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8-10-30 09:36刘艳
考试周刊 2018年87期
关键词:阅读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摘 要: “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获取对于教学理念变革是巨大的。新形势下新的课程要求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强烈的冲击。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都促使教师不断优化授课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阅读课堂上,教师怎样改善课堂现状,转变教学模式,都是日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围绕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的下,探讨如何优化高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方法与思想。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核心素养

一、 “核心素养”的意义与内涵

2017年教育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在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应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衔接,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新课标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制订了全新的目标,即教学目的由原有的以“知识点教育”转变为“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从两层意义上进行解释:第一层,教育行为面对的主体要从书本中生硬的知识回归到学生本体上。即从“教知识”转变为“教学生”;第二层,教育行为发起的对象应该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即由“老师教”转变到“学生学”的形式。在这个基本原则指引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将教学重点侧重于学习能力的获取,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行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阅读环节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依托教材将重要语法、文章结构、内涵、行文特点等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展示介绍,要求学生牢记、掌握、理解教材。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1 Art为例: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讲解possess/own/have, technique/technology, shadow/shade等词语意义的辨析,然后讲解课本閱读文本中的生词和重点词组;挑选阅读文本中的重要句式,讲解虚拟语气这一语法要点。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知识点都在教材中提取,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传统模式中学生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英文在这种模式下被逐句逐字解构,不具备普遍的联系性,学生在被灌输的同时需要完成理解、联想、运用等思维过程。这对于教师课堂节奏的把握要求十分严格,课堂的容错率极低,效率也不是很理想。

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指导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完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定制化的教育。同样是Unit 1 Art,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按照时代概述了一部简明的艺术史。教师在课前可以同学生一起准备大量的拓展资料,以教材为纲为学生提供较为详尽的艺术史介绍。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和与同学互动等方式,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The Middle Age、The Renaissance、Impressionism、Modern Art让学生介绍拓展内容,还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导游与游客在艺术品欣赏上锻炼学生语言输入-输出的能力。语法教学上,虚拟语气具有独特的逻辑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于多种语态的对比,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各种语态特点,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堂练习。这样,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词在同学现实实践中可以收获比单纯教授背单词更好的效果,重点句式在学生大量的实践中也能结合实际更为有效地进行运用,学生对于语法的运用也可以从理论与实际运用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三、 “核心素养”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总结出“核心素养”要求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流程: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作为“核心素养”的原则,“以人为本”思想应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教师一切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参差不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具有兼顾的思想。通过结合教材,教师要全盘考虑每班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偏重学生普遍出现的薄弱环节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特别训练。如语法、词汇、句式等各个重难点要结合不同的形式予以指导。

(二) 结合教材,广泛汲取资料丰富形式进行课前准备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教材由于其普适性原则,并不能很好地贴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结合现实与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汲取资料作为学生授课内容。在形式的准备上,多样的形式在学生学习上能够起到激发兴趣、提升效率等作用。多媒体、情景设置、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都是教学工作的好帮手。

(三) 把握课堂节奏,关注学生状态

在课堂上,由于模式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重点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模式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关注知识点的讲解,成功的授课结果就是教师能在有限课时内,输出教学大纲中定量的知识点。而在注重“综合素养”培养的新模式下,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兴趣的调动工作。课堂上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安排学生进行各个环节。在按照计划执行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主动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主动做出有侧重性的调整。

(四) 注意课后的效果的反馈

由于新模式下课堂上形式丰富,教师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种判断的依据就是课后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的反馈。课堂表现可以调整教学方式,而学习效果则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授课内容的优化。

综上所述,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系统化、针对性、专业性的授课方式是有效对准学生状况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授课中须转变传统思想,坚持以生为主,活用教学方法,才能形成一种培养“核心素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满足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策略分析[J].现代交际,2018(01).

[2]彭舒颖.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J].亚太教育,2016(36).

[3]王建华.核心素养框架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J].英语广场,2018(02).

作者简介:

刘艳,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省寻乌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