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数学概念新授课的思考

2018-10-30 09:36胡艳之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类比思想数学概念问题情境

摘 要: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一,数学概念太抽象单调,学生不容易理解,直接把定义给出来,学生更不能理解,所以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要先做铺垫,循序渐进,很自然地把概念引出来,这样才能理解记忆。

关键词: 数学概念;问题情境;类比思想

一、 数学概念新授课要创设问题情境,为概念铺路

(一) 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数学概念大多抽象单调,学生不易理解,学起来也很枯燥乏味。如若在讲授新概念的时候不做出任何的铺垫,直接给出,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也不易于后面對概念题目的灵活运用。所以在学习概念之前,一定要有合理的情景导入,为概念的学习做足铺垫。

(二) 问题情境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情境是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给出的,故选择的问题情境一方面要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到课堂中来,另一方面还要为后面的数学概念做铺垫。这节课的问题情境大多老师会由物理中的标量和矢量引入,标量对应的是数学中的数量,矢量对应的是数学的什么呢?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下面就围绕向量的相关概念展开学习。这种方法引入的优点是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对学生而言,通俗易懂,很自然地接受新知识且花费的时间不长,为后面的学习留足时间。那么他的缺点是不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下面我要重点介绍不一样的问题情境,它选材新颖,创新,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体为:刚上课时老师喊了三名男同学,给出游戏详细规则,一位同学蒙住双眼站在讲台(点A)上,一位同学站在班里的过道里(点M),第三位同学站在蒙眼同学的旁边,用语言指挥他按什么方向走,就能找到站着的同学。如:往前走四步,左拐走三步,左拐走四步,右拐走五步到达点M。这里的方向就是向量的方向,走几步就是向量的模长(假设每一步长度相等,且为1个单位长度),由此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不仅可以引入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向量的概念,还可以得到本节课的生成概念——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此种方法非常好,一上课就把所有同学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中来,迅速进入主题,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经意间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由前入深,通俗易懂,非常棒!

二、 类比思想在数学概念课中的运用

类比思想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这节课向量的概念和集合概念的学习大致相同,可以类比之前学习过的集合概念来更好的学习本节课。对已有学习经验的迁移,努力尝试一类知识的学习。具体为:情境引入概念后,统一复习集合的学习过程:集合的概念(向量的概念)——集合的表示(向量的表示)——特殊集合(特殊向量)——集合之间的关系(向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就可以把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生成概念全部学习完。

三、 数学概念课要主抓核心概念

数学概念新授课是非常难上的一节课,枯燥乏味,单调,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通常为一章的第一节课,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对数学教师有很大的要求。所以,平时要多下功夫,掌握好这一课型的通法。要抓住概念课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如何表示?如何用语言描述?如何用数学语言去描述?代数方法、几何方法、三角方法等。核心概念掌握好了,由此得出的相关的生成概念也会很好掌握的。

四、 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充分

数学概念新授课很容易上成一节很沉闷的课堂。所以课堂上要设计一些活动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完概念设计练习的时候,不是平常的数学练习,而是设计为竞技场。有必答题、抢答题、提高题,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每小组有一个发言人。必答题规定为发言人回答,组员可以补充,回答对的加20分,回答错的减20分。抢答题每组都可以抢答,答对加30分,回答错减30分。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会格外的兴奋,高度集中注意力,关注每一个题目,都想快速地把题目准确地做出来,为自己本小组得到高分。学生欢快地完成了所有题目,高效且是自愿学习的,彻底改变了概念课尴尬的处境。

五、 结束语

概念课是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推陈出新,以探究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概念的生成,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理解概念,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感悟,获得一种良好学习方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善良.现代认知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徐兆祥.数学理解型教学及其课例设计[N].数学通报,2012(2):41-44.

作者简介:

胡艳之,江苏省徐州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类比思想数学概念问题情境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