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一切,除了你的怀疑能力

2018-10-30 06:45曾勋
廉政瞭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哲人颜回米饭

曾勋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没吃上米饭,饿得有气无力、老眼昏花。那天,疲惫不堪的他睡在茅草屋里,颜回讨回来一些米饭,正要煮熟时,发生了令孔子惊讶且疑惑的一幕,只见“三好学生”颜回突然用手抓起锅里的饭就往嘴里送。

吃饭时,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他站起来说:“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的先人,但是我很惭愧啊,我竟然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反应过来,说:“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听后颇感慨,叹息道:“按理说眼见为实,我们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知非难也”,了解真相的确很难啊。在西方,如此感叹的哲人是古希腊的皮浪。皮浪本是画家,后来转投哲学。他怀疑知识和思想的真假,认为“我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或是假的”“没有一件事可以固定下来当做教训”。

皮浪声称,事物不可判断,我们的感觉无法教会我们判断真理或错误,因此,唯一的途径便是不介入,他的口号是“不做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判断”于是乎被怀疑主義者们奉为圭臬。

实际上,他们的不介入并不等同于对现实置之不理,而是追求心灵上的平静,不把时间浪费在虚假的诡辩上。皮浪的生活方式也与他的学说一致,他任何时候都镇定自若,从不让感官和武断的断定左右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皮浪出海遇到风暴,船摇摇欲坠,同伴们惊慌失措,而他却若无其事地指着船上一头正在进食的小猪说,这才是哲人应当具有的不动心状态嘛。

从苏格拉底到哥白尼,从马克思“怀疑一切”的革命呐喊到“五四”先贤胡适、鲁迅提倡怀疑精神,怀疑从来不是深奥的哲学命题,而是科学文化与人类生活进化的动力。

然而,随着信息汹涌、资讯碎片化,人们自以为地握“真相”,我们正在慢慢失去那种怀疑的态度与认知的理智。正是这样,拙劣的虚假新闻得以传播,伪造的鸡汤故事刷爆了朋友圈。

“一张图开局,其余全靠编”,为了吸引眼球,信息制造者可以“自由发挥”,因为他们深知总有“乌合之众”愿意为此买单。人们习惯于在那有限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在键盘上私设“法庭”、道德审判,每个人似乎都真理在握,惊慌、浮躁地做出判断、贴上标签,接着,一场盛大的网络讨伐和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就此蔓延。

轻信、轻率、轻浮,这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事物,在网络舆论中萦绕,阴魂不散。“人设崩塌”“事件反转”,网民说自己被利用了被伤害了,却没有自问,怀疑人性的多面,不该是成年世界智力正常者基本的认知态度吗?何来“人设”?

当真相迷离,武断的判断虽然刷出了自己的存在感,但可能伤害了他人和真相。怀疑一切的背后,是相信的力量。如今看来,“悬搁判断”不仅是现代人保持内心淡定的途径,更是文明人格必备的素质,正如某作家所言,怀疑一切,除了你的怀疑能力。

猜你喜欢
哲人颜回米饭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生活上的哲人
智珠2则
智珠2则
颜回偷食
颜回之乐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称称米饭再吃饭
一碗米饭最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