欢
共情思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题解教育『三问』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