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语言魅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018-10-28 09:15石巍
神州·下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语言

石巍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实践表明,增强思想教育实效,必须与时俱进,赋予教育以时代气息,善于运用语言魅力,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新颖性,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以更好地传递信息、阐释道理、启迪官兵心灵。

关键词:语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语言是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思想的桥梁,它往往决定着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为工作对象所接受。实践中,我们在开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语言换位”,简言之,就是教育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尽可能使用对方的语言或对方易于接受的语言,即语言的使用要因人而宜。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语言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刻板的语言,而应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反馈完善的语言。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充满辩证思维、历史眼光的鲜活语言开展教育,善用时代语言、环境语言、大众语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一、善于运用时代语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讲“老话”“过时的话”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在基层存在,以致于讲者话语无味,听者昏昏欲睡,严重影响了学习教育效果。究其原因,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不重视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即使学习,也只是装装门面不“充电”,摆摆谱架不弹琴。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重视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最是家常能动人。有的授课者喜欢于卖弄,动辄“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但听者听起来却费时费力。所以,一方面要有明确的语义表达。讲课中赞美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不能绕弯子,卖关子,要用鲜明的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另一方面要学会讲家常话。再好的道理,讲不清、道不明,只能是言不及义、索然无味。朴素的话语,照样闪烁真理之光。家常话就是大白话,看似寻常,却能鞭辟入里。讲家常话,用人格魅力与建立感情,互相之间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这样说话时才会有亲和力、人情味。

二是充分融合时代元素。时代语言是在人们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必将随着新的实践得到新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等新媒体形态的不断涌现,青年群体只要在有网络信号的空间就可以进行声音、视频、图像等交流互动,各种网络用语十分流行,很多同志也乐于运用网络工具和语言交流。网络用语的多样性、娱乐性、不规范性极与传统教育语言形成鲜明反差,因此,教育实践要遵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开放包容的品质和批判吸收的态度,既继承一些好传统好经验,又要通过融旧铸新不断丰富拓展内涵与外延,使教育话语获得新发展新认识。

三是注重文风简洁,讲短话。信息化时代,提倡写千字文、出百字报、下十字令。教育也是一样,一句话能说明白,就不要啰嗦第二句。这需要授课者平时多凝炼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简明扼要地传达给战士。一方面要多凝炼字。对上级指示精神,反复凝炼,高度概括,达到一字中的。另一方面要多凝炼义。同样一个理,有的同志可能长篇大论、洋洋洒洒,还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有的可能一句话,却让人听起来泾渭分明。

二、善于运用环境语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环境,离开了环境就不能成为教育。处在不同环境运用不同的话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习主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讲真话、讲符合客观实际的话才能真正感染人。

一是話语要符合身份。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就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实际教育中,有的同志忘记了个人身份,角色错位,讲超越职责能力范围的大话,讲不符合工作实际的空话,讲低级趣味的笑语,既破坏了自身形象,又无半点教育实效。对此,政治工作者要树好“师表”形象,牢记职责、摆正位置、找准舞台,时刻谨言慎行,防止讲话说理假、大、空。

二是话语要符合场合。在教育中,话语要紧扣教育主题和内容,不讲跑题的话,不讲无关的话,不讲与主题思想不和谐的话;在个别谈心时,话语要淡化行政色彩,自觉克服“我大你小、我对你错、我讲你听”的心态,通过朴实、亲切和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体现出对官兵的尊重和关心;在入党授衔、节日纪念等仪式教育中,话语要严肃,在庄重的氛围中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三是话语要符合对象。毛泽东同志形象地说过: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青年官兵的家庭背景、学历层次、社会阅历和兴趣追求差别很大,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不断增强,认知和经历的差异性影响着他们对教育话语的理解力、认同度,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符合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做到有的放矢,言必有中。

三、善于运用大众语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列宁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一是讲话要接地气。如果我们照本宣科、语言干巴晦涩,简单套用“文件上的话”,用学术口味、话语去讲,以“严谨的套话”代替“生活中的话”,虽然费了很多口舌,但官兵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只有贴近官兵的生活实践,以平实质朴、通俗易懂、形象化大众化的语言来传授和宣导,才能更好地把深邃的理论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从而有效提升理论的大众认知度、亲和力、说服力。

二是说理要通俗易懂。习主席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表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讲的都是接地气的口语话,都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大众话,让人听起来既亲切又形象,通俗明快、一听就懂,能够迅速在思想上打下深刻烙印。

三是语言要生动活泼。实践中,应充分学习运用这种鲜活生动、带有泥土气息的群众语言风格,把系统的理论分解成“组件”,把大的讲小、远的拉近、宏观的分解成微观的,把党和国家层面的联系引申到个人层面。让理论走进基层、走进官兵,让官兵觉得高深的理论并不遥远、可以触摸,从而对理论发自内心地信服、接受、敬仰。

猜你喜欢
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语言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