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网电网手术师,与死神照面一万次

2018-10-31 11:35徐玲玲杨巍
大学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级技师带电作业徒弟

文/本刊记者 徐玲玲 实习记者 杨巍

一根电杆,15米高空;三根导线,一平方米的作业空间;一万伏高压电,这便是王月鹏的工作环境。

带电作业,通俗地说,就是在带电的线路和设备上开展安装、检查、维修等工作。听起来没什么特别,实际上带电作业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和动作要求极高,一不小心,便会“网断人亡”。

高危中的高危,精细中的精细

1998年,王月鹏刚参加工作,恰逢公司大力发展带电作业,王月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工作。“当时出生牛犊不怕虎,带电作业即便在现在也属于小众高危的作业,很有挑战性,我个人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入行第一天,师傅告诉王月鹏:“电力行业本就是高危精细的行业,而你选择了带电作业,那就是选择了高危中的高危,精细中的精细。”

胆大心细的王月鹏自此一干便是20年。他善学习,能吃苦,肯钻研,不到30岁便取得了相当难考的高级技师职称。在王月鹏现在的单位,高级技师仅有4人,王月鹏考取的时候还是单位中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自2003年担任班长以来,王月鹏带领班组人员完成各种重大而艰巨的带电作业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展危机处缺及事故处理87次;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开展外电源工程建设33项;2016年“煤改电”工程,开展带电作业64次。

在这些重大带电作业任务中,王月鹏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奥运会测试赛期间发生的故障。“我第一次遇到这种级别的故障。”王月鹏说起来仍有微微的紧张。因为当时已经发生故障,“危险距离很近,可能刮一阵风就短路,短路就会发生像手榴弹爆炸似的后果。安全要保证,事情要解决,必须冷静处理。”

平时只需要上杆摘除即可,但这次摘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事故,王月鹏认为必须先进行隔离,于是他用一个绝缘的东西将带电体和不带电体隔离,然后再处理,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任务。“要根据现场情况综合分析,每个现场情况都不一样。”王月鹏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一次王月鹏接到任务,说是现场有一个用户停电了,王月鹏去现场恢复即可。但王月鹏一去,发现事情根本不是那么简单。事故是由树造成的,已经将电杆的绝缘线磨坏,树已经烧着。王月鹏的第一反应是把带电部分切断电源,王月鹏的徒弟说:“来,先切断这个。”王月鹏否定了,徒弟不解,问:“为什么不行?咱们的规程就是这么说的。”王月鹏解释:“因为咱们现在处理的事故是特殊的,规程要求让我们断开离我们最近的工作线,但是那个工作线有可能接地,必须先把离树最近的那一项断掉,把它断掉后我们就安全了。如果咱们断最近的工作线,离树近的工作线着火,突然两项都烧着的话,一下就会造成短路。”所以王月鹏常说:“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处理事故一定找到危险点,第一时间解决危险点。”

王月鹏肯钻研,积极创新研发,填补行业多项空白,被称为带电作业专业的“教科书”。

2009年,为解决线路带电作业时高压引流线摆动过大,容易造成作业危险系数高,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的问题,他带领班组人员成功研制了“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绝缘引流线支架”,从根本上简化了工作程序,降低了作业风险,缩短了作业时间。

2015年的一天,王月鹏接到故障报修电话:昌平区亭子庄路52#杆绝缘子遭雷击损坏,需立即更换。王月鹏赶到现场一看,52#杆导线与绝缘子之间存在一定角度,绝缘子受力很大,带电情况下无法使导线与绝缘子脱离,只能停电更换。一听说要停电,不少居民开始抱怨,一位大姐竟声泪俱下:“你们可不能停电啊,我们家里还有人戴着呼吸机,要是停电了,人怎么办?”

这次经历,让王月鹏意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处理完故障,他像魔怔了一样查找资料,不停实验,终于和团队研发出“抱立杆型导线固定装置”,再碰到52#杆这样的故障,就可以带电作业了。

电网手术师如何练成

带电作业难又险,干活的时候前后都有电,活动空间小,三条导线之间的距离仅有七八十厘米,这就要求王月鹏工作的时候动作规范,操作到位。对于带电作业人员来说,冬天和夏天是最辛苦的。冬天,为了保持臂力和手劲,在绝缘服内只能穿单薄的衣服,寒风一打就透,王月鹏戴了三层厚重的防护手套,依然将直径8毫米的螺丝拧德得心应手。夏天,再炎热的天,王月鹏也得穿这厚厚的绝缘服,绝缘手套里的温度能达到50摄氏度,带着护目镜不能擦汗,豆大的汗珠流进眼睛,他的技术动作依然标准规范。

其实,第一次跟师傅作业的时候,王月鹏的表现并不像现在这么可圈可点。那天,师父带着王月鹏给一处破损了的导线换新线。当时没有升降斗车,师徒俩徒手爬上电线杆,师父在上方负责主要操作,王月鹏在下方打下手。破损的导线剪开后,王月鹏需要用一根长两米,顶端带着操作钳的绝缘杆夹着导线,不能让导线和顶端的横杆接触。

绝缘杆太长又太沉,王月鹏没举一会,手就开始抖,绝缘杆上的导线也跟着左右摇晃。师父脸都吓白了,厉声喝道:“让你在哪儿,你在哪儿,瞎晃什么晃!”王月鹏被吼得不敢再动,可手还是哆嗦。

回到地面,师父数落王月鹏:“那导线只要一跟横杆接触,瞬时就能产生巨大的弧光,温度怕是几万度都不止,咱俩一起玩儿完。”王月鹏头皮发麻,心脏狂跳,他告诉自己要从各个方面去练。

师傅在杆上一站2个小时腿都不带抖,王月鹏站十分钟就开始抖、晃,为此王月鹏有空就开始练爬杆。举不动工具,王月鹏就通过练俯卧撑、单杠,提升自己的力量。那时,王月鹏每天早上起来跑步、爬杆,下午做力量练习。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王月鹏便可独当一面了。在当时师傅带的徒弟中,王月鹏算是上手很快的了。

“虽然师傅教了很多技巧,还得自己多练。”王月鹏最开始带上绝缘手套,根本拿不住东西,怎么办?他没事就带着三层绝缘手套,从大一点的螺丝螺母开始练,“跟玩核桃似的”,练手的灵活度,慢慢开始练小一点的螺丝螺母,最后,王月鹏发现原来带手套干活也没那么难。

随着年龄增长,王月鹏感到体能也在下降,他依然保持锻炼,每天早上做两组俯卧撑、深蹲、马步等锻炼,每周踢两次足球,周末有时间的话会快走或慢跑等。

已经工作了20年,进行了上万次的带电作业,王月鹏说最难的是保证每一次工作的安全,因为每一次工作都不一样。即便是换线每次也不一样,因为有可能每次导线的粗细不同,粗细不一样重量也不一样,上去以后操作的难度也不一样,“很微小的差异就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每时每刻都得提醒自己,每一个工作都是全新的工作,都得用刚刚熟悉它的心态去对待它。”

2010年,王月鹏开始带徒弟,已经带了两个能出师的徒弟,其中一个也成为了高级技师。对徒弟,王月鹏十分严格,达不到标准,就得重头再来。

王月鹏的徒弟杨鑫直言:“一开始一想起师傅就头疼。最早教我学拉线的时候正是冬天,有时候就差那么几毫米,他都让我重新来,重新窝弯、绑扎,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钢线又糙又硬,我这手回家累得都拿不起筷子。那时候私底下跟其他同事说,他叫王重来,差一点都让我重新来,但是当2013年职业技能大赛,我取得了配电线路第一名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很多工艺类的行业,师傅更愿意让徒弟自己悟,但带电作业完全相反,师傅的预判必须先说。作为工作负责人,必须把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点事先告知工作成员。“下雪了,我会告诉工作人员脚边要清理下,比如周围有树,上去的时候要注意树的距离。你想到的都得告诉他,他的疑惑也必须进行解答。”王月鹏说。

王月鹏尽量让徒弟们体会到,带电作业不是特别枯燥,也有有乐趣的一面。天气好的时候,王月鹏会带着徒弟爬上十八九米的杆,让徒弟看着高处的风景,告诉他:“你看到的风景永远和别人不一样。”

猜你喜欢
高级技师带电作业徒弟
收了一个小徒弟
Mark Twain
带电作业的安全操作方法
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行检修带电作业
山西今年拟培训3000名“工匠”
于晓明
10KV配网带电作业技术探讨及应用前景分析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
一种不停电更换变压器的带电作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