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航空气象保障工作奉献青春

2018-10-31 21:02张志忠
老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值班员气象站电报

张志忠

20世纪中叶,我国军航、民航初具规模,飞机性能不算先进,天气状况直接关系着航行的安危,中央指示气象部门为各个飞机场无偿提供气象信息服务。1957年至1972年,我先后在江西省的贵溪、玉山、鄱阳3个县气象站工作,担任过业务负责人,当年忙碌、紧张、艰苦的工作场景,真是令人难忘。

江西省当时有17个国家基本观测站,上述3个站都在其中,这3个站点编制有6人,常因其他事情抽人外出,实际只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在岗,每天分3班轮流值守,业务范围除了定时观测气候,编制报表上交之外,还得每小时不停地准时拍发航空天气电报(通过当地邮局报房发出),遇到危险天气,及时发危险天气电报,天气电报分为固定和临时预约两种类别,天气电报预报地点遍布京、沪、闽、浙、赣、粤、湘、鄂等省市飞机场,航空天气电报包括总云量、分层云量、云状、云高、风向、风速、能见度、天气现象、气温、露点10个项目,危险天气电报包括雷雨形势(积雨云量达天空4成以上)、闻雷、云蔽山3个项目。这两种航空天气电报有专用电码本,共有300个电码,气象员必须运用自如才能上岗,两种天气电报各有发报时限,航空天气电报经观测、编码、订正、查算、正点之后,在3分钟内从电话机传出去;危险天气电报经观测、编码、订正、查算、正点之后,立即发出,超出了时限就是过时电报,业务质量就要扣分,影响评优晋级。

气象观测员被称为“大自然哨兵”,气象员值班必须要专心致志,不能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无论刮风还是下雨,越是恶劣天气,越要把天气记录下来。气象员值一个班要八九个小时,忙得够呛!

1960年前后,国家处在经济困难时期,我在贵溪度过了那艰苦的岁月,那年头,买东西几乎都要凭政府发的各种票证,气象站值夜班用的电池、煤油、蜡烛(当时贵溪县发电厂马力小,发电量仅供县党政机关用)都要写申请批购单,由于量少,值班员必须摸黑守夜,只有发电报才能点灯,观测记录表簿纸张低劣,在煤油灯下年轻人都看不清上面的字。当年粮油紧缺,每人每月定量22斤至24斤大米,3两糠油,其余副食品买不到,县领导给我们特批的夜班补助粮也是时供时停,我们几个二十来岁未婚气象员,挨饿值夜班,有时买到一点点霉豆腐充饥,却咸得舌头发麻,真让人叫苦不迭……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我们也听从领导的指挥,我们坚信经济会好转,工作努力干,好日子还在后头。

1960年3月,我有幸出席江西省首届航空气象会议,那是一次军民融合的盛会,有省内外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及军队和地方的气象同行。我们进行了业务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我等参会人员坐飞机、观战车,深受鼓舞,整个会议洋溢着军民联合、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激情。

我记忆中有三件难忘的事:一是1960年8月,有一天下午4点,贵溪气象站一个女值班员,因技术差,加上粗心,把隐约发展的积雨云误判为层积云发出航空天气电报,浙江衢州机场工作人员接到电报以为贵溪天气正常,于是,飞机在浙赣铁路上空进行飞行训练,快到贵溪时,却遇到雷鸣电闪的危险天气,飞行员吓坏了,立即返航……衢州机场领导打长途电话质问:“谁值班?你们这样瞎报,怕不怕掉脑袋?”站长接电话作检讨,事后把这个女值班员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县人武部也派员调查此事,以后值班员格外仔细,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云状,就召集在站人员讨论决定,避免类似事件发生。二是1963年9月,我被调到鄱阳气象站工作,有一天,接到指令要發半小时一次的重要航空天气电报,面对这份罕见的预约电报,全站人员不敢怠慢,立刻排双岗观测,反复校对,保质保量地发出重要航空天气电报共20次,圆满完成任务后获悉,这是当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出访斯里兰卡,回国经过江西上空所布置的飞行安全保卫工作任务。三是1967年(“文革”初期)的夏季,鄱阳县两派群众组织真枪实弹的武斗,造成众多人员伤亡。气象站也受到骚扰、威胁,但我们仍坚持工作,直到野战部队来制止武斗之后,气象站工作才恢复如初,我和同事们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猜你喜欢
值班员气象站电报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汤姆的电报
试析如何提高变电站值班员的倒闸操作规范性
电报
传“电报”
值班员的猴儿子
完善变电站值班员的倒闸操作规范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