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本科高校体育社团运营管理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8-10-31 05:46曹春顺王艳伟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团成员体育

曹春顺,王艳伟

(1.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素培中心;2.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快,“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已经逐步深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并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学生社交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能促使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完善,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在自由的体育环境中发挥自身潜能和创造力[1].国内大多学者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征作了研究,而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现状及管理现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笔者以安徽省本科高校体育社团的运营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高校有关教育学和体育学的专家进行访谈,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笔录,针对研究制定出《安徽省本科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领导团队调查问卷》《安徽省本科高校体育社团会员调查问卷》,选取了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巢湖学院、合肥学院、蚌埠医学院、阜阳师范学院、滁州学院、皖西学院、铜陵学院等10所高校的部分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共计72个社团.研究人数520人,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17份,其中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6.83%.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许多社团的负责人还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策划方案、训练和会议记录,丰富了研究内容.

1 高校体育社团的基本现状

通过对安徽省10所本科高校的72个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调研,发现安徽省本科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构成主要分为5大类,32个项目(见表1).

表1 安徽省本科高校体育社团种类与分布(n=72)

在这些体育社团中,其中球类项目的社团占的比率最大.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社团,在各高校群众基础较好,活动形式多样,是较为普遍的体育社团.其次,受欢迎程度较高的是武术类体育社团,如跆拳道、自由搏击、散打、武术套路等社团,群众基础较好,主要承担每年学校的运动会开幕式和各种晚会演出,影响力比较大.再次,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社团受到女生的青睐,运动氛围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另外新兴的体育社团,也逐渐的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如轮滑、攀岩、夜跑、电子竞技等.

随着安徽省高校体育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开展活动形式多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是大趋势.学生们可选择的社团项目越来越多,加入社团的学生也不断增加.一个体育社团的发展情况,从社团成员的数量就能最直观的体现出来.运营状态良好、生命力旺盛的社团,会员人数一般会具有一定的规模,人数趋于稳定状态.10人以下的社团有3个,占百分比为4.16%,11~30人的社团有14个,占19.44%,31~60人的社团有33个,占45.83%,61~100人的社团有12个,占16.66%,100人以上的社团有10个,占13.88%(见表 2).

表2 安徽省本科高校体育社团规模(n=72)

安徽省本科普通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在不断增加,社团种类趋于多样化.但有的社团人数较少,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构成规模,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社团管理不规范;社团项目偏冷门,参与人数较少;社团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管理规划等.还有很多高校,把学生参与社团情况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指标,导致很多学生加入多个社团,却没有很好的按照要求参加社团内的活动,出勤率较低,许多社团形成“僵尸社团”等现象.

增强体质是学生加入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占71.34%(见表3);提高社交能力位列第2,有325名学生选择了此项,占63.35%;第3位是提升运动能力,占58.08%;身心愉悦为56.33%,排第4.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的过程中不但直接的锻炼了身体,提高了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社团的日常训练和活动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协调配合,这样社团给会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宿舍,真正的以健康的方式组织、开展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同年级、不同系部同学组织在一起,在活动交流中,专业上有了很好的学科交叉,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发散.在这里,有特长的同学可以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共同提高.以上这些都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2 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2.1 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高校体育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欠缺,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社团管理者队伍不稳定,体育骨干流动性大.体育社团的活动的开展情况受社团管理者的影响较大,活动开展不系统、不固定,导致学生加入社团后,参与活动次数不多,在社团内,与其他成员的交往频率不高,技能增长速度慢,组织松散,参与活动的随意性强,最终导致社团成员欠缺组织性和纪律性,参与积极性不高.

2.2 社团物质条件欠缺,学校重视力度不够

学生体育社团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社团活动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经费等.这些物质条件是高校体育社团进行日常活动、训练、竞赛以及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基本条件的保障社团很难生存下去,更不用说发展壮大.

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场地和器材方面,很多高校并没有给予专门的支持和帮助.社团只能通过自身的条件去申请高校免费的场地举办活动.在申请的过程中,还要避开教学时间和学校其他活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成员举办活动的积极性[2].在社团的经费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项资金支撑学生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费用来源为会员交纳的会费和组织活动拉的赞助等.一般会员的会费都比较少,根本不足以支撑社团每年的活动费用.

2.3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社团的管理人员也是社团的负责人,是社团主要的组织者.他们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社团负责人直接决定了社团的健康运营和发展壮大.部分高校的体育社团的负责人是由学生处直接委派,这种委派,导致负责人对社团的基本情况不够了解,不能满足社团成员的锻炼需求,导致了负责人的集体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在组织活动时,社团成员的支持度和认可度不够.

2.4 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形式单一

社团的发展壮大和日常的活动,要得益于有效的宣传.有了良好的宣传造势,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了解社团、加入到社团当中来,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才能聚集人气,才能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成员的需求,增加社团团队的凝聚力,队伍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很多高校的社团宣传力度在很多重要的比赛和活动中,没有做好事前的预热,导致大型的比赛知道的人比较少,对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3].其次,社团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开学初的社团招新为主,没有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手段.

2.5 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康有序发展的社团离不开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这也是社团从接纳学生加入,到有效的开展活动,必须的制度保障.目前许多高校的体育社团是由高校的学生处直接领导和管理,与社团发展的群众性相违背,学程处在监管和规范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内部成员分工和管理混乱,组织活动约束力不够,最终活动开展不精彩,社团成员退团等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社团的整体发展.

3 高校体育社团优化策略研究

3.1 提高高校体育社团学生的总体参与意识

针对高校体育社团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欠缺的情况,首先要加强体育社团新媒体建设.通过信息化技术向社团成员推送社团活动信息和分享体育活动体验.同时,也可以将体育运动专项技术和相关的竞赛规则制成网络视频和课件,推送到社团成员的手机上和电脑上.增加社团体育活动的科技性、趣味性、实践性.其次,定期开设社团活动[4].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偶尔分享一些健身成果和活动展示,让学生以信息化平台了解体育社团的相关知识,逐渐提高其自身的参与意识.

3.2 加大重视力度,学校增加优惠扶持政策

要给予学生社团一定的财政支持,鼓励比较优秀的体育社团.在场地、器材、活动宣传方面,给予社团相应的扶持.不断提高社团的生命力,使社团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社团,相应阶段的发展制定对应的鼓励扶持方案.根据社团规模的大小,活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以管理促发展,创造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调动会员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

3.3 健全社团内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社团的组织机构是保证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前提.社团内部合理的组织机构框架,社团管理者之间分工协作,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营机制是首要任务.一般在建立组织机构时,首先要考虑到学校对社团的整体规划和指导,根据社团特点适当的设立领导和管理岗位.其次,要注重管理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便其发挥才能,使得管理决策规范、统一执行.

3.4 加强对外展示与交流工作

要加强校际间的体育社团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组织活动,定期举办校际社团之间的体育赛事和交流讲座.有助于社团之间相互学习组织及管理经验,共同提升体育专项技能,增加社团成员之间的团队凝聚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前,高校社团之间对外交流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对外交流渠道;二是社团成员的体育专项技能水平低,不愿意走出去[5].针对这两种情况,高校社团管理者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定期、定时、定点训练,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体育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主动联系其他高校的相应体育社团做好文化交流,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沟通,真正的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大家互相进步[6].

3.5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体育品牌社团

高校体育社团的知名度是评价社团工作开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是社团吸纳会员的重要条件.社团的知名度绝大部分是依靠社团的宣传工作完成的.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营工作中,要把宣传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要建立相关的宣传部门,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技术对体育社团进行对外宣传[7].要在社团成员之间发掘、培养宣传能力较强的人才,形成一支专业的对外宣传队伍的.

猜你喜欢
社团成员体育
缤纷社团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