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口器电镜扫描观察

2018-11-01 01:16姚甜甜张方梅金银利
种业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感器下颚口器

姚甜甜,乔 利*,张方梅,金银利,尹 健

(1.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河南省豫南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

小贯小绿叶蝉是一种世界性茶树主要害虫,全国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被该虫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碎,并产生烟焦味,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色混浊,滋味苦涩,香气失常。近年来随着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小贯小绿叶蝉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各茶叶产区受害年份夏秋茶一般减产10%~15%,重灾年份减产达50%以上。小贯小绿叶蝉的危害不但给茶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挫伤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已成为制约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昆虫口器结构与其取食机制、食物种类及食性的专化性密切相关,对小贯小绿叶蝉口器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为进一步研究其取食行为和取食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昆虫

所用材料为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虫。

1.2 标本处理与观察

在NikonSMZ 1500解剖镜下检查小贯小绿叶蝉成虫,用镊子和拨针取雌、雄性成虫完整口器各20个,置于无水乙醇∶冰醋酸(体积比)为3∶1的溶液中固定后,放入70%的酒精中保存;超声波清洗20 s,依次在80%、90%、95%、100%酒精液脱水30 min;再用叔丁醇脱酒精[依次在酒精∶叔丁醇(体积比)为3∶1、1∶1、1∶3的酒精中脱水15 min,在纯叔丁醇中脱水30 min];冷冻干燥3 h;双面导电胶粘台、喷金,在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下15kV下观察,并数码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小贯小绿叶蝉为典型的刺吸式口器,由上唇、下唇、两个上颚口针和两个下颚口针组成的口针束构成。上唇较短,特化成三角形骨片(图1A、B),长约100 μm,表皮不平坦,基半部分布着形状不一的三角形的表面突起;上颚与下颚特化成四根口针,形成口针束(图1C);下唇延长形成喙,用于包被口针,喙舌状,分为4段,长约4 660 μm,腹面有一条纵向凹陷形成的深沟,称为下唇沟(图1A、D)。口针不取食时,暂存于口沟内,下唇沟对口针起保护作用。

图1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口器的超微结构

下唇共分4节(图1D),4节的长度关系为III<I<II<Ⅳ,第Ⅰ节感器最少,表面光滑(图2E),长约103.76 μm;第Ⅱ节的感器多于第I节,长约122.64 μm(图2F);第Ⅲ节的感器最多,多为毛形感器,有少量锥形感器,长约81.13 μm,(图2G、I);第Ⅳ节的感器分布同第Ⅲ节,长约158.49 μm(图2H、I)。Ⅲ、Ⅳ节分布大量的网粒体,背面数量多于腹面,网粒体均为小球形,直径约0.48 μm,包含数个近五边形小室,其表面凹入,呈蜂巢状,分布不均,有些区域的网粒体分布较分散,有的粘连成块状分布(图2J)。

图2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口器下唇的超微结构

口针束由两根较短的上颚口针和两根较长的下颚口针组成(图3K、L、M)。上颚口针端部从下唇伸出,长约193.18 μm,端部腹面前1/2处两侧边缘,各有一排锯齿状的突起,沿着整个侧缘排布。两个下颚口针的两侧紧贴着两个上颚口针,中间形成粗的食物道,口针具有光滑的外侧表面、无刻纹,末端尖且略弯曲(图3K),长约250 μm。

图3 小贯小绿叶蝉成虫口器口针束的超微结构

3 结论与讨论

小贯小绿叶蝉的口器为刺吸式,由上唇、下唇、两个上颚口针和两个下颚口针组成的口针束构成,4节下唇包被着口针束。两个下颚口针的两侧紧贴着两个上颚口针,上颚口针边缘有锯齿,略短于下颚口针。下唇的表面分布有毛形和锥形感觉器官,下颚口针相互嵌合形成食物道与唾液道。下唇3、4节上分布有网粒体,目前关于小贯小绿叶蝉口器上的网粒体尚未见有报道,其来源与功能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感器下颚口器
空中蚂蚁耍“杂技”
想不到吧?我会咬人
去蜱虫小妙招
微红梢斑螟(鳞翅目:螟蛾科)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自画像
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2种尺蛾成虫口器感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脱口而出战队谁家“变形”更高怪
咖啡灭字虎天牛触角和足感器的形态与分布观察
终极旅行休息头套