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小楷第一人

2018-10-29 05:56
北广人物 2018年41期
关键词:四姐妹张充沈尹默

稍稍熟悉民国掌故的人都会知道,张充和是一个连缀着许多雅致、浪漫和故事的名字。她的书法,一如其为人与修养,清淡之中,还有一种高雅气质。人们赞她是“当代小楷第一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她是民国时代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系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50多年来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耕耘一生。她被誉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合肥张家是近代史上的名门贵族,四姐妹分别嫁给了著名昆曲演员顾传王介、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四夫婿(顾传王介、周有光、沈从文和傅汉思)比四闺秀(元和、允和、兆和、充和)还有名,元和大龄下嫁昆曲戏子轰动一时,沈从文的爱情惊动了胡适,这个“乡下人”终于“喝了杯甜酒”,二姐著名的一字电报“允”,充和与德裔美籍汉学家的异国恋情……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既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私人生活的真实面目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沉浮,也见证了古老中国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和命运。

充和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

因学识渊博而颇有名望。她与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结婚后,于1949年1月移居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口。人们会因艺术、书法及中国戏曲史方面的问题来向她请益;遇到需考释或校正的各类问题,从书画的题跋阅读到版本鉴定,从解释一首古诗中的典故,到辨识十八世纪某件奏折上君王的手迹,大家也都会请她解答。老辈学者们如果经过新英格兰地区,一定会到她的居所稍作停留。充和才思敏捷,学养深厚,且将严谨和灵活集于一身,她谈吐中的机锋和双关语,常给人很大的乐趣。

一丝不苟对待他人求字

张充和是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的亲妹妹。她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有人说,看了张充和那娟秀端凝的字,始知自己从未打好书法根基。颜真卿《颜勤礼碑》刚出土时,她把新拓的拓片一条条剪出来做成字帖临写。后来,张充和每过几年都要临一次《颜勤礼碑》,直至暮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充和流落重庆,在重庆她结识了书法家沈尹默,并拜沈为师。沈尹默是个有趣的老师。他对张充和说:“我只教你方法,但你不要学我的字。”沈尹默要张充和临古人字帖,开了十几种字帖给她,以博学众家之长,吸收并融会贯通,开创自己的道。许多年后,张充和谈及沈尹默对她的影响时这样说:“他让我把眼界放宽了。”眼界宽广方能与众不同。

每次有人向她请求题字,哪怕只是几个字,她都一丝不苟,费心地去打好长时间的腹稿,进而又像打草稿那样在纸上写了又写,试了又试,直到写出了气势,调整好布局,自己感到满意之时,这才浓墨淡出,一挥而就,交出她最佳的一幅。著名散文家、收藏家董桥先生曾记录了同样的细节:“我观赏充和先生书法好多年了,笔笔稳帖,字字生姿,没想到竟是如此老谋深算。写字实难。”

猜你喜欢
四姐妹张充沈尹默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花甲四姐妹的馄饨店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张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
虚心受“骂”的书法大家
四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