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8-10-30 09:36姚蓓蕾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

摘 要: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特点,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拥有积极的人格,融入积极的社会组织。通过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现状的分析,提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文章为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院1998年创办至今,较为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院开设心理辅导中心,在校每位学生均接受为期32个学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维度的构建学生健康心理。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学院立足于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本文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文简称为“育英学院”。

一、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作为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多数集中在录取分数线的末批,学生群体出现的不良心理现状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内心渴望本科层次的学习,但由于课程偏科导致成绩不佳,考入高职院校存在消极心理;二类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自主意识不强,从小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低下,存在无所谓的状态;三类是少数学生存在异常心理,在大环境的变化下,突发心理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因此,育英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分为三大类:1. 改善心理课程建设模式,普及积极心理学常识,加强积极体验;2. 深化积极心理咨询模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积极人格;3. 加强积极心理培育载体,积极心理常态化,形成积极的社会组织。

二、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

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开发心理潜能和促进个体和谐发展为宗旨,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辅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教学、咨询、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一) 深化心理课程建设模式,加强积极体验

高职院校学生出现心理异常的为少数,但是普遍存在有心理困惑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基于学生心理学基础知识传授,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决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根据育英学院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以挖掘学生自身潜在能力,加强积极体验。根据育英学院学生心理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生命教育等方面入手,课程教学模式以理论与体验相结合,利用反转课堂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加强体验感,消除学生的自备心理。

(二) 构建积极心理咨询模式,构建积极人格

心理咨询在咨询内容和工作方式上都是以消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问题心理与行为”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来达到目的。在高校中,大多心理咨询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被动地进行心理辅导,对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诸多因素以及各种潜在的问题关注度不够。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探索、团队合作等主题团体活动,使其产生积极的体验,借住积极的力量,摆脱心理阴影,保持积极的心态,实现助人自助的咨询目标。为贯穿三年学业生涯,加强个体生活和发展等发展性咨询,将障碍性咨询、调试性咨询向发展性咨询递进,最终以发展性咨询为主导。育英学院注重朋辈咨询,学生群体作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作用,大一进校初期每班设立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形成一支有力的学生团队。各班心理健康课程教师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对结人、各分院派一名辅导员作为分院心理健康教育对结人,形成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育英学院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从班级、任课教师、二级分院、学院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各年级段的学生开设内容不同的心理咨询,如针对大一新生从新生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学习能力、压力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入手;针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及就业压力,构建完善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形成积极的社会组织等方面入手。

(三) 加强积极心理培育载体,形成积极的社会组织

教师作为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一种,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在各方面形成积极的心态。学院积极鼓励辅导员教师考取心理咨询证书,从职业化向专业化迈进,在教师中形成一支有专业素养的心理辅导团队。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橱窗等宣传媒体,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广泛宣传、普及积极心理健康知识,促进积极心理常态化。学院心理辅导中心创建《阳光心语室》公众微信平台,通过线上心理知识宣传,线下团体活动形式,利用固定节日开展品牌活动,如“525我爱我 生命故事会”“心理读书会小组”等形式加强组织建设。学院团委依托学生活动,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组织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将积极心理学融入育人全过程,需要全员、全方位、全时空贯穿职业人才培养中。积极心理的发展一方面依托高校心理健康的教育,另一方面依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使每个大学生拥有基础的心理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敏,李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N].長春大学学报,2015,25(12):67-70.

[2]杨艳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的思考[N].嘉应学院学报,2016,34(06):79-83.

作者简介:

姚蓓蕾,浙江省杭州市,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